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远赴巴拿马进行访问。

在参观过程中,周总理发现了一床蔑丝蚊帐。这蚊帐制作得十分精妙,丝如纱,质如金,可叠可开。周总理对这个作品赞不绝口,但陪同的外国友人却告诉他:这个就是你们中国人做的。

听到这话,周总理显得很高兴。回国之后,他开始四处打听这位制作者的下落。

周总理电讯全国(周总理电讯全国)(1)

他电讯全国,要求寻找这件蚊帐的作者。终于,这位“隐藏”的高人,在湖北的一座小县城被人找到了。而当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随手的一件作品,竟然引起了这样强烈的反响,还被总理称之为“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谁呢?

竹艺天才

这个人叫章水泉。

一位在当地颇为出名,但处境却有些悲凉的竹器手艺人。

章水泉是广济武穴镇人。他出生于光绪十八年,因为家庭太过贫困,没有机会入学读书,便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制作竹器。

天才的光芒不是那么容易被生活困境所掩盖的。

章水泉的父亲只是个技艺平平的匠人,靠制作方竹椅经营生活,勉强度日。章水泉也没有跟其他有名的师傅学习过制作竹器的手艺,但他靠着自己的悟性与钻研,勤学苦练,竟青出于蓝,技艺远远地超过了他的父亲。

周总理电讯全国(周总理电讯全国)(2)

章水泉为人耿直,有着传统匠人的质朴性格。他与同行业的人相处得都很好,唯独对于自己的技艺,他始终不愿对外传授。手艺人靠手艺吃饭。章水泉这样好的手艺,却仍旧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在旧社会,手艺人的地位比较低,纵使章水泉技艺高超,却仍旧被人所看不起。

民国四年,武穴商会将章水泉制作的一件花竹椅送到了国民政府农商部,这件作品又被转送到了巴拿马工艺品赛会进行展出,竟然获了奖。同年,他的这件作品又被一个日本人买走,送到了日本大阪的工艺品大赛上进行展出,又获得了二等奖。

这两项大奖,让章水泉的名字一下子响彻国外。他所制作的竹器,一时间成为众人争先购买的抢手货。

周总理电讯全国(周总理电讯全国)(3)

章水泉漫画

但这样的名气与技艺,仍旧没能给章水泉的生活带来好的转变,反而增添了他的窘迫。

他所获得的只有一张奖状。当时那位武穴商会的会长,还借着送奖状的机会,拿走了他数张竹椅。之后,敲锣打鼓道贺的人全都来索要喜钱,一帮乞丐们也都来到他家门口讨要赏钱。那些路过的军官,当地的官吏,纷纷前来向他讨要竹器,却很少有人真正付钱。

章水泉仅有的一个女儿,也因为患病没钱医治,在病痛之中凄惨死去。

这是旧社会带给这位竹器匠人的伤痛。但在解放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找到了

湖北广济县的竹器手艺人章水泉终于被找到了。

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向当时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同志提出了指示,总理说:章水泉是了不起的人物,要特别爱护

李先念立刻找到了章水泉,按照总理的指示给予了他应有的关怀。

在武汉期间,一直不愿对人传授技艺的章水泉,开始不遗余力地收徒传艺,他想让自己这一身的手艺后继有人。

章水泉从一个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穷篾匠,成为了新中国的竹器艺术大师。他的竹器作品和卓越的艺术造诣,在当时众多的媒体报纸上都有报道。苏联的《真理报》,香港的《大公报》,都曾刊登过他的事迹。

有报道曾这样形容他的作品:据有关美术工艺研究专家认为,被称之为竹器之王的章水泉,把我国明代传统艺术用到竹工上来,给人感受端庄、典雅、大方。牢固不显粗笨,精巧不失单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

周总理电讯全国(周总理电讯全国)(4)

他还曾制作过一堂全套竹器家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陈列过。

对于这样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周总理很是惦念。

每次总理到武汉时,都会委托人来看望他,或者打电话去慰问他。章水泉每次收到总理来电,都很激动地说:我很好,总理好吗?

1962年章水泉老人去世。在去世之前,他一直与周总理保持着这样淳朴的友谊。

这位旧时代的手工艺品大师,曾因自己的作品“怀璧其罪”,惹人觊觎;却也因自己的作品被人挖掘发现。他的这两段截然不同的遭遇,也反映出了旧社会与新中国的差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