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

唐诗

在中国历史上要是讨论哪个朝代的文化发展最为蓬勃兴盛,那么大家可能根据角度的不同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但要说哪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在中国传播最广的话,那么唐朝的唐诗绝对独占鳌头。

在唐朝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诗人,他们虽然文学风格与个人境界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都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动剪影。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峰。但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最受文人推崇的诗人却另有其人,那就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贾岛。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2)

唐代大诗人贾岛

贾岛与李白等人不同,其早年曾经做过和尚,之后在官场上也没有太大的建树,因此其在世的时候名气与前辈不可相提并论。虽然其诗歌在当时也有着不俗的影响力,但是终究没有达到盛唐诗人的高度。但是他的诗与前人不同,他更加关注身边那些萧索,清冷的意象。

而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与他的成长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对于时代的妥协。由于贾岛的诗歌中具有浓烈的佛教色彩,因此在乱世中给学子们很深的慰藉,这恐怕才是在唐朝末年贾岛备受推崇的原因。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3)

年轻的僧人贾岛


贾岛之前唐诗的发展情况

诗歌可能是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了,我们的第一部文学经典《诗经》就是通过采集民间的诗歌编纂而成的。诗歌由于其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其相较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更加具有亲和力,因此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民间文学作品多是以诗歌的形式存在的,而这也为之后诗歌的大发展做下了铺垫。

而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诗歌的发展却好似陷入了瓶颈之中,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方进入了分裂状态,因此南北方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在当时的南朝,门阀政治导致文化传承中的家文化特点十分明显,而这些掌握有社会财富的贵族们却早已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因此那时南朝的文学尤其是诗歌呈现出一种十分颓靡的状态,那时南朝的诗歌主流是宫廷中的宫词,这让整个南方的文坛缺乏鲜活的生命力。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4)

南陈后主陈叔宝

而当时的北方则是另一种景象,虽然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长期被少数民族所统治,但是他们对于汉族的文化大多抱有肯定的态度,因此文学在这里还在艰难的生长着。而汉民族的大融合也让北朝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色彩。虽然当时北方的文人们被自视为中华正统的南方文人所轻视,但是他们的作品中却有南方文坛所缺少的生活气息。

在隋朝统一中国之后,中国南北方的文化迎来了大交流时期,虽然在隋唐初期文坛上还没有出现大的波浪,但是这种融合形成的暗涌已经开始形成了。在初唐时期,诗歌的发展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当时北方诗歌中的热烈与南方诗歌中的清丽被有效中和,这让这个时代的诗歌成功超越了南北朝时期,为后面唐诗的发展打开了道路。像唐初宰相魏征的《出关》一诗中就有着恢弘的气象: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5)

唐初名相魏征

而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初唐诗人也将文学创作的范畴从宫廷中拓展出来,不局限于北朝名人的生活描摹,而是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感情以及独特的文人视角,这让他们的诗歌拥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而随着唐朝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其全盛时期,这种繁荣不单单是在政治经济上的,文化的发展也随着国家盛世的到来而达到了顶峰。我们知道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盛唐的时候,由于经济的发展,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密切,这样的情况下自然给诗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诗歌素材。

而开元时期的唐朝更是将国家带入了鼎盛时期,不过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们也应该知道其实在这个时候唐朝的政治基础已经发生了松动,无论是国家税收还是府兵制度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国家的衰亡已经出现了征兆。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6)

唐玄宗李隆基

因此在盛唐时期的诗歌内容是最多元化的,既有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有杜甫这样着眼于底层百姓疾苦,担忧国家未来的现实主义斗士。但是无论每个人的着眼点是怎样的,他们的诗歌还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层面上,他们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信心,更有投入其中的热情,这让人民感受到了盛唐时期诗人的强大自信心。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7)

诗仙李白

而纵观从初唐到盛唐时期的诗歌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在这段时间里诗歌的内容取才变得越来越广泛,而其中的精神也变得更加积极,这都是盛世的宏伟气象所引起的改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中国的文人都有积极入世的想法,因此他们总是向上的,对于入仕是有所追求的。这样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文化遗产的同时,其实也将唐诗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普世的发展轨道之中。

盛唐的衰落也自我意识的觉醒,贾岛的创作背景

可是盛唐终究不能永远地持续下去,在唐玄宗在位晚期,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让整个唐朝政府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此之后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即使有短暂的安定时期,国内也不复盛唐时期的繁荣,中央政府的影响力在地方被逐渐削弱,军阀割据的态势逐渐形成,百姓生活颠沛流离。这样的社会背景让中晚唐时期的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走上了与盛唐截然不同的道路。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8)

诗圣杜甫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提一下杜甫,他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其晚年其实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变故的,而在其中后期的诗歌作品中也不乏描写底层人民悲苦生活的作品,其三吏三别等诗歌作品更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不过杜甫的作品中依然是以文人的视角来描写社会底层的悲惨机遇,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引起当权者的重视,其目标还是改造社会,这也是盛唐之前诗人的普遍想法。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9)

画作《石壕吏》

而在杜甫之后出生的诗人们,有许多并没有接触过盛唐的繁华景象,在他们出生之后面对的就是悲惨的社会景象,而且在那个年代中文人的境遇也不能和盛唐时期相提并论。因此他们的诗歌缺少了早期唐诗中的乐观精神,而自身的凄苦生活也让他们无暇将精力投入到对于世俗生活的描摹之中。

所以他们开始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他们开始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满,而孟郊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困苦而坎坷的一生让他晚年的诗歌中充满了种种愁绪,而这种审视自我的诗歌创造方式也为之后出现的诗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0)

中唐大诗人孟郊

贾岛就是成长在这段时间中的代表诗人,他和孟郊一样都曾经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本人还曾经出家做过和尚,这让他比一般的儒生多了一种出世的情怀。他对于功名没有强烈的执念,这也让他的内心比孟郊平和的许多。我们知道北宋的文学家苏轼曾经将二人并称,并形容他们的诗歌为"郊寒岛瘦",由此可见两人诗歌创作的异同。

贾岛和孟郊一样都喜欢将自己的笔触放到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上,不过两人的出发点却是截然不同的。孟郊在作诗的时候会通过苦吟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诗歌变得与众不同,因此其意象大多有奇峻之感,不过与生活却相差甚远,因此才给人以寒的感觉。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1)

描写贾岛《题李凝幽居》的美术作品

而贾岛则完全不同,相对平和的心境与当时糟糕的社会状况让他将自己的视野集中到了自己身边的生活之中。贾岛作诗的时候更像是一位旁观者,其看到了繁华的世俗社会中的另一面,他用自己的诗句记录下了身边不起眼的一草一木,这种对于生活的细微观察才是贾岛创造的核心。

因此贾岛的诗中虽然也充满了大量不常用于诗歌中的意象,但是其中却没有孟郊那种凄苦的感情,因此只给人以出世之感,而瘦字正点出了贾岛诗歌中的这种出尘飘逸之感。现在下面摘录贾岛的《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2)

佛学

而且佛学对于贾岛的影响也更为深远,这让其诗中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出世的思想,这是贾岛内心情绪的直接抒发,前面提到在盛唐之前的诗歌作品中大多都有强烈的入世情怀,孟郊的抱怨其实也是其对仕途失意的牢骚。而贾岛则跳出了这个圈子,更加专心于自己的内心,全然不为世俗所牵绊,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诗人的重要特点。

而贾岛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其实也是中唐时期社会背景的集中反映,贾岛在还俗之后也曾经做过官,但是仕途却并不顺遂,这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提倡的入世的意义,而这种思考也成为了后来晚唐时期文人最为追捧的精神。

只求苟全于乱世,晚唐文人对于贾岛的推崇

前面提到由于社会的乱象,贾岛的入世之路极为坎坷,这也让其开始在自己的晚年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贾岛后期的诗作中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了一种出世的情怀。他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身边的事物,这种生活态度显然是不被儒家文化所提倡的,因此其在中唐时期并没有受到热烈的追捧。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3)

正在作诗的贾岛

不过随着唐朝政府的逐渐衰败,中国的政局变得越来越混乱,军阀割据的形式愈演愈烈,中央政府几乎被架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们入世的梦想变得十分不切实际。即使其中有勇敢者进入了政府,也大多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变得心灰意冷,此时他们十分需要一个解脱的方法,也需要在文学上寻找慰藉。

在这个时候初唐以至于盛唐时期那些热烈奔放的诗歌显然是不行的,而唐朝之前的诗歌又往往过于流俗,为君子所不喜。中唐时期孟郊的诗歌虽然能够符合当时的心境,但是却未免太过哀怨,这是不符合君子的气度的。而贾岛的诗歌也就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其一方面有着出世的情怀,另一方面又没有太多的自怨自艾,心态相对平和,而且其诗歌中也有高雅的情趣,能够符合当时文人的审美标准,因此贾岛的诗歌在晚唐时期备受推崇。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4)

贾岛石像

有些文人甚至将贾岛的小铜像随身携带,将其视为佛像,而且还将贾岛的诗歌当做佛经来时时吟诵,贾岛在晚唐时期的风靡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此事在《唐才子传》中有如下记载:

"李洞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人有喜贾岛诗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5)

《贾岛诗集》书影

而贾岛在这个时代的流行其实完全是因为社会背景所导致的,当时唐朝的文人们还大多出身子门阀,他们有着自己的审美和道德要求。不过社会发展的低落让他们失去了进取的动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人生追求。这个时候贾岛诗歌中的佛学思想就吸引了他们,他们对于贾岛诗歌的热烈追捧其实和东晋晚期士人对于佛教的崇拜有着相似之处,贾岛也只不过是这些儒生们在当时寻找的在尘世中生活的出世代言人罢了。

也正是因为贾岛的诗歌有这样的特点,因此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唐诗杂论》中会说"贾岛毕竟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时代共同的贾岛。"因为在任何一个黑暗的时代中,人们总需要找到这样一个平和的心灵归宿。

贾岛的诗靠什么著称(每逢乱世思贾岛)(16)

晚年的贾岛有着强烈的出世情怀


结语

文学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虽然其有着高于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但是其本质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之中去,为世人的生存提供帮助的。而在晚唐时期,由于社会的持续动荡以及中央政府地位的持续低落,让中国的文人们失去了入仕这样一个精神寄托,他们便向文学中寻求慰藉,而贾岛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时代的选择。

贾岛作为一名曾经出过家的僧人,其诗歌中有着明显的出世理念,而且其平和的旁观者心态让他的作品中没有其余诗人的抱怨情绪,更能给人带来抚慰。而贾岛对于内心世界以及身边生活的关注更让这些文人们找到了仕途之外的乐土,让他们在乱世中找到了一片难得的宁静乐土。

而贾岛的诗歌也十分纯粹,就像其最为经典的推敲故事一样,贾岛的诗歌会将你带入到那个深夜你和那个僧人一样徘徊在寺庙的门口,思索着是要先敲门还是直接推门而入。而当你用心于生活细节的时候,外界的纷扰也就与你没有关系了,这也是贾岛对于后世文人的永恒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诗杂论》

2《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3《唐才子传》

4《出关》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史官录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