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打虎英雄到水浒第一杀神,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武松的主要历史事件?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武松的主要历史事件(从打虎英雄到水浒第一杀神)

武松的主要历史事件

一、从打虎英雄到水浒第一杀神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最让人神往,也最让人心疼的好汉。

说神往,是因武松用一双铁拳和两把戒刀,打出了“打虎英雄”和“水浒第一杀神”这两大标签。并一下子跃升为“梁山好汉”的代表性人物,堪称是水浒江湖中,最闪亮的梁山好汉。

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清楚《水浒传》写了啥,但武松做过啥却如数家珍。这已经成了一种水浒独特的武松现象了。

说心疼,是因武松明明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本事大,武功高,人品好,却在水浒江湖中一再遭到摧残。人生如过山车般非死即生,总是进行绝境反击。在荡气回肠的背后,竟然全是人生的悲歌,最终落得一个断臂出家,这实在让人叹息不已。

因此,武松有多光亮照人,也就有多悲惨绝望,应该是成立的。虽看着矛盾,却是一种共生状态。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根本就不恰当。只能说:绝境下,武松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并爆发,且每一次潜能爆发过后,便让武松提升一次。

比如景阳冈打虎前,武松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青年,所谓谁的青春不张狂?当然说武松就是街头混混,也没啥不妥。打伤了人后,他怕吃官司,丢下哥哥跑入柴进府避难。结果随着一个景阳冈打虎,那位惹是生非的青年,直接秒变为打虎英雄!

武松这种不是“急落”,就是“骤起”的人生曲线,贯穿于“武十回”。直至他最终血溅鸳鸯楼后,把“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几个大字写在墙上,从此“打虎英雄成过去,水浒杀神扑面来”!

那么武松为何会有这种演变?其实在《水浒传》中早有提示,就是因武松推开了“两扇门”导致。

二、撼天狮子和狮子楼

《水浒传》中,武松第一次出场时异常潦倒,由于得了疾病,他正蜷缩在长廊里生火取暖。宋江当时喝多了,一个没留神,一脚踩在“火薪柄上;把那火里炭火都薪在那汉脸上”。

武松当时就急眼了,我都这么衰了,咋还有人消遣我?真把我当病猫了吗?就要揍宋江,此刻柴进赶来,连忙引荐。就这样武松和宋江相识了。当时对武松,曾有这么一段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显然,这段既有外貌白描,也有气质外露。尤其是后面的气质外露,出现了“撼天狮子”、“ 摇地貔貅”和“魔主”、“人间太岁神”。

这一段是武松戴上行者头箍之前的形象。是不是迎面一股霸气扑来?故而也难怪宋江一瞅见武松,就那么爱,非要跟武松结拜。一看就非凡人,妥妥一身的英雄气。

果然,宋江没看走眼,武松打虎一举成名,随后便是拒绝潘金莲勾引,引发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成奸,害死了他唯一亲人哥哥武大郎。武松本想依靠正规程序和途径,用法律为武器,帮哥哥报仇。

奈何西门庆有钱!他大撒银子,上下打点,连武松这位体制内的都头,也无可奈何败下阵来。这便是武松要推开的第一扇门:西门庆!

概括说来,西门庆就是横在武松面前的一扇“财势门”,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

武松为了替兄报仇,来了一幕“狮子楼斗杀西门庆”。现在明白为何杀西门庆的地方,是在狮子楼了吧?这就是印证武松,就是那头“撼天狮子”,砸烂了西门庆,所代表的这扇“财势门”。

这扇门是以钱财为依托,偏偏武松却是一位视钱财如粪土的好汉,当他把打虎所得的那一千贯赏钱,全给了猎户时,就注定了武松绝不会在这扇门前屈服!

所以当武松出现在狮子楼时,“那个财主官人慌了脚手,也倒了”,随后武松“涌身望下只一跳,跳在当街上”,杀死了西门庆。这就是撼天狮子武松,他推开的第一扇门:财势之门。由此也就注定了,武松是“天上降魔主”。

二、人间太岁神和蒋门神

倘若说,西门庆代表着“财势门”,专一“有钱能使鬼推磨”,横行人间,颠倒黑白的话,那么快活林的蒋门神,则是一扇“权势门”,他背后是张都监。而蒋门神则是这扇“权势门”前的“恶徒”(门神)。

结果,武松这位“人间太岁神”来了!

《水浒传》中,公孙胜动不动就说自己是“正法”,专门铲除高廉等这些“歪门邪道”。不过,公孙胜的范围,仅局限于道法之上。

但武松醉打蒋门神,则意味着,武松从此跟权势的水火不容。

武松问:“你那主人家姓什么?”

酒保答道:“姓蒋。”

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

是啊,为何不“讲理”?不讲理的门神,到底是护佑之神,还是残暴恶徒? 武松用拳头给出了答案。所以,当武松把蒋门神打倒后,门后的权势者出现了——这便是张都监!

为何张都监非要害死武松,而不是想方设法收服,为己所用?因为武松是“人间太岁神”,不是贴在权势门上的“恶徒”。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显然张都监还是小看了武松。飞云浦逆袭、血溅鸳鸯楼,武松一举把这扇“权势门”打得稀巴烂——打虎英雄已去,水浒杀神降临!

四、水浒杀神为何反对招安?

由此,武松在孙二娘那里戴上了头箍,成为了头陀后,我们再来看武松的描写,明显变了: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

为何武松那么反对招安?看看这句“依稀火眼金睛”。当武松推开“财势门”和“权势门”之后,他已经看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水浒江湖,不是妥协(招安)能解决的!

这其实便是武松的悲哀,从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到抗争不屈的水浒杀神,武松这位行者,却找不到任何出路,只能最终无奈出家,这是解脱还是救赎?恐怕没人能说清,因为没有任何人,比武松看得更真!

《水浒传》,因有武松而一度狂放不羁,不可阻挡,让人爽到极点!也因有武松而沉沦悲戚,独臂难支,让人又哀到心疼。但这恰恰构成了《水浒传》的深度,那片被武松强力推开的,两扇门背后的,一片“水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