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起因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面对“围剿”,中央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挫折。1933年9月到1934年夏,面对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犯了严重的军事错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转移,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牺牲了众多红军战士,著名的事件有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等。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完成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在人数少和武器不足的情况下,战胜了人数众多和武器先进的国民党军队,怎么办到的呢?长征途中红军爬过了常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大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是什么支撑了红军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篇长征回忆录,感受一下革命先烈的长征精神,看看红军在困境中是以什么样的精神战胜了敌人的。

关于长征故事及长征精神(战争之下重读长征资料)(1)

吃冰琪林

周士梯

天亮由中打鼓出发,宿营地是沙窝。一出下打鼓村子,就看见路旁一块木牌子,上面写“上午九时后,不准前进!”我们就会意是为着“由下打鼓到沙窝九十里,中间没有人烟,要翻过一个大雪山,如是过了九时,当天就不能走到,要在山上露营”而写的。

这块木板牌子告诉我们今天是怎样的程途了!但是已经尝过夹金山雪山,康猫寺雪山神秘的我们,已没有过夹金山时那样的当心了。过夹金山时,老百姓对我们说:“在山上不准讲话,不准笑,不准坐,若故意讲话、笑、坐,山神就会把你打死。”我们自然没有这样的迷信,可是已想到高出海水面五六千公尺的雪山上空气的稀薄和冷度了。今天的雪山总不会比夹金山高吧!

距山顶还有二十里的地方,就看见前面的人群走的比蚂蚁还缓,像一条长蛇弯弯曲曲而上。我们的呼吸短促起来了,脚步也不知不觉地缓下去。

我们踱上山顶,陈赓、宋任穷、毕士梯、莫文骅好多同志,已坐在那里谈天,我们也靠近坐下。

骄阳从天空的正中疏散地放出光辉,紧紧的吻着每个长征英雄的面孔。它在微笑喜悦似的接迎长征英雄们上雪山。它虽然把大地一切的景色照耀得特别显明起来,但没有丝毫的“炎炎迫人”的情境。这宣布广东俗语“盛夏太阳真可恶”的不灵。

我们周围的雪,洁白得十分可爱,令人回忆到“踏雪寻梅”的古典,而兴叹——白雪真可爱,梅花何处寻!?同时又加添了人类“盛夏赏雪”的乐趣。

萧劲光同志提议吃冰琪林,全体赞成。陈赓、宋任穷、毕士梯、莫文骅、郭化若、陈明、何涤宙、冯雪峰、李一氓、罗贵波和我十几个人,都持着漱口杯,争向雪堆下层挖。

“谁有糖精,拿出公开。”李一氓同志说。毕士梯同志的胃锁药瓶子,郭化若同志的清道丸瓶子,萧劲光同志的小纸包都一齐出现了。

大家都赞美今天的冰琪林,引起了上干队好多学生也向雪中冲锋。

“我这杯冰琪林,比南京路冠生园的还美。”我说。

“喂!我的更美,是安乐园的呢!”陈赓同志说。

“安乐园给你多少宣传费?”我给陈赓同志一棒。

“冠生园的广告费,一年也花得不少!”陈赓同志暗中回一枪。

“你们如在上海争论,我愿做评判员,这里找不到事实证明,结论不好做,这个结论留给住在上海香港的朋友做吧!”毕士梯同志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争论。

这篇文章选自《红军长征记》,是毛泽东同志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是有关长征的最原始记录。回忆录中有大量长征的历史细节,是了解长征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众所周知,爬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极其危险和艰难的事。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你丝毫感觉不到红军战士因为艰难而抱怨或气馁,面对眼前的困境,他们谈笑风生,把雪当冰激凌吃。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心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希望你能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当遇到困难时,不抱怨不气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关于长征故事及长征精神(战争之下重读长征资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