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强马壮的魏国环顾四周,寻找着可以扩张的方向,突然间发现,在奔腾的黄河对岸,有一块并不陌生的肥沃之地---河西。

在魏文侯的命令下,吴起率领魏武卒开始了对河西之地的征服。于是,孱弱的秦国就倒了血霉。

秦魏河西争霸战上半场,开幕!

一、第一阶段【秦灵公--秦出公】 魏国1:0秦国1、秦国苦苦抵挡魏国攻势

从春秋秦穆公陨落之后,秦国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这期间国君经常换,经济也不好,秦国上下士气很低迷。

《史记·秦本纪》:秦以往者数易君, 君臣乖乱, 故晋复强, 夺秦河西地。

时间来到战国,秦国的劣势愈发明显。春秋战国交替,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是青铜器向铁器的转变。

因此秦国的落后,是制度、经济、军事全方位的落后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

秦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而此时魏国的苦恼在于地少人多,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相当于内部挖潜,上升空间有限。如果能够对外拓展,直接增加土地面积,岂不更好?

魏国的目光越过滔滔黄河,看向了对岸那一片平整的土地。那里曾经是晋国之地,要是能够成为魏国的粮仓,那就太棒了。

想到就做,锐意进取的魏文侯从公元前419年开始攻略河西之地。

魏国从关中三大渡口之一的龙门渡跨过黄河进攻河西。

为什么是龙门渡?

因为黄河通过“几”字型大弯的转折一路向南奔腾而下,首先要穿过很长一段距离的黄土高原。这段河道蜿蜒曲折,沟壑纵横,很多地方水流湍急,基本上不存在建设大型渡口的可能。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2)

湍急的黄河

等到黄河冲出黄土高原,来到关中平原,水文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通航。在古代,要想跨过黄河进入关中,从北到南基本上只有三个渡口:龙门渡、蒲津渡和风陵渡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3)

古代黄河三渡口

而“三大渡口”中的龙门渡就是最北边的一个,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这里是魏国发起进攻的好地方。

龙门渡位于关中平原的东北角,背靠黄土高原,不需要担心来自其他方向的攻击。而且这里与紧邻魏国的河东,兵力、粮草的补给线非常短。

反观秦国,国都雍城远在数百里之外,想要支援龙门渡,只能从南边跨过洛水北上。本土作战的秦国后勤补给反倒成了劣势的一方,魏国可以很轻松地以逸待劳。为了应对魏国的攻势,秦国将都城迁到泾阳,以此来缩短后勤补给线。

渡河之后,魏军迅速开始修建少梁城,将它作为黄河西岸的立足点和大本营。秦国那边得到战报,当然不能让魏国称心如意,双方很快在少梁交上火了。

这个时候秦魏的实力对比,魏国拥有“版本优势 人才优势 经济优势 装备优势 兵种优势 士气优势”,这么多的优势叠加,形成了一场毫无悬念的碾压局。

朴素的秦国士兵免费在战场上欣赏了一部科幻大片,装备精良的魏武卒仿佛未来战士一般,个个神勇无比。一身白板装备的秦军哪里抵挡得住?

将秦军击退之后,魏国安安心心地修筑好少梁城。接着开始步步为营,向南不断蚕食秦国的河西之地。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4)

装备精良的魏军揍得秦军满地找牙

公元前413年,魏国攻占郑地。前412年,又攻克繁庞。

到了公元前409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因为“兵家亚圣”---吴起,来魏国上班了。

原本秦军对上魏武卒,就如同青铜对上王者一般。现在又来了个自带统御光环的吴起,这下就更没得玩了。

入职当年,吴起就做出了漂亮的业绩,拿下临晋和元里两地,并修筑城池。第二年,吴起又拿下了洛阴、郃阳,也开始筑城。

到这个时候,秦军已经被赶到北洛水一线沿河防守,整个河西之地全部被纳入魏国囊中。魏文侯正式设立西河郡,吴起为第一任郡守,开始了他长达23年的任期。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5)

秦魏河西争霸第一阶段

从图上可以看到,不仅是黄河与北洛水之间的河西之地被魏国占据,魏军的兵锋甚至能够向南越过渭水,直接抵达秦岭一线。这就好比竖着一刀,将关中的东边切掉一块,秦国别说继续向东了,能够保住关中都要谢天谢地。

纵观这一阶段的魏国表现,魏文侯的战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魏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后在少梁、临晋、洛阴等战略要地修筑城池,组成稳固的防线,保证后勤无忧。而后期吴起的加入,只不过是将魏国吞并河西之地的速度加快而已。

2、魏国错失战略窗口

公元前408年,是魏国和秦国实力差距最大的时刻,也是魏国摆脱战略困局最好的时机。

此时的秦国失去了黄河天险,区区一条北洛水根本无法阻挡“完全体”状态下的吴起和魏武卒。如果魏国能够下定决心继续向西,以秦国残血的状态,大概率是要凉凉。那么后来扫平六国的,必定是魏国。

但历史的缺憾美就体现在这里,它对每一位参与者都给予了平等的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以魏文侯的文韬武略,也没能看出关中平原对于魏国战略破局的意义。在设置西河郡之后,魏国将进攻重心东移,先后派乐羊和公子击(即后来的魏武侯)前往进攻中山国。

在花大力气拿下中山国之后,魏国只得到了一块名义上的土地,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不多。反而牵扯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去维持这所谓的战果,让魏国不断失血。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6)

魏国打下一块“飞地”

对于河西之地,秦、魏两国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魏国是将河西看作是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用来缓解自身地少人多的困境。而对于秦国而言,河西一丢,整个关中将门户大开,这是事关秦国生死存亡的事情。

态度的不一样,决定了秦、魏两国下一步动作的不同。魏文侯见好就收,留下吴起镇守西河郡,将魏武卒主力派往中山国。而秦国在经历惨败之后,舔舐伤口,默默积蓄着力量,准备将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有些事情,你觉得只是个玩笑,但对别人却值得玩命!

3、阴晋之战

从公元前401年开始,秦国不断地发起反击,在河西这片土地上,与魏国展开拉锯,双方的交锋在“阴晋之战”达到最高峰。

公元前389年,秦国国君秦惠公突然爆种,整出50万大军进攻阴晋城。(秦国春秋和战国各有一位秦惠公)

这可不是一个开玩笑的数字,要知道哪怕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财大气粗的秦国,在后来的长平之战、灭楚之战这样超过百万人对决的旷世决战中,能动用的兵力也不过就五、六十万这个水平。

而在前389年这个时间点,秦国的人口顶多才两百多万。能够凑出50万大军,秦国几乎是把所有的成年男丁都派上阵,可以说是赌上一切了。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7)

阴晋之战 秦军50万vs魏军5万

按照一般的故事剧情,反派的强大都是为了突显主角的光芒,这一次也不例外。阴晋之战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吴起。

阴晋之战开打的时候,魏文侯已经没了,魏国的老板换成了魏武侯。

这位爷此时正忙着怼天怼地怼空气,在东边和齐、楚打得热火朝天。在河西留给吴起的兵力并不多,只有5万人。

要说吴起的人品,实在是一言难尽。但要论带兵打仗,尤其是鼓舞士气的本领,吴起绝对能排进历史TOP5。

吴起来到河西之后,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晚上就睡在田埂上,被子不够就用树叶凑合。(这算不算“拿创可贴当被子盖”的原型?)

不仅同甘共苦,吴起还搞起了绩效考核。每次举办宴会,功劳多的人坐在前面,用金银制成的贵重餐具,可以吃牛羊肉;功劳少一些的坐在中间,餐具和饮食的档次就要差一些;没有功劳的坐在最后面,只能吃一些粗糙的食物。

人与人就怕攀比,大家都是当兵吃粮,就因为没有立功,只能看着别人喝酒吃肉,自己苦哈哈地吃糠咽菜。但凡是个有血性的老爷们,谁受得了这个?

更何况如果阵亡了,吴起也会年年抚恤伤亡者的家属,照顾生活。

既然如此,还有啥后顾之忧?兄弟们,上吧!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8)

魏武卒士气爆满

事实证明,只要老板的奖金到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压根不用担心。河西的5万魏军在不经意间,已经被吴起打满了BUFF。士兵们听说秦军来攻,都不用等吴起的命令,自行穿戴好铠甲,拿起武器准备战斗。

秦惠公带着50万白板的轻装步兵,迎头撞上了全身紫装、满攻满防、怒气值MAX、顶着狂暴光环的魏武卒。

吴起再一次告诉秦惠公一个道理:当属性的优势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可以忽视人数差距的。

如同猛虎入羊群,又如同热刀切黄油。5万精锐魏军将秦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杀得尸横遍野,秦国孤注一掷的进攻失败了。

其实如果秦惠公前期能够多做点功课,他应该对吴起更加慎重。因为中国古代名将,如果按照“风林火山”的作战风格来粗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稳健型,其徐如林,不动如山。任何时候都能够稳得住局面,保证战斗力的下限,稳定地进行平A输出。

代表武将:周亚夫、廉颇、诸葛亮。

另一类则是暴击型,其疾如风,侵略如火。能够在特定条件下爆种,无限拔高战斗力的上限,不讲道理地无视人数差距,打出令人惊世骇俗的暴击伤害。

代表武将:霍去病、项羽、陈庆之。

而一旦某位武将能够同时具备【稳健 暴击】两种特性,那么这样的武将千万不要轻易招惹!

很不幸,吴起就是这样的武将。5万打败50万,这10倍的暴击伤害,让吴起一战封神,直接奠定了“兵家亚圣”的历史地位。

(秦惠公:名字里带“”都很能打吗?我们秦国也有,白起呢?把白起给我叫过来!什么,还有五十多年才出生?哦,那没事了~)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9)

兵家亚圣—吴起

当然,阴晋之战虽然魏国大获全胜,但毕竟是以少胜多,大概率是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秦国固然损失惨重,可至少没有把50万人全撂在这,保住了最后一口元气。

而这一战打完的效果是:秦国直接上热搜了,下方评论区直接刷爆

列国:真的假的?十打一还输了?你们秦国赶紧退出战国群吧,我们看着都丢人。

秦惠公:你们知道个啥?人家是魏武卒,有称号的特殊兵种,你行你上啊!

列国:你十个打一个还输了。

秦惠公:魏军的主将可是吴起,号称“兵家亚圣”的男人,懂不懂?

列国:你十个打一个还输了。

秦惠公:失败是成功之母,下一次我们秦国一定会赢回来的!

列国:你十个打一个还输了。

秦惠公:我。。。。。。。。

这一次上热搜的后果很严重,导致“诸侯卑秦”,大家已经不把秦国当人看了。要不是秦国地处西陲,估计这时候谁都敢来踩上几脚。即使是秦国国内,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头百姓,都是深感沮丧和屈辱,国家信心严重受挫。

就是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下,秦惠公含笑九泉地走了。

(秦惠公:神忒么含笑九泉,我这叫死不瞑目!)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0)

秦惠公:我。。。。。

截止到阴晋之战,魏国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对秦国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秦魏河西争霸战,魏国1:0领先!

不过这一切随着一个男人前往秦国,都将发生变化。

别误会哈,这个男人不是商鞅,而是“商鞅变法”的前传-----秦献公嬴连。

二、第二阶段 【秦献公反击】 秦国 1:1 魏国1、秦献公归国

提起秦献公,历史上的笔墨不多,大家对于他并不熟悉。如果一定要给他贴上一个人物标签,那似乎就是秦孝公的父亲了。

但事实上,秦献公这个人对于秦国的崛起极其重要。因为他接手的时候,秦国正处于最低谷的时期。如果没有他在位期间的种种举措,将这个烂摊子收拾起来,单靠秦孝公是很难在即位之初就进行变法的。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1)

秦献公

秦献公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灵公去世的时候,秦献公才十岁。

由于年纪太小,结果在继位的关键档口出了岔子。秦献公的爷叔嬴悼子跳出来,将国君的宝座抢走,史称秦简公。

而少年秦献公没办法,只能跑到魏国去避难。这一去,就是二十九年,打破了当年晋文公重耳在外周游十九年的纪录。

秦简公之后,传给了儿子秦惠公(就是前面爆兵50万,然后被吴起一波带走的那位)。再往后,秦惠公又传给了儿子秦出公。

秦出公继位的时候有多大呢?才两岁!

两岁的娃娃,连奶都还没断,又能懂得什么?

这种时候指望谁来帮忙呢?当然是秦出公的亲妈。自己的儿子嘛,她不帮谁帮?

但是治理国家这种事,真的谁来就能迅速上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王太后摆不平这摊子事,只能再找人来帮忙。

找谁呢?外戚和宦官。

这就引出了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的一个逻辑怪圈:

【国君年幼---太后管事---外戚宦官来帮忙---一锅乱炖】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2)

宦官和外戚了解下?

但凡形成这种局面,对于身处这个怪圈中心位置的太后,能力和手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个不好就会将平衡打破,弄得无法收拾。

成功案例不是没有,例如秦宣太后(芈月),例如吕后。但秦出公的母亲明显不在此列,一碗水没端平,各方面的怨气都很大。

这边秦国国内一团槽,那边魏国的魏武侯可动起了心思。他寻思着公子嬴连不是在魏国住了二十多年么?对魏国一定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能把他送回秦国当国君,那么以后秦国不就乖乖地给魏国当小弟了嘛。

无独有偶,在西线,魏武侯打着嬴连的主意;而在东线,魏武侯帮助齐国完成了“田氏代齐”。两件事时间上差不多,都是在公元前386年、385年这个时候。

由此可见,这是魏武侯的一个思维定式:我帮助了你,你必定会心存好感,以后就会心甘情愿当我的小弟。

这种想法如果在春秋,那当然没问题。可如今已是战国时期,这样的思维就明显过时了。

就在魏武侯幻想着齐、秦两个大国纷纷臣服于自己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嬴连当然看得出魏武侯的算盘,这个时候接受的越多,将来还债的时候付出的就越多。所以嬴连拒绝了魏国的派兵护送,并且在临走的时候给魏武侯一个承诺:

感谢魏国这三十年来的照顾,只要魏武侯在位一天,秦国就决不会与魏国为敌。

这个承诺让魏武侯很是不爽,白眼狼,白养你三十年!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3)

秦献公: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行囊

2、献公新政

不管魏武侯多么不开心,秦献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当年离开只是青葱少年,归来之时已是四旬老汉。

秦献公在魏国三十年的生涯,要说最有价值的地方,那就是他完整地见证了魏国通过李悝变法,由弱变强的全过程。

秦献公深刻理解到,秦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落后,如果不积极向东方六国学习,秦国必将被远远甩在别人后面。

于是即位之后的秦献公,利用自己在魏国留学三十年的经验,开启了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史称“献公新政”,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有三点:

第一:废除“人殉”

秦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着殉葬制度,国君死亡之后,相关的臣子、侍从、士卒等人都要殉葬。例如秦穆公病亡之后,居然有177人一并殉葬,其中还有三名秦穆公生前非常器重的大臣。

春秋战国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国家实力的积累,也是人才的积累。顶级的文臣、武将可不是路边的大白菜,一个国家能碰上一个那都是八辈子的福气。

秦国地处西陲,招揽人才本来就困难,结果还来这么个殉葬。相当于好容易凑一把好牌,国君一走,直接扔掉重来,这谁受得了?

所以秦献公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实行了几百年的野蛮规矩废止。

《史记·秦本纪》:献公元年,止从死。

第二:迁都栎阳

秦献公把使用了几百年的都城,从雍城迁到了栎阳。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几乎是从关中平原的最西端,搬到了东线。

将都城放在临近河西战场的前线,这已经是再明白不过的宣言:秦国要在河西,与魏国死磕到底!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4)

秦献公迁都

和之前的雍城,以及之后的咸阳相比,栎阳作为都城的时间并不长,只有34年。但就是在这短短时间中,秦国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又经历了河西之战的艰苦拉锯和“商鞅变法”的开端。

栎阳的34年,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也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精彩前传。

第三:设立郡县

迁都之后,秦献公将栎阳周边的蒲、蓝田、善明氏等地区设置为县,由栎阳直接管理。并且取消春秋时期“国人”和“野人”的界限,统一实施户籍制度,没五户为一“伍”。

《史记·六国年表》秦献公六年,初县蒲、蓝田、善明氏。

这一条措施看上去不起眼,可其实影响却最为深远。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日后实行了两千多年的“郡县制”的雏形。

秦献公打破了商周时期分封制一层一层管理的模式,开始尝试从上到下一竿子插到底,让后来的秦国国君对于国家资源的了解程度和调度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后来的“商鞅变法”以及秦始皇设立天下三十六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强化。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5)

后来秦朝的郡县制都是在献公的基础上发展

“献公新政”的建设性、全面性和彻底性,远远不如后来的“商鞅变法”。但它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在秦国旧贵族势力阻挠之下的一次顽强突破。

秦献公的坚持,在老秦人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秦国必须要求变,变则强,不变则亡。正是这样的人心所向,打破了变法过程中最难突破的思想枷锁,让后来秦孝公和商鞅的变法难度,下降了一个档次。

3、秦国的强硬反击

献公在位23年,虽然他是坚定的主战派,誓要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秦献公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

在魏国将近三十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明白以秦国残血的状态,去和全盛时期的魏国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因此献公执政的前二十年,秦国一直在默默地积攒力量,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秦国迎来两个好消息:

一是由于秦献公和魏武侯的盟约,魏国乐观地认为西线已经高枕无忧。魏武侯放飞自我,开始和齐、楚、赵、韩等国轮番单挑,让秦国的压力大减。

二是秦国最大的苦主、最惧怕的男人---吴起,跳槽离开了魏国。

在献公时期,秦国并没有足以匹敌吴起的将星。吴起这一走,秦国喜大普奔。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不再是那个七十二战不败的神话,也不再是那支能以5万对50万的无敌之师。

秦献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终魏武侯一生,秦国没有主动进攻过魏国。秦献公参与的三次战役,都是在魏惠王继位之后发生的。

1)公元前366年,秦国在武都(今陕西华县东)击败魏国,并且又在洛阴击败魏、韩联军。

2)公元前364年,石门之战,秦国突破黄河防线,攻入魏国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胜魏军,斩首6万人。

如此精确的数字记载,证明这是秦国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胜。连当时在洛邑的周显王都亲自点赞。

《资治通鉴》:显王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3)公元前362年,趁着魏国和赵、韩两家在浍水大战,秦献公看准机会进攻河西。这一次,秦国在少梁大败魏军,拿下了繁庞,并俘虏了魏国太子和公孙痤(这个人后面还有戏份)。后来由于魏国在浍水战胜韩国和赵国,挟大胜之势回援,这才挡住了秦国前进的脚步。

35 岁中年危机的人4 点分析(一个离家29年的男人归来)(16)

秦献公展开强硬反击

这三战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战场上的战果,而是让秦国重新恢复了与魏国作战的勇气和自信,重新在列国之中赢回了尊重!

整个秦国几十年被压制的闷气一扫而空,老秦人身体里流淌着的崇尚进攻的热血被重新点燃!

即使这个时候的秦国还没有经过“商鞅变法”,但谁也不会认为,秦国是人见人欺的鱼腩之国了。

结语

秦魏河西争霸战上半场结束,在秦献公的努力下,秦国顽强地扳成1:1,极大地扭转了前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也改善了秦国的战略形势。

原本下半场的竞争仍然会是一场鏖战,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占据优势一方的魏国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实力出现剧变,彻底改变了下半场的走势。

那么魏国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看下集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如果觉得不错,那么关注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