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胡亮 许丽丽
岳王庙是近期杭城的热门打卡点,很多市民游客来此重温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
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受民世代景仰。杭州岳王庙是岳飞的长眠地和纪念地,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内涵,使其不仅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传统忠孝文化的代表。
今年是岳飞诞辰920周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特别推出系列专题“走近岳王庙”,带您一起感悟岳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说到岳飞,“岳母刺字”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在岳王庙里就有一幅壁画,讲述的正是这一千古佳话。
岳飞背上刺的是什么字?有人说是“尽忠报国”,也有人说是“精忠报国”。到底是哪一个呢?
来来来,正确答案在这里: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爆发,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南宋启幕。年轻的岳飞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相传,临行前的晚上,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那“精忠报国”又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1133年,屡建战功的岳飞受到了宋高宗的召见和嘉奖。高宗特敕岳飞一面锦旗,上面绣着高宗御笔“精忠岳飞”。
“尽忠报国”是尽心竭力、不惜牺牲一切报效国家,是岳飞一生的爱国誓言。“尽”是出其所有,尽其所能。
于是,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
从此以后,岳飞“尽忠报国”的行动,上升为“精忠报国”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
当然,不论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体现的都是以岳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信念。它们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早已深深融入民族血脉,至今影响深远,也成了“宋韵杭州”不可替代的热血精神符号。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