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称《暮光之城》男主角罗伯特·帕丁森有望主演DC扩展宇宙的《蝙蝠侠》独立电影。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蝙蝠侠已经换了6位演员,而近十年,这将是第3位布鲁斯·韦恩。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

罗伯特·帕丁森

在大银幕上,蝙蝠侠是拥有最多扮演者的超级英雄角色。

这既说明蝙蝠侠角色的受欢迎程度,也说明了DC在漫改方面的不稳定性,这是题外话了。

蝙蝠侠的漫画形象诞生于1939年,最早刊登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第27期。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2)

除了黑白片时代的蝙蝠侠扮演者里维斯·威尔逊、罗伯特·洛威立。

亚当·韦斯特算是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蝙蝠侠。

而中国观众开始熟悉蝙蝠侠恐怕要等到80年代末的迈克尔·基顿了。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3)

60年代亚当·韦斯特饰演的蝙蝠侠

迈克尔·基顿

自亚当·韦斯特后,蝙蝠侠形象在大银幕上消失了20年,直到1989年。

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尝试

蒂姆·伯顿最终接过导筒,迈克尔·基顿戴上黑披风,杰克·尼克尔森则饰演了经典反派——小丑。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4)

相比亚当·韦斯特的粗糙紧身衣,迈克尔·基顿的着装更接近当代审美。

这一版《蝙蝠侠》也奠定了我们固有的蝙蝠侠印象:

隐秘的超级富豪,拥有不为人知的过往,每次行动都干练而神秘。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5)

透过胶片电影特有的色彩质感,以及复古的建筑风格,影片散发着一股怀旧的犯罪片气息。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6)

1992年,迈克尔·基顿和蒂姆·伯顿继《蝙蝠侠》后推出了续集《蝙蝠侠归来》。

击败了小丑后,蝙蝠侠在续集中面对的反派成了企鹅人,而猫女也初次登场。

蒂姆·伯顿为影片注入的黑色、神秘特质,令黑暗骑士的形象深入人心。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7)

但也正是过于黑暗化的影片风格使得蒂姆·伯顿版的《蝙蝠侠》注定只是小众化的产物,而无法成为商业市场的宠儿。

恐怖是我对影片的唯一印象,蒂姆·伯顿离开似乎成了注定。

方·基默

1995年推出的《永远的蝙蝠侠》中,方·基默成为了蝙蝠侠,导演则换成了乔·舒马赫。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8)

方·基默的蝙蝠侠形象比迈克尔·基顿更加帅气且气质十足。

因此被认为更接近布鲁斯·韦恩的形象,当然批评声音也指出他的忧郁(或者说背负深仇大恨)气质不够。

妮可·基德曼的出场为影片的颜值更加增色。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9)

参考了50年代到70年代的漫画故事。

乔·舒马赫的《蝙蝠侠》更加阳光、友好,同时也更加市场化。

蝙蝠侠的助手罗宾也在影片中登场。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0)

金·凯瑞和汤米·李·琼斯饰演的双面人和谜语客联手对哥谭伸出罪恶之手。

双反派的设定,加之人气演员的出演本应为影片增色。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1)

但这部更加商业化的蝙蝠侠电影就像是各路明星的秀场。

光怪陆离的服饰道具,简单的剧情使得影片并未收获应有的成功。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2)

唯一让人记住的只有妮可·基德曼的盛世美颜,哪能想到后来一段时间竟然成了票房毒药。

乔治·克鲁尼

现实中的高富帅乔治·克鲁尼是20世纪的最后一位蝙蝠侠。

不过1997年的《蝙蝠侠与罗宾》成了最失败的蝙蝠侠电影。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3)

《蝙蝠侠与罗宾》的演员阵容依旧强大。

除了乔治·克鲁尼的蝙蝠侠,克里斯·奥唐纳饰演罗宾,反派方面施瓦辛格饰演急冻人,乌玛·瑟曼(《低俗小说》)饰演毒藤女。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4)

同前一部一样,乔·舒马赫让影片依旧像色彩缤纷的“儿童剧”,一部特效更优秀的“儿童剧”。

差评几乎是从头到脚,而表现不佳的州长也渐渐地走下神坛,后续推出的佳片甚少,并逐渐走上了政坛。

蝙蝠侠在正义联盟的地位(从黑暗骑士到正义联盟)(15)

克鲁尼后来曾表示,他在片场几乎没和州长演过对手戏,因此他也劝本·阿弗莱克不要演蝙蝠侠。

整部影片可想而知就是堆砌演员和特效的圈钱之作,可结果连圈钱的目的都没有到达。


此后蝙蝠侠电影沉寂了近十年,

眼看着隔壁家的《蜘蛛侠》风靡全球但又无还手之力,直至诺兰出手。

从黑暗骑士到正义黎明——蝙蝠侠的进化史(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