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段子(瞒天过海一一三十六计白话解读)(1)

老祖宗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计语及典故出自唐代唐太宗征服高丽的故事。

传说唐大宗驾亲征,统兵30万,欲取高丽,及至海边,只见大水漫漫,远望高丽,隔海干里,唐太宗心生悔意,不想渡海征伐,这时,他身边的谋士们为鼓动唐太宗继续亲征,便悄悄让人用树干搭成了一座城池,在坡池中建起楼阁,让唐太宗进“城”后,可以高高兴兴地忘却大海的存在,又不会受风浪摇曳船只的颠簸之苦,这样,终于骗皇帝,使其安全渡海。

瞒天过海用在军事上,是指巧妙利用错觉掩盖军事行动的计谋。其核心内容是: 利用示之于众的假象掩盖目的,为巧用信号计; 寓密谋于最不引起嫌疑的公开行动当中,为公开计,阳“正”阴“负”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段子(瞒天过海一一三十六计白话解读)(2)

三国时,孔融守卫的城池被敌人包围,太史慈策划突围去搬救兵,但敌军包围甚严,难以冲破包围圈。在不能硬闯的情况下,太史慈心生一计。

一天,太史慈骑马并带了三名随从,从被围城池的大门里走出来,在附近驻扎的敌兵警地注视着这一举动。太史慈下马后,在城墙边竖起一块箭靶,就同手下人佯装练习射箭,箭射光后,四人就回城去了。

第二天,他们又重复进行这种射箭练习。在敌军营地上,一些士兵坐起来,观看他们射箭,其他人则躺在那儿,看也不看一眼。第三天一切照旧,敌兵们都觉得这种射箭练习没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了。

第四天,在射箭练习中,太史慈突然飞身上马,猛抽马鞭,英勇直冲敌阵。当敌军发觉时,他已经冲出了包围圈,达到了突围搬教兵的目的。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段子(瞒天过海一一三十六计白话解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