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掰包谷与小猫钓鱼》
——刘长锋
很小的时候,学过这两个小故事,老师让我们提炼中心思想,不外乎是说小猴子做事不专心,或者说一山看见一山高,看见大的就把小的丢掉了,到最后什么也没收获。反观猴爸猴妈满满的收获,小猴子失败的形象就深深烙在了我们脑海里。
现在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这个事儿。它有两个问题:首先,猴爸猴妈带猴宝宝是去做什么的?如果猴宝宝还没到可以劳作、可以自理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父母不过是带小猴儿去玩耍、去见识而已。其次,如果是劳作,猴宝宝所能带走的玉米棒子,显然也是极其有限的,是无法和猴爸猴妈比的,二者不在一个量级。包括小猫钓鱼,小猫还没到钓鱼的年纪,不过是在玩耍中学习、认识并了解世界的阶段,你非要它钓多少鱼,实在是勉为其难。
当然了,无论小猫钓鱼还是猴子掰包谷,其实都是小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也当不得真。不能过分解读和阐释,也不能去较真。
所以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可能又不一样。从寓言预设的情景看,我们可以开玩笑地做个猜测或者推断:小猴子或者小猫,其实不过是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这个语境下来讨论,小猴子和小猫很失败吗?并不。他们都收获了,收获满满,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属于他们的小幸福。在掰玉米棒子和追逐蝴蝶的过程中,快乐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扎根、发芽。他们的收获,反倒是成年的父母所不能企及甚至不敢奢望的。在现实的语境中,情节和过程往往就是如此,非常残酷。
我们经常讲“XX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其实说白了,我们的脑袋,或者思想,也不过是一个筐。人生百态,生活的酸甜苦辣,什么都往里面塞,塞多了就有可能偏头痛。再形象一点,包括知识的习得或者思想的精粹,也不过是抛却旧的盛装新的而已。但是,最关键的是,形而上的物事,总是良莠不齐利害参半的。所以就很有必要选择性地盛装,必要的时候要丢弃很多旧的、无益的、有害的,以便盛装新的、有益的、健康的东西。比如说,一路走,要一路随手丢掉沮丧、忧惧、不安、愤怒、狂躁……,等等。这些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现实前进中谁也无法避免的。脑袋里装满了这些负面的东西,就必然会挤占、压迫掉阳光、乐观、和善、欢愉等健康因素的空间。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个活在埋怨、怨怼、嫉妒、指责或者仇恨中的人,他的心灵是无光的,他的颜色是灰色甚至是暗黑的。
这么说,有些人会偏狭地自然想到犬儒之类的说辞。但是,人生无往而不苦,有些苦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的,有些苦是有意义的有的则是无意义的。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对意义本身的定义与理解。
2020.05.09 晨手机草于三一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