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在读书时提问题(8岁男孩指出课文里的bug)(1)

为了渲染十个太阳为人类带来的苦难,就说河水都被蒸干了,当需要渲染羿为了射日所经历的困难和他的毅力时,就说他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 (视觉中国/图)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该鼓励孩子不盲目相信课本上的内容,多思考,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成年人也应该向孩子学习。

最近,福州一个8岁的小男孩小冯火了。因为他发现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有bug。

这篇课文叫《羿射九日》,讲的是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这篇课文中,前一段说,因为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江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下一段又说,为了帮助人们摆脱苦海,神射手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射下了九个太阳。这位小朋友就奇怪了,既然河水都被蒸干了,又如何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呢?

这个问题被发到网络上后,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后来,出版这本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出官方回应,承认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人教社编辑在之前回应的时候曾经说,这是神话故事中为了突出某个情节而运用的修辞手法,为了渲染十个太阳为人类带来的苦难,就说河水都被蒸干了,当需要渲染羿为了射日所经历的困难和他的毅力时,就说他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但问题是,即使是神话,在同一篇文章中,逻辑也是需要自洽的。因此,这样一个明显的矛盾,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没有发现这个矛盾。为什么呢?也许是成年人们都已经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套路了如指掌,懒得思考太多,又或者是虽然发现了矛盾,但是因为知道这只是个神话,懒得去较真。只有一个8岁的孩子,才会在发现矛盾之后提出这个问题。

孩子提出问题之后,如何应对,可能更能体现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问题在网络上成为热点之后,很多人首先想的是如何解释这一矛盾,有人说,河里虽然没了水,但是河床还在,还可以说蹚过河,有人说,羿所在的地方河水被蒸干了,但是世界其他地方的河没有,所以羿在赶到东海边的漫长旅程中,还是有很多河可以蹚过去的。这些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

更有甚者,有人还为错误辩护,说什么“堵住后羿射日的漏洞,神话就死了”,这就更莫名其妙了。后羿射日神话的核心故事是神射手后裔射掉多余的九个太阳,为人类免除灾难。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是为了渲染其旅途之艰难,并非主要情节。只要改掉后面蹚过九十九条大河的说法,改成别的困难,比如被十个太阳晒脱了几层皮,路上被猛兽追击,等等,整个故事依然是成立的,神话怎么就“死了”呢?

不讲逻辑,被指出错误后强行辩解,甚至不惜诡辩,一些成年人在这件事上,表现让人失望。幸运的是,教材出版方没有认为这“修辞手法”出现的问题无足轻重,而是认真研究后积极承认课文有错误,并承诺在下个版本的教材中进行修改。这对孩子的爱问之心,无疑是最好的保护和鼓励。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该鼓励孩子不盲目相信课本上的内容,多思考,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成年人也应该向孩子学习。

辛省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