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宋宇晟)最近,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18年户籍人口姓名之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代如何给孩子起名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代如何给孩子起名字(这届家长给孩子起名)

古代如何给孩子起名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宋宇晟)最近,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了2018年户籍人口姓名之最。

微博上,网友对大众爆款姓名的投票。微博截图

其中,男孩取名最多的为“梓洋”。这意味着,约1000个新生男孩中,就有1个“梓洋”。第2-10名分别为“梓轩”“俊宇”“梓睿”“梓豪”“俊杰”“宇轩”“浩然”“浩宇”“子睿”。

女孩取名最多的为“梓晴”,该名字已连续3年排行榜首,约1000个新生女孩中有2人。第2-10名分别为“雨桐”“芷晴”“梓淇”“梓涵”“梓妍”“梓琳”“思妤”“晓彤”“思颖”。

网友发现,其中不少名字要么是“明星同款”,要么就是在言情小说、影视剧中看到过……

有人开始吐槽,这届家长是不是太“没文化”了,起个名字都能“撞车”。

但其实,这只是你不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暗黑”的名字。如果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人的姓名,这届家长很可能是最有文化的了。

微博截图

认字不够,数字来凑

事实上,近代以前,平民百姓大多只取小名,只是有身份地位才拥有大名。

今天人们能在史书上看到的名字,不是达官显宦,就是读书人。其中的名字自然显得颇有文化。

但如果将视线扩展到平民群体,你就会发现,古人的名字远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资料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形象玩偶。 泱波 摄

流传下来的《明太祖实录》中关于他的姓名是这样记载的——“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但“朱元璋”三个字只是发迹之后用的名字,早年的名字是朱重八。

为什么叫重八?这就涉及到当时民间取名的规矩。

宋元时期,民间无官者多不取名字,而是以数字代替。加之当时社会底层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用数字起名大概也省去不少麻烦。

数字从哪里来?后世史家大概有这样几种猜测——或按出生时间的数字取名,或按出生时父母年龄相加的数字取名,或直接按兄弟排行起名。

有研究认为,“重八”也就是八十八,这其实就是他出生时父母年龄相加之数;当然“重八”也可能是按照兄弟排行所取的名字,毕竟有文献记载,朱元璋的几位兄长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而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则可能按出生时间取名。

不论朱重八属于哪种情况,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数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平民百姓的起名方式。

清代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记载了道光年间绍兴一带的取名风俗——“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可见,及至清朝,民间仍沿袭这样的取名方式。

资料图。杨华峰 摄

不避俗不避丑

平民起名用数字好理解,今天的人们可能想不到,古代不少贵族的名字也是不避俗、不避仇。

很多人对春秋时期的印象是《诗经》《楚辞》,因此有人觉得当时人起名大概会参考这些书。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生活在齐鲁大地的孔子总是把《诗经》挂在嘴边,但当地人似乎并没有在姓名上有所参考。

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名叫“小白”。

如果说这样的名字今天看起来有点可爱、卖萌的意思,晋成公的名字就算是重口味了。

他姓姬,名“黑臀”。

这类名字还有:当时有楚公子名“黑肱”;郑庄公取名“寤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名叫“难产”……

事实上,这样的起名方式曾长时期在中国民间存在。还衍生出一套“讲究”——给孩子取个脏丑名字,不易夭折、好养活。

徐州丰县高达42.6米的刘邦铜像。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以名排辈的传统

当然,中国历史上也并非都是“狗剩”这样的名字。纵观史籍,中国人的名字在很多时候起着排辈的作用。

汉高祖刘邦本名刘季。而他的两位长兄,分别叫刘伯、刘仲。

《白虎通•姓名》载,伯者,长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按此说法,刘伯、刘仲、刘季,其实就是刘老大、刘老二、刘老三。

这当然是较为朴素的排行方式。随着历史发展,以姓名排行愈加复杂。

到明代时,本来只用数字取名的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规定了颇为复杂的起名方式——不仅每一支子孙拥有固定的辈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还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固定了该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长子朱标一支的辈分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因此,朱标之字名为朱允炆。这里的“允”是辈分字,而“炆”的部首“火”与其父亲名字的部首“木”是五行相生的关系。

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辈分字则有所不同,分别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见字辈三点水……

资料图: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祠堂。杨艳敏 摄

事实上,这种起名方式,让朱家后代颇为头痛。每个人基本只有半个字是自己的,其余两个半字都规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为例,周王系临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悦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琼烃、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郑王系郑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烃。

金字旁的则有寿昌王朱均铁、封丘王朱同铬,秦王朱公锡,永和王朱慎镭,鲁阳王朱同铌,瑞金王朱在钠,宣宁王朱成钴,怀仁王朱成钯,长阳王朱恩钠,益阳王朱恩铜,沅陵王朱恩铈,长垣王朱恩钾,庆王朱帅锌,弘农王朱寘镧,蒙阴王朱帅钾,韩王朱徵钋,稷山王朱效钛,内丘王朱效锂,唐山王朱诠铍、其后朱效钯,新野王朱弥镉,伊王朱諟钒,金华王朱翊铕……

有文章就调侃,朱元璋的取名方式为后来的元素周期表做了巨大贡献……

姓名中时代的烙印

当然,从历史的维度看,名字终究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例如,魏晋时期,玄学兴盛。“道”“玄”“元”“真”等字眼便常常出现在人名中;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朝人起名随意率真,如赵黑、闾大肥、傅竖眼等等;南朝佛教兴盛,时人多取“佛”“慧”“法”“僧”等字为名。

资料图:400余名孔子后裔集体合影。 沙见龙 摄

近代以来,时代潮流在名字中体现愈加明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军”“国”“兰”等字;“80后”中,“磊”“涛”“静”等单名盛行;“90后”则开始出现“琼瑶风”的名字……

甚至连用来排辈分的字都出现明显的时代烙印。

有文章引述了福建省福鼎县秦屿某村1977年重修的《太原郡王氏宗谱》的字辈谱。

新增的名行包括“青缃欣再起,理性有根源,玉树联生茂,三槐俊秀贤,彦才诚宝贵,硕士必优先,民主新时代,和平喜盈添,祖泽垂千载,教伦庆奕年”。

再来看看你的名字,其中大概也能读出这个时代的潮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