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成年人的不回复就是拒绝,不主动就是答案。”

及至中年,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很多人很多事,更是只需一个眼神,就能眼神背后的真实意图。

只是,不再去揭穿他人,而是不断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从此,“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

人到中年苦自知(人到中年贵在自知)(1)

01

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邹忌,为了劝谏齐威王能够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惜调侃自己,以“吾与城北徐公孰美”为由头,向齐威王讲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自己明明没有城北徐公那样英俊,但因为妻偏爱我,妾畏惧我,客人有求于我,他们便都认定“城北徐公不及我美”。

在这个故事中,邹忌是个难得的“明白人”,但齐威王显然陷入了一种“幻觉”中,因为大权在握,底下的人无不畏惧,就算有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

而好在齐威王也是个开通的人,听了邹忌的良言苦劝后,果断下令群臣吏民:能面指王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者受中赏,谤议于市朝闻于王之耳者受下赏。

从此,齐国政通人和,国力大增。

人到中年,对于升职加薪的愿望几乎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总认为“眼前的机会就是最后的机会”,迫切地想要得偿所愿。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满满的正能量,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觉得无所谓。

但事实也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人情世故的处理,往往比“工作能力”还更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达到“一骑绝尘”的程度,就很难以压倒性优势让众人心服口服。

此时,最需要的不仅是继续脚踏实地干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时,谨慎地选择“有所不为”,才能让自己在站稳脚跟之后,能够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人到中年苦自知(人到中年贵在自知)(2)

02

对个人作用的“自知”,充分给予合作者名誉和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

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在洛阳摆庆功宴。

宴会上,满面红光的刘邦抛出了一个问题“诸位将领,你们说说,朕为何能获得天下,而项羽又为何失了天下?”

众臣听了,自然都是恭维其英明、大气的溢美之词。

刘邦当然欢喜,但他还是摇头道,他总结道:“我之所以有今天,只不过是因为我善于用人罢了。如果不是大家的支持配合,恐怕很难走到今天。”

由此,他又表扬了众臣一番,如论深谋远虑,他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不如韩信;论治国安邦,不如萧何。

正因为刘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才得以让天下优秀的人才,都甘愿臣服于他。是他的“自知”成就了一代霸业。

人在职场,光凭自己的单干,还不足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善假于物”的人。他们深知个人作用的有限。

所以,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积极与他人合作,舍得荣辱与共,利益均分,不管从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能让每一个靠近自己的人,不再想要离开。这样的人,人生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人到中年苦自知(人到中年贵在自知)(3)

03

对情感有“自知”,方能佳偶天成、琴瑟和鸣。

感情的世界里,含蓄是一种美。但如果始终未能捅破那层窗户纸,一味地付出,换来的,并非就是对方的热切回应。

民国时期,年轻的诗人卞之琳爱上了才貌俱佳的张充和。

因为好友沈从文热切地追求张家四姐妹中的张允和,卞之琳便借着“好友”的名义,隔三差五地往张家跑。

都是文人,都热爱文艺,他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只是,在众人热闹喧哗的表象下,卞之琳对张充和清晰的爱慕,他却始终未曾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他为她写过很多爱意缱绻的情诗,却从未说过“我爱你”!

以至于周围的人,都看穿了卞之琳的一腔爱慕之心,唯独张充和,依然只把他当成普通朋友看待。

及至多年之后,对于这样一段爱而不得的“苦恋”,作为“当事人”的张充和只是如此说道:“他从未说过‘请客’,我怎好说‘我来’”。

是呀,爱情的世界里,若一个不说,一个不应,爱情便很难开花结果。同样,背地里爱得无法自拔,面对面时却只希望对方能心领神会,这样的爱情,源于两个人的“自知”,而只要一方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就只能是得不到回应的“单相思”了。

人到中年,面对感情,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了,自己是否爱一个人,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都应当有“自知”之明,别错爱了人,别辜负了爱。

人到中年苦自知(人到中年贵在自知)(4)

04

结束语:

人到中年,积累了不少为人处世的经验。

有些话,不必说到最后,有些事,不必看到最后,从对方一开口,一个举动,就已经能够预判结局了。

这种“自知”,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人生旅途上,让自己好好生存的必备技能。

别再傻傻地打破砂锅问到底了,且行且看且决定,才是一种回归,一条正途。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