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才华横溢不拘细节,个性潇洒而充满浪漫情怀;其诗颇具风骨,尤其七绝,堪称神品。光辉灿烂的大唐诗坛因为他的加入而焕发出奇异的色彩,边塞风光、闺阁情怨、离别闲愁似乎都因此有了别样的味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1)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边塞诗人。因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职,又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王龙标等。擅长七言,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生于河东晋阳(山西太原)一个耕读之家,其时正是武则天时代。其家庭条件虽不优渥,但尚能接受教育,并在半耕半读中逐渐成长。23岁左右,王昌龄前往嵩山学道一段时间,这与一般人中年之后才信奉道家学说有所不同。

26岁的时候,王昌龄在河东并州、潞州一带漫游。第二年,又奔赴河陇、玉门关,来到了边塞,并触景生情,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2)

王昌龄30岁时才决定去参加科举考试,在人才济济录取率极低的唐朝,王昌龄幸运地考中了进士,并授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并不满足于此,4年后,又去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结果又考中了。虽然科场顺利,官场并未见得意,只是由校书郎改任河南汜水县尉,几乎就是平级调动,都是九品官员。

公元738年,王昌龄41岁,因事获罪,被贬谪到岭南,相当于流放了。幸好第二年就遇赦,王昌龄北归途中,在巴陵(岳阳)遇到比自己小3岁的李白。双方意气相投,王昌龄还赋诗一首送给李白,题为《巴陵送李十二》,其中有句为“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及对李白离去的不舍。

送别李白后,王昌龄继续北还,路过襄阳时,专程拜访比自己大9岁的孟浩然,其时孟浩然正患背疽数年,将要痊愈了。也许是宾主相见太过高兴,尽兴畅饮,加之一些海鲜食物的原因,孟浩然竟然因此旧病复发,很快去世。王昌龄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变得如此糟糕,一方面感于孟浩然对朋友的真心,另一方面恐怕更多的是自责与痛苦吧。

不久,朝廷任命王昌龄为江宁县丞,与此前的县尉一个级别。从出仕以来,王昌龄在官场已经混了十数年,从第一个职务到最后一个职务,居然都是一个级别,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面对自己的遭遇,才华过人的王昌龄自然不满意,加之这些年的阅历和在官场的见闻,王昌龄对江宁丞一职也就兴趣缺缺了。从长安赴任江宁,他迟迟不去报到,其间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或者饮酒宴乐,或者以诗会友,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好不容易到了江宁,也是消极怠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跑到太湖、浙江一带游玩。这种带着孩子气的做法自然授人以柄,遭到不少谤议。面对各种攻讦,王昌龄的亲朋都免不了担心。为了安慰他们,王昌龄借送别友人辛渐时,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段时间,王昌龄还与王维、岑参等有交往,岑参曾赋诗《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相赠。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3)

51岁的时候,王昌龄职务非但没有升迁,反而被贬为龙标尉。龙标是贵州下辖的一个县,位置非常偏僻,王昌龄被贬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写的诗。据说他在江宁任上,不知怎么得罪了国舅杨国忠,杨国忠找到王昌龄写的《梨花赋》,说王昌龄借歌颂梨花的洁白来反讽朝廷的腐败。当朝宰相李林甫又翻出王昌龄曾经写的《长信怨》,说“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等句子,表明王昌龄对朝廷有怨恨之心等等,想置王昌龄于死地。唐玄宗知道后却说:朕观昌龄之错,止于不护细行,切勿以重刑处之。王昌龄遂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其时正在扬州,得知消息后,专门写了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对王昌龄同情和关切。其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等句已成为表达友情的千古名句。

遭贬后,王昌龄从江宁溯江而上,前往龙标,顺道游芜湖南陵,并赋诗《至南陵答皇甫岳》等。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在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王昌龄去职离开龙标,过辰溪,经武陵,前往江东一带,后准备转道亳州前往家乡太原,结果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其理由是“以刀火之际归乡里”,意思是战火纷飞时刻私自离职回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4)

时人多为王昌龄鸣不平,认为闾丘晓因嫉贤妒能而滥杀无辜。第二年,宰相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为解宋州(河南商丘)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闾丘晓按兵不动,致使宋州陷落。张镐遂以贻误军机罪处判处闾丘晓死刑,行刑时,闾丘晓以家有老人需要赡养为由乞求放他一条生路,张镐斥之道:“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遂将之斩杀。

对于王昌龄离职归家的说法,有人提出异议。说当时太原一带正被安史叛军所占,王昌龄有家难回。王昌龄其实是准备投奔在江东一带招兵买马的永王李璘,其时李白也正在李璘幕府。李璘因不服其兄李亨擅自即位,调兵东巡,最后与朝廷冲突,兵败被杀。李白也曾因此事件被系狱中。

无论如何,59岁的王昌龄的逝去,顿时使大唐诗坛的光芒暗淡不少。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