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正在装修,主卧想让给父母住,未婚妻不同意,我该怎么办?#

最近看到北大硕士瘫痪在家,拾荒为生的老母亲上街头讨要剩羊肉汤的新闻,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问,当年陪着意气风发的北大硕士在国外创业挣钱的妻子在哪儿?

不用多说,妻子的去向,大家都心知肚明。

实际上,这也应了老祖宗的几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久病家中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人心往往都是向下兼容的,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和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不可同日而语。

很多人有了下一代之后,完完全全就把上一代抛诸脑后了,有了媳妇忘了娘,任其自生自灭。

公婆住我们的婚房主卧合适吗(想接乡下父母来住)(1)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有2个更深的层面和视角:

1、公私层面:养老育幼的责任,并非全部归属于个人

事实上,在国外,许多养老育幼的责任,并不是全部加在社会个体头上的,国外的子女、家长,也不需要像中国子女、中国家长这么操心,每一代人都能活出自我的精彩。

太多时候,我们眼中的一些所谓的“天理”,所谓父母孝道、子孙天伦等,都只不过是儒家传统拟制出来、让个体和家庭,承担更多养老、育幼责任的理由而已。

让人们忽略了从让渡权利给公家、以及公家需要承担的义务角度,来思考问题,认为一切养老育幼都是自家的责任,一辈子被上一代、下一代牢牢锁定,活不出自我。

公婆住我们的婚房主卧合适吗(想接乡下父母来住)(2)

比如,在一座城市里面,作为儿子,买了房,支付了在城市的生存代价,却不能在养父母和养老婆孩子之间“兼得”,要么舍弃上一代,要么牺牲下一代。

让自己承受这种良心上的考验和抉择,是很残忍的。

既然支付了那么高的房价,城市也至少应该提供:要么帮助解决父母养老问题,要么帮助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中的一个。

而不是让个体、家庭扛下了所有让个人来直面这种资源稀薄的冲突,要么你城市房价稍微便宜一些,普通人可以买2套,一套给父母,一套给老婆子女,也是可以的。

这种“既要城市房价高,又要个体家庭承担养老育幼的全部责任”,道义上是有些过不去的。

以上,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也是比较根源的层面,一般人很难看透这一层。

公婆住我们的婚房主卧合适吗(想接乡下父母来住)(3)

2、私域层面:个人、家庭的权利义务

私域层面,在父母一代,和妻儿一代人之间,如何分配房产的使用权,一个很基础的底层逻辑,就是看这套房子,是哪一方出资购买的,或者考察出资比例。

①如果主要是男方父母出钱买的,那么光让妻儿享受大城市的医疗、教育、商业福利,却把父母撵回老家乡下,是肯定说不过去的。

②如果主要是女方家庭出钱购买的,那么男方的话语权,自然就要让位于女方,比如女婿入赘,想要把公婆接到老丈人家出钱购买的房子里面居住,至少也要经过妻子的同意。

③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那就是男方父母和亲戚掏空6个钱包出首付,由儿子和儿媳共同还月供,这种情况下,男方父母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接父母来大城市住自家房子的主卧,那也是理所应当。

如果妻子实在要反对,那么好,让妻子首先掏出男方父母掏空6个钱包出资付的首付,才有 进一步的发言权。

公婆住我们的婚房主卧合适吗(想接乡下父母来住)(4)

④如果房子是男女双方各家出50%购买的,那么既然可以接男方父母来同住,也同样可以接女方父母来同住。

如果不接那么就都不接,但凡只要有一方开口想来同住,夫妻双方都没有权利拒绝另一方父母来同住。

至于父母愿不愿意来同住,那是另一个问题,首先在夫妻这里,必须要一碗水端平。

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从公私责任划分的层面,如果无力改变大环境,那么在私域层面,就要尽量做到保护家人的利益不受到更多伤害。

如果对以上的分配和逻辑达不成一致,那么说明男女双方的三观,可能并不匹配,长久相处下去,只会埋下更多、甚至更大的矛盾和隐患,倒不如早日分手快乐、另择佳偶。

或者,在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平衡上一代和下一代家庭之前,就干脆不要着急结婚。

尽量让每一个出钱、出力、出时间精力的家庭成员,都享受应有的待遇,惟其如此,家庭关系才能真正平衡,才能持久地维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