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短时间内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常规情况下很难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那么,哪些心电图指标可预示恶性心律失常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心电图指标

1. 发生机制

➤心肌基质异常: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中毒等

➤心肌电生理异常: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坏死,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导致心肌除/复极异常

➤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生理性/病理性交感神经电风暴、迷走神经张力降低等

2. 心电图指标

(1)提示心肌基质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异常QRS波:波形有切迹、顿挫;间期增宽:特宽型与矮胖型QRS波形

➤ST段改变:严重ST段抬高/压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

➤异常T波:尤其是高大T波、冠状T波、特宽双峰T波

➤其他:心室晚电位(VLP)阳性

(2)提示心肌电生理异常的心电图指标:

➤Brugada波:Brugada综合征

➤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J波:早复极综合征

➤QT间期延长/缩短:遗传性长/短QT综合征

➤QT间期离散度(QTd)增大

➤T波电交替(TWA)

(3)提示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的心电图指标:

➤心率变异性(HRV)降低

➤窦性心律振荡(HRT)减小

➤心率减速力(DC)减小

➤连续心率减速力(DR)减小

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1. 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具有前向传导功能时,房颤可引起部分患者心室率明显增加,从而诱发室颤、猝死等。

诱发室颤的高危因素:

➤旁路前向传导不应期≤250 ms

➤多支旁路

➤合并先心病Ebstein畸形

➤误用维拉帕米、洋地黄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2)

图1 预激伴房颤诱发室颤

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能够明确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伴有房颤发作者,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对旁路进行射频消融。

2. 心室内传导延缓

(1)碎裂QRS波

碎裂QRS波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至少两个连续导联QRS波群上存在≥2个R波/S波底部出现顿挫波,前提是排除完全/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3)

图2 碎裂QRS波

产生机制:

➤心肌梗死区存在岛状存活心肌,电激动传导延迟,使心室除极不同步,形成心室碎裂电位。

➤梗死区瘢痕组织在存活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易形成折返激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对多种疾病(CAD/HCM/DCM)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有预测价值。

➤Brugada综合征也可出现碎裂QRS波,常见RVOT代表区,其次为下壁及右室。一个导联出现≥4~8个尖峰,多部位碎裂QRS波可预测早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4)

图3 碎裂QRS波与Brugada综合征

(2)Epsilon波

Epsilon波的心电图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右胸导联V1~V3导联特别是V2导联QRS波群终末部、ST段起始部出现的小棘波,即为Epsilon波。Epsilon波主要见于ARVC。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5)

图4 ARVC患者的Epsilon波

(3)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VLP)是指出现在QRS波群终末部至ST段起始部40 ms高频、低幅的碎裂波。VLP提示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对于预测心肌梗死后心源性猝死等具有重要价值。

VLP阳性标准:

➤RMS40<40 Hz

➤QRS终末低幅、高频波持续时间≥40 ms

➤QRS总时限(平均叠加后)>120 ms

3. Brugada波

心电图表现:V1~V3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表1 Brugada综合征分型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6)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7)

图5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

4. 特发性J波

J点从基线向上偏移幅度≥0.2 mV、时程≥20 ms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称之为J波,又称为Osborn波。

J波的发生率在正常心电图中占2.5%~18.2%,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心电图的变异,或称之为生理性J波。但在低体温、高血钙、脑外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J波明显增宽、增高,称为病理性J波。各种原因引起急性严重心肌缺血,如急性心梗、冠状动脉痉挛、冠脉介入手术时新出现J波或原有J波振幅增高,这种与心肌缺血直接相关的J波称为缺血性J波。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8)

图6 AMI出现缺血性J波

5. QT间期延长

长QT综合征(LQTS)指心电图表现QT间期延长伴T异常、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一组综合征,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QTc延长定义为:男性≥450 ms、女性≥460 ms。若男性QTc≥470 ms或女性≥480 ms即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QT间期比QTc更重要,如房室阻滞伴QT间期≥700 ms时,Tdp预测值为0.83。

LQTS心电图分型:

➤LQT1:ST段缩短,与T波融合,形成宽大的T波

➤LQT2:心电图多导联T波呈双峰,出现切迹

➤LQT3:心电图ST段延长,T波延迟出现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9)

图7 LQTS心电图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0)

图8 长QT间期伴发Tdp

6. QT间期缩短

短QT综合征(SQTS)是以QT间期缩短为特征,伴阵发性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为晕厥及心脏性猝死,但心脏结构正常的一组疾病。

SQTS也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目前已知有三个基因突变(KCNH2、KCNQ1、KCNJ2)导致钾通道蛋白异常,使动作电位2相、3相钾离子外流增强,导致动作电位时程缩短、不应期缩短,心电图QT间期缩短,使心室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加,从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心电图表现:

➤QT间期<320 ms

➤常有ST段缺失

➤胸导联T波高尖,双支对称或不对称,降支陡峭

7. QT间期离散度增大

QT间期是从QRS波起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间期,主要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和各层细胞复极动作电位的变化。QT离散度是测定8个QRS波群的QT间期,最长QT和最短QT的差值。

一般认为QTd基础值40~60 ms,100 ms以上或超过基础值1倍则是危险信号。容易发生室速、室颤,严重者引起猝死。

8. R on T型室早

当室早出现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之上,即落在T波顶峰之前30 ms处时,称为R on T现象,此种室早称为“R on T型室早”。

由于T波顶峰之前30 ms处于心室易损期,因此R on T型室早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特别是在AMI之后,如同时室早呈频发性、连续成对出现、多源性或伴有QT间期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1)长者,R on T现象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2)

图9 R on T型室早

9. 短-长-短周期现象

短-长-短周期现象由3部分组成:第1个是短周期是指第1个早搏的联律间期短;第2个是长周期是指第1个早搏形成的代偿间期长;第3个又是短周期是指第2个早搏的联律间期也同样短。

短-长-短周期现象发生在心房或心室时,能够引起局部的心电不稳定,进而发生房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甚至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3)

图10 短-长-短周期现象

10.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2:1电交替多见,也可出现TU交替性变化。

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先天性长QT综合征、多种电解质紊乱等可出现T波电交替。

单向阻滞和折返是产生T波电交替的电生理机制,与一过性钙离子流变化有关。

T波电交替预测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敏感性81%,特异性84%,阳性预测值76%,阴性预测值88%。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4)

图11 AMI出现T波电交替

心电图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综合评估

心脏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大约占88%。而心律失常性猝死中,83%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准确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心脏性猝死事件、既往有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衰且EF<35%、肥厚型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等。此外,冠心病和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心脏性猝死风险也较高。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长什么样(这些心电图指标预示着恶性心律失常)(15)

图12 恶性心律失常的综合评估

总之,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变化对于预测心脏性猝死能够提供帮助,但不能仅凭单一的图形改变判定患者的预后,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其他资料,最终作出准确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