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方案(凝聚高)(1)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空前密集的活跃期,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站在全球创新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各种变化变革、风险挑战以及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培育颠覆性创新技术,率先在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不断推动创新从突破走向成熟,是我国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为提升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科技部于去年面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工作,并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发现并扶持一批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创新文化。

“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是‘走捷径’而是‘辟蹊径’。‘辟蹊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如牢固的知识基础、厚实的科技积累、开放包容的创新社会环境、高效顺畅的技术转移转化机制等等。这一切都需要科技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努力。”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大赛重点征集的是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重大突破,并能够带来产业升级换代或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颠覆性技术。

近日,记者专程采访到这位数十载一直坚守执着永葆热忱的科技人,请他就有关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情况进行全面解析。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方案(凝聚高)(2)

记 者:您认为什么是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贾敬敦:究竟什么是颠覆性技术,从概念上讲,目前还很难准确地去定义,只能以不断贴合的方式去描述。但作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具有两个共性:一是基于坚实的科学原理,它不是神话或幻想,而是对科学原理的创新性应用;二是跨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并非设计、材料、工艺领域的“线性创新”。

去年5月,刘鹤副总理在召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中专题研究了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领域颠覆性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关注的、对于重要或大规模产业能够起到改变作用的、以及我们正在面临影响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卡脖子”技术,就是颠覆性技术。只有把握颠覆性技术,才能掌控产业发展全局,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记 者:为什么要通过大赛的机制来发现颠覆性技术?这种机制有何优势?

贾敬敦: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是落实科技部关于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绝大多数是采用专家评审制,项目经过专家们评审、投票,层层筛选。颠覆性技术之所以在现行评审制度下难以被发现,正是由颠覆性技术的本质决定的:在新想法、新技术冒尖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

因此,改变颠覆性技术项目的发现机制至关重要。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一是搭建了氛围宽松的展示交流平台。参赛项目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展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对落选的颠覆性创新项目也具有相应的包容与理解。二是构造了全新的颠覆性技术评议标准。借鉴“海尔迈耶九问法”基本原理,围绕颠覆性技术前瞻性、突破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设计了一套全新的颠覆性技术评议指标,围绕技术项目的颠覆性、可行性和影响性三个方面开展技术评判和全方位评议。三是大赛面向全社会征集参赛项目,参与方式最广泛最直接,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氛围。此外,火炬中心成功举办过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还依托国家高新区成功举办了三届军民融合专题赛,探索出以大赛为窗口和平台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办赛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质技术项目、创业导师、行业专家和创业投资团队等资源,摸索出从市场化、产业化角度评判技术项目的经验,搭建了“路演加答辩”现场公开评比的平台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地方合作办赛,资源配置联动的能力显著提升,要素集聚、深度孵化和产业化服务的优势不断加强。

记 者: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遴选评价机制的特点?

贾敬敦:聚焦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我们探索建立了颠覆性技术识别和遴选评价机制。一是建立了公开竞争的比赛方式。大赛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项目,为开展前沿技术研发的创新团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等广大群体提供了公平的项目展示平台。项目团队以陈述和答辩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与评议专家充分交流、思维碰撞。

二是构造了颠覆性技术评议标准。借鉴“海尔迈耶九问法”基本原理,以识别遴选出既具备技术突破性又有产业变革影响力的技术项目为目标导向,围绕颠覆性技术前瞻性、突破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设计了一套颠覆性技术评议指标,围绕技术项目的颠覆性、可行性和影响性三个方面开展技术评判和全方位评议。

三是以发现、识别视角制定了评议规则。考虑颠覆性技术具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特征,改变传统项目评审以技术专家为主导的同行评议模式,对技术项目实施多层次、跨行业、跨领域评议。评议工作强调对项目技术情况是否具备颠覆性可能进行判定,将评议重点集中在是非判断上。改变了传统比赛打分评优的评审规则。

四是形成了多轮次的交叉评议机制。大赛初筛、领域赛、总决赛均采用交叉评议机制,对于初次评议未达成共识的技术项目,转换专家组进行二次评议。二次评议中进一步识别出的技术项目也可以参加下一环节的比赛。

记 者:请问对参与支持和指导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的专家,具体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遴选条件,专家团队的构成如何?

贾敬敦:大赛组织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进行推荐,征集具有技术研发、产业战略、金融投资等多方面背景的复合型专家库,同时,面向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等特征,以任职履历为重要参考,优选专家库人员组建颠覆性技术评议专家库。

我们邀请了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和前沿视野的技术研发专家、产业发展专家、金融投资专家莅临大赛指导颠覆性技术创新工作。比如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欧洲科学院、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长明,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梦蛟,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等在颠覆性技术创新论坛上作行业前沿发展分析报告。聘请北京大学微纳电子研究院院长、微纳电子学系主任蔡一茂、北京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会发起人首席顾问才让、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光毅、科大讯飞副总裁方明等各领域专家、企业家担任赛事评委,从技术前沿、产业趋势、风险投资等多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识别评议。

在这些科技英才的有力带动下,科技界掀起了一场关于颠覆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大讨论。这样一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关心关注科技创新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会更加重视探索、发现和培育颠覆性技术,全社会对颠覆性创新文化的氛围会愈加浓厚。

记 者: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聚焦哪些领域?科技部火炬中心如何通过大赛开展颠覆性技术发现和挖掘工作?

贾敬敦:按照科技部党组有关要求,火炬中心立足前期工作优势,整合工作资源设计发掘颠覆性技术的科学竞赛模式,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网络与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交叉学科等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公开发布了《科技部关于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国科发火〔2021〕195号),开展项目征集。大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全国上市企业、行业龙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企业等2724个项目单位参赛报名。参赛单位组成丰富、科技属性强。约93%的项目来自企业,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凸显。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1302家,占比51.4%,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近20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密集单位踊跃参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从去年7月开始,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火炬中心组织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国家高新区召开了大赛工作部署会,构建了央地科技主管部门协力推进颠覆性创新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主阵地渠道广、触角多、感知快的优势,调动多元科技创新主体、双创机构、投资人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重点围绕具有产业颠覆前景可能性的技术,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的协同工作机制,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的颠覆性技术。报名参赛的项目中,经地方主管科技部门和国家高新区重点推荐的项目365个,占比13.4%。与中信所、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新曦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会、中关村颠覆性技术创新专项管理机构等单位建立了工作沟通机制,共同研究探讨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发现挖掘和政策支持,为实践和完善项目识别和遴选机制提供保障。

记 者:发展颠覆性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贾敬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强调,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发展颠覆性技术是提升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先导途径,对确立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和未来前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其应用场景更广,适应市场需求能力更强,更能够重新配置价值体系,塑造全新的产业生态。这对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扩大内需、推动绿色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颠覆性技术创新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态势已经形成,科技创新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完成这种飞跃和提升,就要逐渐告别利用别人的技术发展自己的旧模式,就要以原始创新为支撑,开辟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就必然得到重视和发展。

记 者:火炬中心作为承办单位,未来将如何办好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

贾敬敦: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研究开辟颠覆性技术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加快推动形成颠覆性技术产业,助推国家和区域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向着跨越式发展甚至是超越式发展不断努力。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为渠道的颠覆性技术发现和挖掘工作。我们要边探索边总结,以这一届大赛为起点,做好深度挖掘工作。各级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家高新区要高度重视办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组织安排专人负责潜在颠覆性技术项目的挖掘动员工作。

二是凝聚合力,探索形成一套上下联动、同向发力、效应叠加的挖掘颠覆性技术工作体系。我们已经搭建了国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门协力推进大赛发展的全国性平台,不断完善集聚和培育科技型企业的机制方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力量,颠覆性技术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接下来,要更加有效发挥国家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主阵地的渠道广、触角多、感知快的优势,充分调动科技企业、创业团队、投资人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根据颠覆性技术的特点,探索完善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重点围绕具有产业颠覆前景的技术,逐步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的协同工作机制。

三是立足实践,构建完善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协同工作体系优势,开展系统谋划,积极改革创新,探索构建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育”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首先,还是要探索完善颠覆性技术发现和识别机制。如何识别颠覆性技术是发现和挖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要加强科学研判,与传统项目管理区分开,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识别机制和工作方法。其次,对于有苗头的技术,要积极跟进并提供技术孵化和产业化配套服务。颠覆性技术需要一定成长空间和相对包容的试错机制,往往是多组并行、优胜劣汰的过程,要建立技术衍化长期跟踪和管理机制,集聚创新资源为颠覆性技术发展厚植土壤。建立对颠覆性技术项目的跟踪监测机制,更早期、更敏锐高效地发现和挖掘颠覆性技术。

四是补足后劲,加快培养全国范围内高效协同的颠覆性技术发现和识别的专业化队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同地方、高新区逐步建立完善颠覆性技术联合发现机制,逐步培养起覆盖各个区域、各个领域的长期追踪颠覆性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颠覆性技术联合发现办公室,追踪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共享,全面挖掘,长期跟踪,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提供坚实支撑和强劲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一方面,研究团队和机构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咬定青山不放松,勇闯前沿科技的“无人区”。另一方面,科技界要敢于打破常规,研究建立适于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

这是首次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意义重大,很多工作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实践。我相信,在大家的协同努力下,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将实现更大的成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坚实的力量。

记者 胡 兰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方案(凝聚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