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的人生本来就是个取舍的过程(听书四千周人生是一段具体时间)(1)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374/400 天

1.听书笔记

01)时间的悖论:我们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感觉焦虑;越感觉焦虑,反而在精神损耗中消磨掉越多的时间。

02)需要改变的,不是管理时间的「办法」,而是对待时间的「看法」。对时间的看法不同了,办法自然也会不同。

03)接纳时间的有限性,反而可以构建更有意义的生活。有利于摆脱焦虑、分心、缺乏耐心等消极状态,重新认识真正的自我,选择想要的活法。

04)当下不能只是通往未来的工具。不要把人生的价值定义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不要丧失当下的体验,因为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最后以死亡告终。

05)注意力不是资源,是人生。因此,能够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格外重要。

06)时间管理的高手,不是事事做到,而是会忽略和抵抗诱惑。

2.听书感想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时间。

按照活到80岁计算,就是80个春秋转换,960个月,3840周,26880天。

这本书的书名《四千周》就来源于此,它提醒我们人生并不是抽象的漫长岁月,而是具体的不到4000周的时间。

对我自己来说,按照80岁的限度反推,余下的也就不到2200周了,想想就惊讶不已,内心满是惭愧和恐慌。

不知不觉就已经三十多岁,印象中的校园时光历历在目,而实际上踏入职场至今已经快工作满8年了。

相信很多伙伴都有这样的感受吧,时间飞驰,恍恍惚惚就过去了几年,而事情却没做几件,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不由得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时间观,平时又怎么做时间管理。

人的一生时光是有限的,每天的时间也是如此,我们对这有限时间的看法,决定了自己的时间观,以及管理时间的方法,更确切的说,是管理自身注意力的方法。

有限的一天里,怎么高效地完成工作?

有限的一生里,怎么活出无限的精彩?

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觉得忙忙碌碌、无聊透顶、艰苦难熬的时候,想想这些,反思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路上呢?

毕竟,人生不过4000周,而当我们意识到人生苦短的时候,往往已经茫然度过了1000周、2000周。

对待时间,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悖论,也是古人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的心境吧。

与其遗憾慨叹,不如珍惜当前,一万年太久、2000周太久,只争朝夕吧,让一个个竭尽全力的当下,连缀成无悔无憾的人生。

与你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