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湾区,不能不接触粤语,这让不少人喜欢上这门发音“软绵绵”的语言。

粤语以广州口音为标准音,但名称有很多。香港人称为“广东话”,也有叫“香港话”;民间俗称“白话”,官方喜欢称之为“广州话”。

为了避免被绕晕,我们先把它区分为“广式粤语”与“港式粤语”。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

语言随着社会发展,会不断地变化更替。

相比起来,广式粤语受国内语言和潮流影响,港式粤语则更受国际语言与事件的影响,从而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3)

随着大湾区不断融合与交流,广式粤语与港式粤语用词已渐渐达到九成多的相似之处;剩下一成,就是点睇今天要分享的“广州话&香港话”之差。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4)

英语直译词

说起广式和港式粤语最大的差别,就是港式粤语里夹带着大量英语。更有不少词汇,是直接由英语直译而来。

比如士巴拿(spanner)、波士(boss)、贴士(tips)、泊车(park);更常见的如车厘子(cherry)、士多啤梨(strawberry)、云呢嗱(vanilla)、蒲菲(buffet)……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5)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6)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7)

而这些在老广口中却有另一种说法:

“士巴拿”就是扳手、“波士”是老细,“贴士”是提示,“泊车”是停车,“车厘子”叫樱桃、“士多啤梨”叫草莓,“云呢嗱”是香草,“蒲菲”是自助餐。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8)

在香港,胶卷被叫做“菲林”,也是直接由“film”音译而来,而在广州就会称为“胶卷”或“胶片”。

香港人评价一个人很专业,会说“好pro”,pro即professional,广州人则会神采飞扬地加多一句,“叻叻猪喔”。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9)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0)

via.林久楠

除了英语词汇,港式粤语仍旧保留了老一辈的常用口语词,凡士林是“花士令”,货车会被叫做“货van”,市场普遍被叫做“街市”……

互联网的发达,让同一词语的不同粤语叫法,被渐渐熟知和混用,让粤语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1)

办公用词

上班(港式粤语:翻工)最经常听见的,无疑是隔壁香港同事,日日都在找“手指”。

如果不经意间听见别人说“我手指唔见佐”,千万别以为是手指被切掉。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2)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3)

在港式粤语里,“手指”指的是“U盘”,因为U盘大小与手指差不多,便以此来形象地指代它。

同样的,充电宝被香港人称为“尿袋”,充电被称为“叉电”,笔记本被叫做“手提电脑”,都是以具象来形容。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4)

真不愧是引领时尚潮流的香港,比喻能如此惟妙惟俏。

但在老广的粤语里,许多用词更跟随国语的叫法,不需要有趣的象征,彼此听得懂最重要。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5)

办公室必备的回形针,在香港人眼中是“万事夹”,在老广眼中是“回形针”。

疫情期间上班族在家办公,广式粤语称作“在线办公”,香港的潮语则是叫“WFHF”,即Work From Home Forever的缩写。

社畜逃不掉的加班,在香港叫开OT,“今晚我哋成条team都要开OT啰”,加过班的港漂一族应该很熟悉啦。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6)

“炒鱿鱼”大家都知道是“被解雇”的意思,那“燉冬菇”呢?

这一词源自早期华人军装警员所戴的帽子,中国清朝所用军帽,上窄下阔,好似一颗没有开透的冬菇。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7)

便衣警员接受指令后改为军装警员,因换军装后需要戴上“冬菇形”警帽,受纪律约束便有被降级之感。

因此“燉冬菇”真正的词意,其实是形容“被降职”。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8)

生活用词

广式粤语里的下午茶,在香港则是High tea;在香港茶餐厅里不加冰称作“走冰”,广式粤语则叫做“飞冰”。

在香港餐厅,听到一句“咖喱牛腩带靓女行街”也别讶异。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19)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0)

via.林久楠

“靓仔靓女”通常是广式粤语里的称谓,而在香港茶餐厅里,靓仔指白饭,靓女指白粥。

“行街”更不是真的出门散步,是指将菜打包带走。

那是因为香港老一辈认为“打包”不吉利,所以用“行街、拎走”来代替。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1)

via.章鱼吃深圳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用词:

广州人把麦当劳叫“M记”,香港人叫“老麦”或者“金拱门”;吃午餐在香港是“食lunch”。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2)

看见喜欢的东西,广州人会说“正啊,好钟意~”,香港则是用“心心眼”来形容。

家庭主妇在粤语被称为“师奶”,香港近年来直接叫“C9”,或者“C九”(9,nine,与“奶”音似)。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3)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4)

在广州,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切实际,天马行空,叫做“唔现实”,而在香港则称作“坚尼地”。

因为香港有个地方叫做坚尼地城,所以港人就用“坚尼地”来指做事不脚踏实地、脱离现实的人。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5)

仔细想想,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语言差异,能让你辨别出广州人与香港人,生活中的小惊喜处处可见。

香港有庞大移民人群,港式粤语的语音、语义也随之逐渐在变化,才成就了如此别具一格的语言。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6)

日常对话

口语,是最丰富且变化最快,常常受到网络潮语影响的体现。

除了上述用词,句子更能体现广式粤语与港式粤语的区别,譬如:

普通话:脸都红了。

广式粤语:面都红嗮。

港式粤语:红都面嗮。

普通话:大家这么熟,道歉就不用了。

广式粤语:大家咁熟,唔使sorry咯。

港式粤语:大家咁熟,so咩rry啊。

普通话:你究竟确定了没有?

广式粤语:你究竟定咗未呀?

港式粤语:你究竟con唔confirm嘎?

普通话:让你朋友发一封E-mail过来。

广式粤语:叫你朋友发个mail过嚟。

港式粤语:叫你个friend send E-mail过嚟。

普通话:已经提示你了。

广式粤语:畀佐提示啦。

港式粤语:提嗮水啦。

普通话:你看起来好累。

广式粤语:你睇起身好攰。

港式粤语:你做咩hea下hea下咁。

诸如此类的对话还有很多,但一个土生土长香港人,与一个土生土长广州人在沟通上是完全OK的,绝对不会听不懂。

广州话和香港话能交流吗(好多人唔知广州话)(27)

广式粤语与港式粤语,就像两颗璀璨的星,不会因为哪颗更耀眼就让另一颗被淡忘。

无论你是哪里人,欢迎你爱上粤语,爱上有趣的“粤文化”!

今日话题

你遇到过哪些有趣的“粤语词意差”?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图 / 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