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三项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1)

临县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庆祝建党101周年

临县三项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2)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临县三项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3)

香菇产业蓬勃发展

临县三项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4)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临县三项规划(大力实施五化战略)(5)

临县举办驻村帮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临县举办村(社区)乡村振兴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县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群化、旅游产业化、城镇新型化、生态绿色化“五化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宜居山城、文旅新区、秀美湫川、幸福家园“五个临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在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诸多领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开启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努力打造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幸福新家园。

经济运行态势喜人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临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县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描绘了实施“五化战略”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五个临县”前进号角。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跑出了高质量发展“临县速度”。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户、“三类户”,持续强化动态监测、后续帮扶、产业发展、培训就业、防返贫保险、两不愁三保障、取暖补贴等工作举措,全县4265户9659人易返贫致贫户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实施红枣经济林提质增效6万亩,发展香菇2200万棒,建设优质红枣生产基地5万亩、小杂粮基地6万亩,生猪年出栏产能达78万头。新建水源保障工程20处,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320处,1.85万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顺利通过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和项目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一年来,我们坚持特优方向、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临县荣获“中国枣花蜜示范县”,枣芽茶、枣花蜜、核桃、肾型大豆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城庄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前青塘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申报为省级农村电商强县,电子商务进农村“临县模式”被省政府充分肯定并要求全省推广,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临县担当”。

转型发展更加强劲

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动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项目62个,年度完成投资50亿元。智能化矿井建设全面启动,吕临能化庞庞塔煤矿建成全国首个“5G矿井”,晋煤太钢、锦源煤矿等项目加快推进;三交、临兴西、三交北区块煤层气开发项目全面增储上产。成功创建碛口、义居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结束了临县没有4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坚持转型引领、项目赋能,持续深化能源革命,严格落实“双控”措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服务行业提质提效,展现了高质量发展“临县作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牵引,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实施了麻峪桥拓宽改造、凤翔苑道路拓宽改造、太和路严管一条街整治、太佳高速连接线绿化亮化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1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4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农村改厕3000户,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扩面改造170.5公里。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一体化运营。一年来,我们坚持协调发展、一体推进,全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环境宜居宜业,塑造了高质量发展“临县面貌”。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实施造林绿化8万亩,建设储备林7万亩。制定了《临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开展了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养殖粪污等八方面水环境专项整治。实施了城区雨污分流项目、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完成6个小区新能源集中供热锅炉低氮改造,实施“煤改气”1000户、“煤改电”1175户,发放“环保炉具”8600台,供应“清洁煤”8.58万吨。严格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1.9万人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11平方公里。空气优良天数268天,优良率73.6%。一年来,我们认真实践“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环保至上,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湫水河碛口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擦亮了高质量发展“临县底色”。

民生福祉明显增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计划》和10个配套方案,推行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教育改革,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二本B类以上达线1735人,达线率45.36%,全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场会在临县高规格召开,市委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3%。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免费送戏下乡280余场、公益电影7500余场。实施了城区自来水双回路改造、城北农贸市场等一批民生项目。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38亿元,3.15万人受益。一年来,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项接着一项办,高标准兑现了省11件、市4件、县8件民生实事,守住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三条底线,人民福祉明显增强,彰显了高质量发展“临县水平”。

政府建设高效有为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4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面推行“一窗通办”,着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临县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审计监督,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广电、外事档案、人民防空、气象地震、工青妇、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效。一年来,我们坚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统计局被评为国家贫困地区重大专项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统计、公安、卫健、财政、乡村振兴5个部门和城庄、三交、刘家会、雷家碛4个乡镇在国家专项普查中被评为省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一个个成绩、一项项荣誉,展现了高质量发展“临县形象”。

八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临县大力实施“五化战略”、建设“五个临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一是聚焦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转型发展,紧扣“保煤增气、降碳减污、协同增效、转型发展”目标,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乡村振兴精准施策,筑牢高质量发展新基石。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三是聚焦项目建设赋能提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强化“项目第一支撑”理念,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工作跟着项目走要求,聚焦目标,靶向发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四是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底色。围绕实施生态绿色化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验区;五是聚焦城乡建设协同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围绕实施城镇新型化战略,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牵引,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六是聚焦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坚定改革信念、强化创新引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七是聚焦民生保障增进福祉,释放高质量发展新红利。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今年在完成省政府12件、市政府5件民生实事基础上,集中力量再办好城区公交车全民免费乘坐、完成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500人、全县持证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及疾病身故保险免费办理全覆盖、城区环卫工人全部免费体检一次、启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实施城区集中安置点天然气入户工程、新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个、实施农村改厕3400户、完成全民技能提升培训2万人次 “9件民生实事”;八是聚焦平安临县夯实基础,优化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文/图 刘生锋 李小刚 刘晓艳)

吕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