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做得好的电影,总有一种熟悉的亲密疏离感浮上心头

作者:赵草西 from:五行QUE水(公众号 ontheweekend2020)

焦雄屏女士照例围着她标志性的大披肩到了大理。冬天早晚的风很硬,瑟瑟发抖之余,她拢拢披肩笑道:“秋裤这种东西,我是不要穿的。”

常年出入各大影展,曾大刀阔斧地改革金马奖,最早将中国电影带到世界舞台,影评人和制片人焦雄屏的豪言犹在耳边:“在21世纪,看什么电影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做电影的,看电影还是其必要的热情。”

12月20日到22日的大理国际电影展是她今年参加的最后一个影展,她还受邀担任艺术总监。这个项目有点仓促,8月电影展的主席张杨才落定,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了焦雄屏。12部展映的电影是影展的重头戏,焦雄屏顶着风出现在展映的各个环节。

在电影圈里,导演张杨的身上有两个标签:1、能拍卖座的文艺片;2、爱大理。焦雄屏是通过电影看张杨的。从《爱情麻辣烫》《洗澡》《落叶归根》《飞跃老人院》《冈仁波齐》到最新的《大理的声音》,一部不落。“我一直觉得导演温温的,不很尖锐,但一直在成长。他的东西没那么多重复。”焦雄屏说。“我认识张杨,我也看他的电影,我知道他是哪一类的人,他的性情。”换言之,张杨的想法她很赞同,他们决定在大理做一个跟地方文化结合的电影节。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1)

焦雄屏 摄影:赵渝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2)

赵杨 摄影:赵渝两个老朋友一说起电影没完没了。

“12部片子的电影展?”我问。

“不管有多少。侯孝贤去过一个只有一部电影的电影节;我去日本高崎电影节,只有3部电影。”焦雄屏答。

“这12部电影选片相当整齐,素质也很统一”。焦雄屏评价。

鉴于张杨和焦雄屏都是在第二届电影展才开始深度介入,焦雄屏称今年为大理电影展的转型年。张杨甚至把电影展的主论坛开成了专门讨论电影节定位的会,他在会上说,大理电影节的基本定位是“庄严朴素,大理精神”。

根据国家电影局刚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这一年,中国共生产电影1037部,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而在上一年,这个数量1082部。在电影产量稳定,总体票房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电影节为电影找到合适的观众”的功能显得越发重要。2019年,二三十个冠着电影节和电影展名目的节日打着滚地出现,“电影节”成为新的流量,热闹劲儿直逼音乐节。

焦雄屏将大理精神解释为“朴素、艺术、自然、人文”。她来大理的次数并不多,但作为台北金马影展前主席,又将其一步步打造成最受瞩目、最有话语权的华语电影界推荐平台,她真心将电影节当做一个文化事业。

商业之外,在地是电影节最独特的一道风景。你要到在地。到在地以后,你会发现你的认识不一样。因为你去过一次,眼睛所看、耳朵所听、观察之所得。”

她回忆起自己参加过的萨拉热窝电影节。该电影节创办于1995年,期间正是现代战争史上最长、持续近4年的围城战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与塞族共和国陆军围困。一位19岁的波斯尼亚导演告诉她,当时如何穿越围墙,躲避狙击手,去上学学电影。物质缺乏,他不得不拿父亲的旧论文背面写作业。尤其是,在这种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办影展。“他说我们在地下室自己发电。”焦雄屏说。

两个亚洲的例子值得一提,日本的山形因为电影节的创意,从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小县城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城市经济复苏,老百姓觉得自己在做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任务,很自信。“山形是以纪录片为主题的电影节,它慢慢变成了日本纪录片的市场标准。”另一个是韩国的釜山,因为电影节它跃升为韩国第二大都市。“外国人一开始来这里都希望晚上有个喝酒交流的地方,没有就跑到路边席地而坐,一摊接一摊就变成市集了,后来变成此地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焦雄屏说。

更不用说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它们横空出世扮演欧洲艺术电影的推手、争夺被美国垄断多年的电影市场之前,它们的起因都是观光。到1990年代,美国忽然发现要占领全世界的市场,它就必须回到世界级的电影节时,制定策略是先回到戛纳。“美国一来戛纳的商业效应斗升百倍,好莱坞明星一到,城市的观光效益暴涨,戛纳电影节变成国家动用资源要来管的地方,就不再是一个城市级别的事了。”

焦雄屏也强调通过电影节去看大理。“新移民的文化已经变成大理传统的一部分。来这里就会知道,大理原来是个多元性文化——有那么多种不同的新移民搬到这里,很多人向往这里的空气——多元群体自由的气氛,心理气氛。”

因此,她认为大理精神是一种很闲散的,不是那么功利的气质。“如果从这些资源去解释,大理电影节就不应该有很商业的气息、很功利的竞赛,没有什么将来的大导演,强调的一定是文化价值。”

从“到在地”,再在电影中看到地方性。走得越远,看得越多,当这种亲密的疏离从心底浮起之时,你会想一想你来的那个地方。

焦雄屏为我们推荐了6部去年她最喜欢的中国电影,这些电影在地方性上做得相当突出:

1.《气球》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3)

导演:万玛才旦

用气球来探讨现代文明、物质和道德观对西藏牧民生活的冲击。涉及代沟、女性意识、阶级和多元文化。它们被万玛才旦行云流水般地用朴实的电影语言讲述,留下淡淡的哀愁,令人回味再三。

2.《日光之下》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4)

导演:梁鸣

一个少女在中韩边境的成长。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冰天雪地跟特殊地理气候的地方性,它就没法把孤独边缘和心里挫伤描绘得入骨。

3.《春江水暖》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5)

导演:顾晓刚

富春江是一首史诗。导演用富阳县一家三代的传承跟家庭的变化,婉约地去叙述中国社会的巨大改变。他在叙述中融入了《富春山居图》的美学的意识,包括富春江本身的节奏感。他讲故事慢吞吞的,像富春江涓涓流过。这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我甚至认为它是去年在我心里排名前两位的好电影。

4.《大理的声音》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6)

导演:张杨

它以地方为主题,声音庞大而多元,囊括自然人文、四季、风云雷电、花草鱼虫。很传统又很现代、很市井又毫无市井味道、有很世俗也有出尘的各行各业。它全景式地通过对声音的剪辑,用几千倍的素材,慢慢凝练剪出来,淘汰过程令人疯狂。它的复杂呈现如同交响诗,但它也是一个导演写给一个地方的情书。在剪辑、拍摄的功力和声音组合的庞杂程度上,这是很具创新的。

5.《邪不压正》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7)

导演:姜文

姜文想描述一个老北京。原著《侠隐》本来是张北海小时候对北平的记忆,掺杂了一些他父亲的经历,写成了一个侠义的故事。小说跟姜文后来的处理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姜文也是尝试把他所认识的北京拍出来。所以你看到北京的屋顶、钟楼、城门、火车、人力车、北京的多元社会、西方势力如何在中国运作这些历史性的痕迹。它描述了一个消失中的北京,其实真正的主角是北京。

6. 《第一次的离别》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8)

导演:王丽娜

新疆少年干净动人的成长。导演展现了纯真、纪录片般的真实以及虚构与再现的灰色地带。这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力作,有些地方和《春江水暖》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阅读

在那层蓝之下,洱海生机勃勃的一面你没看过

了不起的洱海


二十五部历年电影 超级影迷焦雄屏(9)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想加入五行缺水的读者群或参与研究,可直接添加微信号wuxingqueshui_001,注明“读者群”or“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