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19号,至今有三百年历史。如今的荣宝斋驰名海内外,但鲜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荣宝斋是如何从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成为琉璃厂的金字招牌。

说到荣宝斋的崛起,庄虎臣这个名字是绕不开的,他对荣宝斋从创建到走向如日中天,可以说功高至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故事。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1)

庄虎臣

松竹斋南纸店

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南纸店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南纸店就是经销笔墨纸砚为主的商铺,由于宣纸、徽墨、湖笔等文房用品大多产自南方,所以这类店铺被叫做南纸店。后来的南纸店经营业务不断扩大,书法字画、金石篆刻、古董文玩都在经销,松竹斋就是这样一家店铺。

康熙非常重视文化发展,因此琉璃厂旧书铺、南纸店、古玩店等店铺日益增多。松竹斋主人姓张,祖上在明朝时做官,入清后脱离官场,张氏利用曾经积攒的俸禄在琉璃厂买下一间店铺,开办了名叫松竹斋的南纸店。在亲朋好友和一些文人的支持下,生意愈发红火。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2)

荣宝斋

松竹斋康熙时期完成初步发展,到了乾隆时期进入鼎盛期。当时京城的大小官员、文人墨客,都喜欢光顾松竹斋,尤其是四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应试的举人云集京城,纷纷购买松竹斋印制的试卷。从此,松竹斋的名气在琉璃厂,甚至京城都变得越来越响。除售卖文房四宝,科举试卷外,使松竹斋闻名的还有经营的优质奏折。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到官员的前途,因此对此事格外留心。凡是在松竹斋出售的奏折保证绝无任何问题,官员可以放心使用。即使松竹斋制作的奏折价格昂贵,但是质量极优,成为官员的首选。

道光年间松竹斋已不像从前那么兴盛,时任东家张仰山无心经营,但在书法篆刻上小有名气。张仰山还热情好客,喜欢交友,和当时文人交往甚密,诸如赵之谦、吴大澂都是松竹斋的座上宾。光绪初年,张仰山英年早逝,只有19岁的儿子张梦林接替松竹斋东家。张梦林既没有经营经验也没有兴趣,好在妻子张李氏更有主意,在共同管理下,松竹斋稍有起色。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3)

琉璃厂旧照

1891年,年仅32岁的张梦林病逝,松竹斋暂由其叔父张次山接替。张次山对经营完全没有兴趣,交由他的三个儿子打理,很快松竹斋因为经营不善,向银行申请贷款,为松竹斋带来稳定收入的清政府也不再与其进行业务往来,不可避免的松竹斋走向了破产的命运。

为了摆脱困境,松竹斋大伙计牛俊臣在征求张次山父子意见后,向华俄银行贷款。然而贷款即将到期,松竹斋却没有偿还的能力。张李氏不甘心店铺就这样破产,她想到了在琉璃厂荣禄堂的大伙计、被称为“智多星”的庄虎臣。就这样,张李氏带着伙计牛俊臣亲自登门拜访庄虎臣,希望他能盘活濒死的松竹斋。张李氏的诚意最终打动了庄虎臣,他决定出任松竹斋掌柜。

荣宝斋的出现

在庄虎臣的建议下,1894年“松竹斋”,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在琉璃厂西街86号正式挂牌营业,庄虎臣还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陆润痒题写了“荣宝斋”的匾额。就此,松竹斋变身成为荣宝斋重新开业,又一次成为文人墨客常聚之地。到了民国年间,于右任、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著名书画大师都是荣宝斋的常客。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4)

陆润痒题写“荣宝斋”匾额

庄虎臣曾是荣禄堂缙绅铺的大伙计,因受到东家的猜忌和提防,同时又感于张家的信任与优厚的待遇,于是决定跳槽。张家打破当时琉璃厂东家占多数分成的惯例,与庄虎臣进行五五分成。庄虎臣接手时,松竹斋处于连年亏损负债的状态。为了摆脱困境和答谢新东家的信任,庄虎臣使出浑身解数,先后策划了“三步棋”,让松竹斋起死回生。

第一步棋是“金蝉脱壳”。在与东家张次山、张李氏和伙计牛俊臣商议后,庄虎臣认为应该关闭松竹斋,并拿出店里的资金和存货,重新开办一家南纸店。这样能规避华俄银行的贷款,又能保住张家的家业。庄虎臣先让店里的伙计透出亏损的口风,又私下里盘下琉璃厂沿街的新店铺,并秘密将店里值钱的东西转移到新店。荣宝斋开张后,有人议论是过去的松竹斋变换来的,但也拿不出证据。华俄银行听闻松竹斋破产,便立刻对其资产查封,但是彼时的松竹斋只有一个空壳。新开张的荣宝斋南纸店挂名的是张李氏娘家弟弟李氏,庄虎臣亲自担任掌柜。华俄银行私下协商无果,选择状告荣宝斋南纸店转移资产。由于松竹斋和荣宝斋表面上是完全不同的店铺、东家、掌柜,庄虎臣又事先疏通了审判案的相关人员,华俄银行因证据不足而败诉。荣宝斋彻底摆脱了原先松竹斋负债累累的状况,开始了新征程。

因为这次“金蝉脱壳”,庄虎臣迅速在荣宝斋树立了威信。从此庄虎臣一个又一个出其不意的经营策略让荣宝斋从低谷走向繁荣。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5)

荣宝斋

想真正振兴荣宝斋,还需业务上的真功夫。庄虎臣第二步棋是经营《缙绅录》。《缙绅录》是清代官场通行的职官姓名录,从康熙初年开始,每年印发一本。这本书记载京城及外省职官的履历、姓名、籍贯、出身,因为每年都有升迁、贬谪、告退等人事变动,对于为官之人掌握上司和下级来说非常重要。庄虎臣前东家荣禄堂专门售卖《缙绅录》,所以他对这项业务了如指掌。为了在同行中胜出,他再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才智,他特意花大把银子捐了一个后补九品的芝麻官。这样,庄虎臣拥有了每天前往乾清宫的权力。他通过上朝的机会,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在乾清宫外张贴的官员任免名单,并记录下这份名单。从内宫抄来第一手信息,准确又及时,成为了荣宝斋出版《缙绅录》最大优势。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6)

20年代的荣宝斋南纸店

庄虎臣还将出版《缙绅录》的活体印刷技术和刻印技术从荣禄堂完全带过来,这样一来,荣宝斋出版的《缙绅录》成为同行中最权威、最出类拔萃、质量最好的,很快就成为各大官员的抢手货。同时,荣宝斋出售的《缙绅录》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不断更改与补充,定时再版印刷。官员为了及时掌握官场动态,都会在新册出版后及时购买。荣宝斋依靠着《缙绅录》的不断更新售卖,生意逐渐走向兴隆。

庄虎臣的第三步棋是设立贴套作,就是由荣宝斋制作各种文房用品来销售。从此改变传统代销模式,开始根据客户要求选料和设计进行定制。这样既能适销对路,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荣宝斋产品在业界的竞争力,荣宝斋的货单由此迅速增加。荣宝斋贴套作还创办了雕版印刷技艺。在下一任经理王仁山的经营下,这门技艺一度成为荣宝斋的看家本领。

荣宝斋百年荣宝斋(庄虎臣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7)

齐白石在荣宝斋作画

此外,庄虎臣还延续了“挂笔单”的传统。店铺为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们预定购买,从中抽取佣金。艺术家还会在“挂笔单”的店铺购买笔墨纸砚等。这样就能同时赚取两份利润,是一笔非常可观稳定的收入。

时局的不稳定,也造就荣宝斋成为书画界的枭雄。新的达官权贵需要书画文玩来装点门面,总会去琉璃厂逛逛,这时早已声名在外的荣宝斋更是他们的首选。满清的遗老遗少为了维持生计,也会把家藏送去典当。所以,荣宝斋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始收购名人字画、文玩古董等物品。这不仅为荣宝斋带来大量财富,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名家前来“挂笔单”。很快荣宝斋从小店成为了大店。

由于庄虎臣的经营得法,荣宝斋蒸蒸日上。在庄虎臣经营的近三十年间,荣宝斋累计获利白银98243两,利润率高达40%。1923年,庄虎臣病逝,为了报答庄虎臣的汗马功劳,在庄虎臣死后的十年,荣宝斋继续为庄氏后人发放庄虎臣的薪水和红利。直至1949年荣宝斋的后殿堂里还挂着庄虎臣的遗像及由东家撰写的赞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