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妮的妈妈原创》

身边的那片田野韩红(再听韩红我们的田野)(1)

歌曲《我们的田野》诞生在1953年,由管桦、张文纲创作,这首歌自诞生之日到现在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据说它曾被收录于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本和磁带中。

《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旋律抒情优美,其音乐架构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三个乐句均使用了弱起的节奏,多处巧妙运用切分音,使曲调显得特别抒情!

优美的旋律加上生动的歌词,在音乐行进中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无边的森林在我们的眼前展现。

“平静的湖中,

开满了荷花,

金色的鲤鱼,

长得多么的肥大。

湖边的芦苇中,

藏着成群的野鸭……”

现在看来这是一副多美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的画面对现代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歌词中还有另一种风景,那是伐木工人与勘探人员繁忙的身影,一颗颗大树轰隆隆中被伐下来,被请去建造楼房、矿山和工厂的情景。

“风吹着森林,

雷一样的轰响

伐木的工人

请出一颗颗大树,

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自然美景与人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一个看起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十年代,那正是我们的父辈战天斗地的年代,也是高度精神凝聚的时代!

身边的那片田野韩红(再听韩红我们的田野)(2)

六零后的我们,儿时也听这首歌,也唱这首歌,可能是由于年龄小的原因,除了觉得好听,别的没有深刻的感觉。

仔细想想,难怪,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觉得田野的旷美、湖水的清澈有什么特殊,觉得这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连荷花与野鸭也没有什么新奇。

我虽然在城市中居住,由于靠近农村,见惯了稻田,见惯了清清的河水。那时候人们即便是在城市中,蓝天白云、夜空中的繁星、雨后的彩虹也几乎是司空见惯。

大约十几年前,因为工作结识了蔡先生,黑龙江某林场出生的一位东北人,时间长了,大伙经常团座聊天。一次无意中的闲谈,他告诉我们,小时候他们那里树林特别多,参天大树在林地里也非常常见。有的树木非常高大粗壮,几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甚至有的掏个洞,可以跑火车,他说的时候,一再强调他说得一点不夸张,我们也深深地相信。

他说他的父母就是国营林场的工人,几十年的工作就是砍树,现在早已经退休,我还问他,您们那儿的林场还在吗?还有伐木工人吗?

他说林场还在,从前伐木过度,N年前改种树了,现在做一些防火护林工作,我们听了感到欣慰,不过他强调,能跑火车的树肯定没有了,现在的树种也单一,来自原始树林里面的野生特产也不多了……野生动物早就没有了。

时间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老蔡一家两年前定居厦门,他留给我们东北原始森林的话题一直没有远去!

近年,人们的话题中多了“雾霾”二个字,还被知道了什么是PM2.5,人们发现蓝天白云不知不觉中成为奢饰品 。

在北京,如果哪天蓝天白云出现,人们就在朋友圈里各种嗮,还把久违的蓝天调侃起名为“某会义蓝”……

好在国家已经加大力度整治环境,我们在沉重的呼吸下期盼未来……

昨天,偶尔找出韩红翻唱的《我们的田野》,也许是2021年各种灾难出现,这首歌现在听起来特别令人伤感。

仔细聆听,歌词中没有了野鸭、山羊和野鹿,只有田野美丽,森林无边和伐木轰隆隆声的回忆!

韩红的唱腔苍劲,用情至深,声声充满逝去的伤感。正像歌中传递的信息一样,人们开始驻足,开始对蓝色天空、美丽田野充满了回忆。

身边的那片田野韩红(再听韩红我们的田野)(3)

不得不说,人类在地球上,身居食物链顶端,利欲熏心,无视大自然,无视其他物种的疯狂行为由来已久。

2021年,疫情不减,北美高温、冰川加剧融化以及异常天气灾害齐聚,灾难如此频繁,人们活得那么累!

良心媒体在提醒人们,这大部分灾难来自人祸,灾难出现是人类对大自然长期肆无忌惮掠夺造成的恶果,同时,灾难又是大自然不得已对人类发出的最严厉的警告。

可悲的是,人类总是沉溺于自己曾经的一个个“波澜壮阔”,自喜并自豪于这些“波澜壮阔”,甚至认为它们是一个个“伟大壮举”……

其实,有多少“伟大壮举”不过是利欲熏心下的愚蠢!

还好,面对灾难,终于有人体会到了“逝去”的哀伤,只是这哀伤滋味的代价太大了些!

事实上,大自然给我们哀伤的时间已经不多,人类如果不警醒,恐怕以后连哀伤的机会都没有了……

放下笔,整理思绪,再次聆听韩红《我们的田野》,让韩红歌声带我们走出嘈杂,重回美如天际的原野和森林……

2021·8·27 罗小妮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