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飞花成絮(肯爱千金轻一笑)(1)

相传宋祁作翰林学士时,一日宴罢回府途中,迎面遇上皇宫后妃的车辆,躲闪不及。这时只见车内一女子撩起秀帘,对他嫣然一笑,娇声呼唤:“咦,这不是小宋吗!”

美人笑靥如花令宋祁心旌荡漾,瞥见美女的花容月貌更是乱了心绪,回去辗转难眠,才思泉涌,写下了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记述了这段如梦非梦的经历,表达自己不得再与美人邂逅的怅然之情。不料这首词很快走红,并传到了宋仁宗赵祯之耳。他询问原委,有个宫女自告奋勇承认是自己当街叫的小宋。

臣子觊觎皇帝身边的女子,宋祁诚惶诚恐,熟料宋仁宗开怀大笑道:“蓬山不远矣!”遂将此宫女赐给宋祁。

这也称得上是一段佳话了。难怪清人王士稹就此感慨道:“小宋何幸得此奇遇,令人妒煞!”

北宋那个开放文明的时代,才子佳人,白衣卿相,宛如浩瀚星辰,每一颗耀眼繁星都让人叹为观止。

宋仁宗时期,宋祁这位状元才子,便是灿烂星辰中夺目的一颗。他没有柳永那样放浪,但他有不拘一格的玩法;他没有范仲淹那样忧天下之忧,但他对富国强兵也有一番深刻的见解;他虽未能入列“唐宋八大家”,但欧阳修却对他赞赏有加。

同一时期的蔡襄这样评价他:“英采秀发,久视之,真神仙中人也。”

这个自带仙气的帅哥宋祁,因写下“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被世人送了一个“红杏尚书”的雅号。

浮生若梦飞花成絮(肯爱千金轻一笑)(2)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关于这首词的题目,一说是《玉楼春•春景》,一说是《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我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证,暂且搁置。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日翩然而来,尽管官至工部尚书,作者仍然于忙碌之暇来到东郊踏青,美景令人赏心悦目:微风轻拂的湖面上,泛起皱纱般细匀的水纹,波光粼粼,欢喜地迎送着游客的画船。微泛寒气的晨雾,似有若无地笼罩着嫩黄浅碧的春柳,摇曳生姿;旭日东升,朝霞淡抹,枝头红杏怒放,随风摇曳,娇媚多姿,生机勃勃,搅动着盎然的春意。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平日里为生活、生计使然,抱怨人生的欢娱太少,既然如此,又岂能过分看重金钱,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难得的短暂欢乐呢? 不如举杯遥劝西去的夕阳,请它慢些归去,让余晖在花丛中多逗留一会儿,让快乐更长久一些。

关于“肯爱千金轻一笑”一句,我其实有些茫然。也许是指不能过分看中金钱,又抑或指词人携伎游玩,纵是千金散尽,也要博美人粲然一笑?大有“一笑倾人城”之意。

这首词上阕写景,春光明媚如画,万物生机勃勃尽显眼前;下阕直抒胸臆,大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快意人生之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称赞道:此首随意落墨、风流娴雅。起两句,虚写春风春水泛舟之适。次两句,实写景物之丽。绿杨红杏,相映成趣。而“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气贯注,亦是动人轻财寻乐之意。

一个“闹”字,真是神来之笔,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春意在红杏枝头欢快地闹着,她要将这种快乐传遍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地弥漫着春天的浓情蜜意。—个“闹’字,不仅写出了红杏的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有声有色,意趣盎然。

关于这个“闹’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宋祁听闻张先作的“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样的佳句,便想去拜访张先,尽管他的官职要比张先还高。

浮生若梦飞花成絮(肯爱千金轻一笑)(3)

拜访张先的时候,张府人通报道:“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 这句话被屏风后的张先听见了,他一下子就猜出了来访者, 便说:“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焉?”于是,张先随即笑迎宾客,置酒尽欢。

整首词,看似随意落墨,却是风流闲雅,语言工丽,意境独到,活泼而不浮泛,华美而不伤感。有人说下阙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意义,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词人留恋春天、珍惜时光、善待人生的一种追求。

打开千年芬芳的往事,于宋词的浩瀚辽远中遥望,你看,明媚的三月艳阳天,良辰美景已然令人飘忽欲醉,又有玉酿佳人相伴相知,喜爱附庸风雅的士大夫们免不了要“对酒当歌”,文采斐然的宋祁自然也不失时机地填了这首在诗词长河之中大放异彩的佳作。

莫使金樽空对月也好,诗酒趁年华也罢,且向花间留晚照也行,我们,纵是历尽万般艰辛,纵是尝尽人间冷暖,也要宛若这一树繁花般傲然盛开,恣意活着,不负这美好的人间,不负正在流失的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