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属于哪个市(山东广饶 一个50多万人口的县)(1)广饶县属于哪个市(山东广饶 一个50多万人口的县)(2)

广饶县只有50多万人口,却是有名的“轮胎之都”。记者近日来到广饶,探寻“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广饶”背后的发展历程。

摸着石头过河——

从小胶管到子午胎

广饶县紧邻胜利油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油封、胶垫、胶管等橡胶制品。市场经济意识开始萌芽的部分广饶农民抓住这一机遇,尝试为油田生产橡胶制品。1976年,广饶县西水村支起了第一个橡胶炉。

与橡胶轮胎打了41年交道的东营市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朱云成回忆说:“当时1000块钱就能建一个胶炉,一天产3根胶管,每根胶管能卖30块钱。”而那时普通机关干部的月工资也就30元。

做胶管能赚钱,大家纷纷效仿,一个个小胶炉在广饶西水、大王一带应运而生,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场景。但是,手工作坊生产的缺陷很快暴露:胶管质量参差不齐,污染环境,资源浪费严重。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拆掉各自为战的小作坊,逐渐培育了一批像西水集团一样的骨干橡胶企业,不到20年的时间,广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胶管生产基地。“为了采购方便,14个火车站在广饶设立了办事处,广饶胶管卖遍全国。”朱云成说。

然而,随着PVC管的出现和胶管市场的逐渐饱和,胶管利润持续走低,一时间大量设备、厂房闲置。这一时期,恰逢农用车、摩托车普及,斜交胎市场需求量大,国家同时放开了计划限制,而生产胶管的设备和厂房可以直接用于车胎生产。1994年,广饶部分胶管企业开始试水生产车胎。朱云成回忆道,广饶80%的轮胎企业是由生产胶管转型而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汽车需求量快速增长,2008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下滑,轮胎生产遇重大利好。2002年到2003年,在当时全国仅有五六家企业拥有子午胎生产线的情况下,广饶县盛泰、永盛、金宇、兴源4家企业建设1条60万套产能的全钢子午胎生产线,永泰集团上马1条200万套产能的半钢子午胎生产线。广饶县全钢、半钢子午胎投放市场,一度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广饶轮胎迎来了产能扩张期。

应时而变及时调整——

从快速扩张到集群发展

从2005年开始,中国轮胎产量已达到2.5亿条,超过美国的2.28亿条,成为世界第一轮胎生产大国。在此期间,广饶县子午胎产能也快速扩张,当时山东有300多家轮胎企业,仅广饶一个县就占到了三分之一。

近些年,轮胎市场出现拐点。2015年2月,曾经进入全球轮胎75强名单的山东德瑞宝轮胎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破产,给一度快速扩张的广饶轮胎产业敲响了警钟。

“当时在环保等方面要求不像现在这么严格,为后来的盲目扩张埋下了隐患。”华盛橡胶集团总经理赵瑞青回忆,加之那一时期不少广饶企业在“轮胎不愁卖”的心理影响下,快速扩张产能。2014年开始,随着国家产业、资金政策变化,以及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像德瑞宝一样,一些曾经的“高光”企业逐渐暴露问题。

对此,广饶县一方面着手组建橡胶轮胎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国企改革机遇,加速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通过“嫁接”国企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模式,推动产业提升。

2020年6月,广饶县与浙江物产化工集团签约合作,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把广饶县作为其在全国橡胶轮胎产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实施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一线轮胎品牌,推动形成高效、完整的橡胶轮胎产业生态。目前,因为资金链问题宣布破产重组的盛泰集团,通过和物产化工合作经营,业务稳定。奥戈瑞集团同样在物产化工的运作之下变身新途轮胎获得重生。

截至目前,广饶共推动轮胎企业完成整合重组10起。整合重组后的广饶轮胎产业走出“散、乱、差”的发展误区,以恒丰橡塑、华盛橡胶等为代表的6家骨干企业的综合产能几乎占了广饶县橡胶轮胎总产能的80%。2020年,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集群先后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向科技要竞争力——

从“价格取胜”到走向高端

在国内轮胎行业快速膨胀之时,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轮胎巨头也在中国建起工厂,主攻中高端市场,少数几个国内品牌也靠着创新转型崭露头角。但多数国内企业却在中低端饱和市场中竞争,广饶轮胎便是如此。

广饶轮胎综合产能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产品却没有玲珑、双星等国内品牌叫得响。“广饶轮胎起步靠贴牌,取胜靠价格。”赵瑞青坦言,70%产能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给外界造成一种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认识:广饶轮胎品质都一样。

这种现象在赵瑞青看来,一方面有市场需求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主动研发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够。《东营市橡胶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中提到,全市橡胶轮胎企业总体研发投入不高,投入不及销售收入的1%。在广饶,绝大部分企业的研发经费仅是销售收入的0.5%,而全球行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9%。

“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调结构、优布局、提质效。越来越多的广饶轮胎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华盛橡胶集团过去在广饶县轮胎圈中“名不见经传”,近几年来坚持走科技兴企创新发展的路子,投资1.2亿元建设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盛分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相继落地。缺气保用轮胎、雪地轮胎、全热熔赛车轮胎、低油耗高耐磨卡客车轮胎等中高端产品越来越多,产品销售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多家汽车厂提供配套。

不仅企业瞄准了尖端技术和高端产品,政府也积极引导轮胎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广饶县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30余家。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成立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解决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签署橡胶产业智库共建协议,建立东营轮胎产业智库,入库专家31位,其中院士4位。目前,广饶县重点轮胎企业的设备数控化率达90%,70%以上的主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饶县还建设了国家级橡胶轮胎产品与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县轮胎企业从原材料到产品都要经过检测。面对轮胎企业出口产品检测难的问题,建成占地1500亩的轮胎试验场,通过轮胎实际场地测试数据,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从“出不去”到“国际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轮胎行业的发展轨迹。加之贸易保护等因素影响,轮胎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不久,金宇轮胎集团有限公司越南工厂年产200万条全钢子午线卡客车轮胎(TBR)项目实现首胎下线,标志着广饶县轮胎企业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金宇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远表示:“在越南建厂,是金宇集团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下一步还将在美国、欧洲、东南亚建设当地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生产工厂,扩大国外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广饶轮胎近一半的产品依赖出口。近几年,受贸易壁垒影响,广饶轮胎一度陷入“出不去”的尴尬境地。当地政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全县49家轮胎企业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6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合作。8家轮胎企业在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贸易公司22家,3家轮胎企业在越南、老挝等国家开展轮胎制造、天然橡胶种植、轮胎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

广饶县还积极搭建平台,助力企业对接国际市场。从2019年开始,先后组织企业赴埃及、埃塞俄比亚、阿曼等6国开展推广活动,并组织50余家轮胎企业参加境外展会120余场。连续举办11届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

“推广活动确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华盛橡胶集团副董事长张玉亮说,人口不足500万的阿曼每年要从华盛进口50多万条轮胎。像华盛橡胶一样,金宇、方兴等企业也加速走向国际市场,截至2020年底,广饶轮胎海外新兴市场份额提高24%,平均价格上涨5%,基本抵消欧美市场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

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塑造自主品牌、打造高质量品牌阵营也成为共识。目前,广饶轮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名牌产品22个,境外产品认证超200个、马德里注册商标达237个,出口遍布全球六大洲的189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李明本报通讯员 钟鹏飞 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