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直至看不见,这就叫“夷”;听它直至听不到,这叫“希”;揣摸它直至摸不到,这叫“微”。这三者是不可以一直探究具体的区别的,因为它们原本就是浑然而为一的。往上扩展视野去看,它不显得光明亮堂;往下放大了看,也不显得阴暗晦涩,就像是拿着若干准绳去测量观察,都会无头无绪、延绵不绝不可名状,这样的状态就像一切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不见物体形象的象,似有似无的“惚恍”样。假设迎着它观察,却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吧,又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如何研究道德经成因(15道德经人体视听)(1)

现代量子物理的理论认为世界是弦、膜,迭代螺旋数模展示,它的出现就是在一片背景中,就如其上有一层膜平面,平面网格点上就诞生了一个个的迭代螺旋。以这个迭代螺旋为中心点,向四周扩展视野,直到远处无法看见任何物体,只有一片暗黑,这就是无色无物的远处,叫作夷。亦如用望远镜观察地球之外的太空,越远可见的具体物能显示的就越小,在宇观尺寸上太空似乎是空的。古时有少数民族为东夷。

具体到一个事物,它的迭代螺旋内部,是会发出各类频率的声音、声波。当远离时,这些声波频率会逐渐降低,直至十分微弱。这就是希。一如希望之希。

揣摩,格物,就如用放大镜观察事物,从普通放大镜到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不断深入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微观尺度上,没有止境。

这三者,放在一起,是不能诘问究竟的。就如不能同时既看到宇观又看到微观,还能听到宏观世界的音声一样。但是,这三者都是自然宇宙一体的。

三者各自有个的准绳,就像不能用一个名词描述清楚其中的一切一样。无数的名词、符号来表述,似乎又把它们全都回归到了无可名状的状态。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物象的世界。但是,其中有能够又被描述的对象,和可以描述的物体。似有似无。

但是,人类任取一端,却既不能见其首,也不能见其尾。但是根据原本传来的道,来指导当下的事物,就能够找寻到起点,循其就是道的变化纲纪。

如何研究道德经成因(15道德经人体视听)(2)

如何研究道德经成因(15道德经人体视听)(3)

把这费根鲍姆常数的迭代分岔视作迭代螺旋数模的平面,就更容易理解本文内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