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1.山水田园诗、2.思乡送别诗、3.咏物诗、4味史怀古诗、5.羁旅行役诗、6.边塞诗、7.闺怨诗,每一类别的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主旨往往相似,通过分类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语言类诗歌答题技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语言类诗歌答题技巧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1.山水田园诗、2.思乡送别诗、3.咏物诗、4味史怀古诗、5.羁旅行役诗、6.边塞诗、7.闺怨诗,每一类别的古诗所表达的感情、主旨往往相似,通过分类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5.分析重点◇ 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膩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
①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②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僧恶。
③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④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
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①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②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③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④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
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有
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 ①依恋与不舍 一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②安慰与祝愿一一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
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三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
痛
①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②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 和巩固边防、为
国捐躯的决心
③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④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土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⑤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⑦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常如此)⑧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四,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戌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
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 或写征人思
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思路:写物象一一触“物”生情一一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五、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
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
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主旨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优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对比,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敞,颓败,衰败为实)
六,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
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味(题、赠、赞) 物象
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味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①托物言志一表达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
一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③借物喻理-一劝世道德箴言
4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
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
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
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①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②、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