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B站的童鞋都知道,在打开视频的前几秒,视频比较模糊。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作者将从六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b站的隐藏功能(B站这个不起眼的小功能)(1)

前阵子,我在B站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到一个以前没发现的小功能,就是点开视频的那几秒,画质会很模糊,堪比360P,过个两三秒就恢复1080P。

一开始我毫不在意,感觉就是为了减少视频开头的缓存时间,让用户减少两三秒的画质来换取更高流畅的观影体验。但后来我发现,这特喵是给了不起的小功能啊,B站的产品经理牛皮!

为了验证这不是我一个人或者手机的问题,我特地上网搜索求证了一下,发现是确有该功能的存在,而且找到最早提出问题的是19年的8月,而我是在20年的4/5月才感觉到这个功能的存在,刚好那段时间我手机网速很慢,WIFI也很差,因此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情况。

b站的隐藏功能(B站这个不起眼的小功能)(2)

那么,我就厚着脸皮假装下我是B站的产品经理,来回答贴吧楼主的问题:不是你屏幕厉害不厉害是问题,是网速不够猛。

一、发现问题

又一个美好的周五早晨,“B站产品经理-甲”提着6块钱的早餐来到了工位上,一边吃早餐一边和同事闲聊着7月的新番,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周末的来临。

可当我查看数据报表的时候,我发现部分用户的完播率较低,继续查看发现这部分用户的“2s跳出率”跳出率异常地高,这可咋整好,绩效不保啊。

二、提出假设

为了保住绩效,“B站产品经理-甲”查看详细数据发现,这一部分在2s内跳出的用户默认加载画质均为较高画质,且实际视频播放时长大多数为0~0.5秒,这意味着用户还没看清视频就关闭了。因此提出假设:默认高画质的用户点开视频的时候网速不够快,画面太卡,观看体验不佳,没耐心空等,于是关闭了视频。

三、用户调研

1. 调研目的

为了验证用户是否2s内看不到画面则会关闭视频,并根据调研剖析网速匹配不上画质的时候用户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更流畅的观影体验,最终解决“2s跳出率”过高的问题。

2. 调研方法及目标人群

用户访谈:随机抽取10位2s跳出率在20%~100%的用户。

调查问卷:身边每天都看视频的朋友。

3. 调研内容

以电话访谈以及朋友圈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用户观影习惯,观影需求进行调研。

四、用户画像

通过场景模型建立用户画像:

结合用户调研选取经典用户画像,并进行功能反馈:

五、验证假设

结合用户调研,再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得出,2s内load不出画面可能会令用户感到焦虑,进而选择退出观看。

为啥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1.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们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视频播放不出和卡顿,会使人的眼球和大脑都感到紧张和非常不适,这种“漫长”等待和不连贯断续的视觉过程,会使人本能地想要结束观看。

2. 2秒钟法则

用户在使用某类系统时的等待反映的时候不应该超过2秒,其实也是适用在看视频这里,本来现在用户的时间碎片化,抽出时间看视频还要浪费在等待上,用户肯定看的憋屈。

3. 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冻脸效应”

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频中的人比同一个视频的截图更好看,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为B站贡献了许多鬼畜和表情包作品。

试想一下,你看一部片正看到了高潮部分,但是突然网络卡住画面停在了一个脸部扭曲的画面,你会不会气到想打人?

回归本题的话,点开视频,画面load不出,呈现一个静态黑幕,又或者一个静态丑画面,等不出视频就算了,还来个这么丑的画面,真的是“拜拜就拜拜,下个会更乖。”

4. 自身观影体验

前阵子手机4G感觉被限速,而且流量不足,WIFI又极其不稳定,因为我看视频的时候经常遇到随手点开一个视频,但是等了好几秒都没加载出来的问题,于是我直接关闭了视频,找下一个去看。连续多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直接打消了我看视频的念头,即使是当下特别想看的视频,也会因为几次卡顿和加载不出而选择放弃。

六、解决方案

从人眼视觉系统的接受过程来说,本身就是只需要少部分的高清晰视觉,也就是高画质,其他部分的低画质或者不清晰对观影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技术可以实现的话,本来是想按照中心画面到边缘画面画质依次渐变降低的,但是这种操作的尝试成本太高了。

因此当检测到用户网速不够快的时候,先加载一个低码流的视频缩短缓存时间,让用户先看起来,同时在后台缓存高码流的视频再切进来,提高用户的观影流畅度,降低用户没看到视频内容就跳出的概率。

毕竟视频再好,原本可能吸引用户的内容却因为网络的迟缓而被错过,观影体验既不佳,也不利于平台用户的活跃与留存,毕竟只有接触到,才能进一步了解。

不过这个功能也造成极个别的用户的困扰,比如以为屏幕坏了。

但是这也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而已,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大幅度提升观影流畅度的小功能,当然是网络不稳定的小伙伴才会开启这样的功能,比如我。

本文由 @jasmin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