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提到南宋诗人杨万里,好像在人们的心中就一直是这般,如他笔下的自然景物一般,美的清新自然,却又显得有点平淡无奇的样子。

或许,正因为杨万里的诗,大都是描写这般虽美的惊人,却又恬淡非常的山水景物。所以在很多人心中,杨万里也大都是以一个行走在山间田园的行吟诗人的形象出现的,虽是惊鸿客,却少了重量。

但,我们都了解这个传奇的诗人吗?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在南宋满目疮痍的江山里,能让后人耳熟能详的存在,不是大奸大恶的佞臣恶徒,就是浑身气节的贤臣英杰。而杨万里,他显然不是那种让人厌恶的佞臣恶徒。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1)

一生气节不弱人,中兴诗人杨万里

01,中兴诗人

提到南宋的诗人,在大部分人心中首当其冲出现的,必然是陆游、辛弃疾等人,好像从来都不会是杨万里。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相比于陆游和辛弃疾这一类文人来说,杨万里好像少了点说不上来的东西。

在南宋那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也是文豪如泉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后人心中更能鹤立鸡群的存在,往往都会被标以“爱国”二字。

而在很多人心中的官方资料“百度百科”中,杨万里的词条并没有如陆游一样,被标注上“爱国”二字,只是两个简单干净、却又显得有点孤独的“诗人”二字。但事实上,杨万里和陆游一样,也是一位真真正正的“爱国诗人”。

杨万里和陆游同为南宋四大中兴诗人之一,何为中兴?为民族之中兴、为国家之中兴、为气节之中兴。仅这二字,便足够给予杨万里这个名字沉甸甸的分量,足以确定他“爱国诗人”的身份。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2)

02,谥号“文节”

可能是因为杨万里的作品不如陆游等人的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可能是因为杨万里在史书上的形象不如陆游等人铁血;亦或者是因为杨万里的作品在课本上出现的较少。所以很多人对杨万里的了解和印象不如陆游等人深刻。

但我想说的是,比起陆游等人来说,杨万里不逊丝毫。在那个山河残破、民族受辱的时代里,都是一样的为国为民、一样的气节不折。

杨万里死后的谥号是“文节”二字,想必这两个字不需要我过多的解释,一个是“文学”、一个就是“气节”。谥号作为一个人死后,朝廷所给的盖棺定论概括性评价,一个“节”字,已经足以说明所有。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3)

力主抗战的诗人,心有千策为国计

01,生于忧患

说来也巧,杨万里正好是在1127年出生,也正是这一年,北宋灭亡,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可靖康之难发生后,宋朝皇室并没有选择背水一战,和金国决一死战,而是想着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骨气和生路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宋朝皇室逃往了江南,建立了偏安一隅的政权,史称南宋,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杨万里出生了。

杨万里生于这一年的10月29日,此时南逃的皇室好像已经忘记了巨大的耻辱,他们还有了新的年号—“建炎”。所以靖康之难发生的这一年,又称建炎元年。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4)

02,父辈影响

可天下还有广大的爱国有识之士,他们不仅有着渊博的学问,还有着高尚的节操。忧国忧民的他们一直力主抗金,日日夜夜都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杀回中原,这其中就包括杨万里的父亲——杨芾。

生活在南北宋变之际的杨芾,对国破家亡的感受太过痛心,所以他在杨万里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在致力于培养杨万里的学识和爱国精神。

杨芾虽然家境不大好,但是他忍着饥寒也要购买书籍,十年之内家中也有了藏书数千卷,所以杨万里自小就不缺书读。不仅如此,杨芾还一直带着杨万里拜访有识之士,如王庭珪、张九成、胡铨、刘才邵等人。

受到这些爱国前辈和父亲的重要影响,广师博学的杨万里不仅自幼读书非常勤奋,锲而不舍,更是对山河破碎的悲痛感同身受,养成了坚毅的爱国精神,成长后的杨万里,一直力主抗战。

杨万里为官后,又拜了两位老师。一位是南宋主战派之首张浚,一位是乞斩秦桧的南宋名臣胡铨。这两位爱国名臣更是杨万里一生效法的榜样。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5)

03,为国千虑

杨万里一直以来都力主抗战,对于朝廷的屈膝议和,坚决反对。他向皇帝进奏了大量的书”、“策”、“札子”,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千虑策》。

《千虑策》是杨万里在宋孝宗在位期间所提出的,轰动了一时。乾道三年(1167年)春,在家服万父丧的杨万里正式赴调至临安。他先后拜谒的名臣陈俊卿和虞允文,献上了这篇《千虑策》。

杨万里在《千虑策》,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等方向,分三十篇,详细且深刻的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字字铿锵,句句泣血,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在《千虑策·国势上》,面对中原沦丧,南宋偏安一隅、仅剩半壁江山的情况,他提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告诫皇帝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

杨万里还认为北伐非一日之计,需将目光放的长远,徐徐图之,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千虑策·君道中》),他坚决反对轻易用兵、盲目冒进的行为,认为应该“以守而取”,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

《千虑策》是杨万里为振兴国家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方针策略,充分展示了他的爱国之情、治国才能和政治主张。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6)

为民请命的官员,亲民重民不扰民

01,以民为本

在杨万里的心中,国家的命运和人民密不可分,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富才能兴国。

面对朝野昏聩,官吏只会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他深切的担心这会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提出了“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的理论。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杨万里被任为漳州知州,而他在临行上任前仍然一直不忘上表,恳切的告诫宋孝宗一定要亲民重民,要戒贪吏、施廉吏。

他对宋光宗言到: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7)

02,政不扰民

杨万里一直以来的政治主张就是不扰民政治。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出任隆兴府奉新知县。而这一年的奉新县恰逢大旱,境类民不聊生。杨万里于当年四月二十六日上任,可在杨万里到任之前,奉新县的大牢中已经关满了百姓,全都是因交不起租税而被官府捉拿,而此时的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

杨万里到任后见此情况,深知这一切都怪不了百姓,全都是是官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立即下令,放还牢里的全部“囚犯”,并且禁止逮捕、鞭打百姓。不仅如此,杨万里更是给每户人家发了一纸通知,放宽其交租税额、期限。

果不其然,之后百姓纷纷主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衙门亏空的税款就全部补齐了。虽然杨万里只在奉新县任职了半年,但是却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获治绩,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8)

不惧权贵的文人,立朝刚正身不斜

01,立身不斜

杨万里一生,为人清直,个性刚褊,甚至不少次惹恼了皇帝,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

杨万里虽然有着极高的政治才能和渊博的学识,却因为时常太过的直言不讳而反了不少的忌讳。

最典型的就是在《千虑策》,虽然他在其中提出的方针策略,很大一部分确确实实的能够使用于当时的南宋,但是在文字中却丝毫不避讳的批评了朝廷和皇帝腐的败无能。如此一来,自然容易使很多人不快甚至嫉恨。

可纵然如此,哪怕得罪了权臣、得罪了皇帝,杨万里依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和立场。哪怕他明知道如果顺从别人,自己就可以飞黄腾达。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9)

02,触怒孝宗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此时的南宋朝廷正在商议配享宋高宗庙祀的人选。当时的已经采纳了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的建议,由吕颐浩等人配享高宗庙祀。

但是杨万里却认为这并不认识,并且直接站出来指斥洪迈的建议是不俟集议、专辄独断,和赵高“指鹿为马”无异。

臣子直接否认皇帝确定的选择?如此一来自然惹怒了宋孝宗。大怒的宋孝宗言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贬杨万里出直秘阁,于绢州任知州。

正是因为让孝宗,才导致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子赵惇上位后,哪怕杨万里已被召回,也没有在临安呆上多久。

绍熙元年(1190年),杨万里以焕章阁学士职充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此时的南宋要进《孝宗圣政》一书,原本应该由杨万里奉进,可是孝宗仍然记恨旧恶,对杨万里大为不喜。便再次外调杨万里,为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10)

03,得罪宰臣

绍熙二年(1192年),当时的南宋下令在江南诸郡也开始使用铁钱会子,而杨万里却认为此时行使这种货币并不利于国情,老百姓不会容易接受,便上书谏阻不奉诏。

这一行为自然导致他得罪了当时力主推行铁钱会子的宰相,于是杨万里再次被贬,任赣州知州。可刚正的杨万里并不愿意这样憋屈的就任,他不认为自己有错,于是不去上任,甘愿请求担任一个祠禄官。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11)

仕宦富贵非所求,与世相绝辞皇命

杨万里一生,并不苛求仕宦富贵,如果他想,他有大把的机会获得。南宋的重臣张九成、胡铨,以及宰相张浚都是他的老师,陈俊卿和虞允文都是他亦师亦友的前辈。

甚至连当时的两位皇帝也曾经极为喜欢他。孝宗虽然后来厌恶杨万里,可曾经他也十分欣赏杨万里,曾亲自将其升为东宫侍读。

而光宗就更不必说,在他还是太子时就和杨万里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曾经亲字题下“诚斋”二字赠给杨万里。在杨万里被孝宗贬出京城后,刚刚上位三个月的光宗就把杨万里召回到了京城,不仅是官复原职,同年十分更是出升任了秘书监。在绍熙元年(1190年)杨万里请求去职时,光宗更是一直对他进行挽留。

只可惜杨万里所追求的,一直都是为官富贵,而是为国为民。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

绍熙二年(1192年)八月,已经66岁杨万里早已步入了晚年,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了心力为那个让他失望至极的朝廷伤心费神。他以病为由,自免官职,回到了家乡吉水隐居,与世相绝,再不出世。

在杨万里归乡之后,南宋朝廷不止一次召杨万里赴京继续为官,可杨万里一直辞谢不往。哪怕朝廷还一直在给他加官进爵,可他一直都毫不在乎,不拒绝也没有任职,直到身死。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12)

绍熙五年(1194年),光宗禅位于宋宁宗赵扩。宁宗即位后,召杨万里赴京,杨万里辞谢不往。次年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

庆元四年(1198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庆元五年(1199年),因已过退休的年龄,便请求致仕。三月,升宝文阁待制,允其致仕。 次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嘉泰三年(1203年)八月,进宝谟阁直学士,宁宗赐其衣带。

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开禧元年(1205年),宁宗又召杨万里赴京,他再次推辞。

开禧二年(1206年)二月,杨万里逝世,享年八十岁。

明人解缙称杨万里为: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矣励万世。可见杨万里一生,所应该让人知晓了,确实不止是诗词文章,更有清高气节。

正如杨万里笔下多写荷花,其为人也似荷花,不只有荷花之形,更有荷花之性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杨万里写景名句(爱国诗人杨万里)(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