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流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一只神兽,人们称之为“年”。每到腊月最后一天的午夜,“年”就会进入村社集镇,大肆掠夺、伤及人兽。后人们发现“年”怕火,一到除夕夜,就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其实,除了“年”,神兽圈还有不少神力非凡却行事低调的神兽们。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1)

丨年兽

1 蒙冤的猫头鹰

猫头鹰也能封神,一定让很多人吃惊。

中国民间把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报丧鸟”,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不仅生活里远离猫头鹰,连艺术表达上也见不到猫头鹰形象。学者刘敦愿专门写文章为猫头鹰“平反”,说我们的文化对猫头鹰误解太深:“古代花鸟画方面,从不见描写;陶器、刺绣等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品,也不见作纹样母题……”

猫头鹰,是一个俗称,它的学名叫鸮、枭,或者鸱鸮。猫头鹰的特点是夜视能力极强,夜生活丰富。猫头鹰被人视为不祥,可能就源于这个特点,而它作为神鸟,也可能同样与这些特点有关。

猫头鹰被崇拜,最典型的时代是商代。商人崇拜鸟,史上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传说,一个叫简狄的女子,因为吞食了一枚“玄鸟”的蛋,受孕生下了“契”。契后来就成了商人(部落)的始祖。而这个“玄鸟”,据现代学者从出土文物、文献、文字等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玄鸟”的原型就是猫头鹰。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2)

丨拥有“举世无双”大眼睛的猫头鹰。

不过有一点不容忽视。图腾崇拜现象中的动物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简单说,作为崇拜对象的猫头鹰,已然获得了人类赋予的神性,而不再是凡物。

但问题来了,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凭什么可以获得神性呢?且又因为什么,被后世的人们所厌弃呢?

大体上,那些获得神性的动物通常都因为它们身上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或者是被人类虚构了某种神奇的能力。比如,凤凰的浴火重生,龙的自由变化等。

猫头鹰的神性在于它有着一双穿透黑夜的眼睛。在中国的神话逻辑里,黑夜有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是负面的、被主流排斥的价值,代表着与光明、生命相对立的黑暗、阴世、死亡。另一方面,中国独特的神话逻辑又认为黑夜蕴含着向光明转化的潜力。

简单说,中国神话虽然跟世界其他神话一样,都把世界分为光明与黑暗、太阳与月亮、阳和阴、火与水(或者冰)等对立的部分;但中国神话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承认二元世界有转化的可能性。比如,黑暗孕育光明,阴孕育阳,冬孕育春(所以有“冬藏”等观念)。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3)

丨这是网友做的图,用凤凰涅槃的形象来诠释中华民族的复兴理想,很有想象力

落实到那些神兽身上,它们通常都具有强大的“跨界”能力。猫头鹰那双视夜晚如同白昼的色盲眼当然就是这种神话逻辑很生动的代言。所以,也就不难理解神话学者叶舒宪对猫头鹰的解释:

“当你仔细观察猫头鹰的生理特征,最突出的莫过于那轮转变化的眼睛了,其间蕴含的阴阳转化和智慧力,融合着太阳月亮的共有生命力,即生命的起死回生之力,全都被信仰者集中到这一双举世无双的大眼睛上。”

至于猫头鹰后来的形象转变,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华夏民族的神话观念的衰落。

2 不要小看了公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这句话今天只是被视为隐喻,但搁在古代,这句话却道出某种“事实”。在古代华夏民族的神话里,公鸡是一种神兽,它的鸣叫可以驱走黑暗,迎来光明。

神兽都各有本领,如果说猫头鹰是靠它的眼睛,那公鸡就靠这张嘴。

这个神话的逻辑不难理解。古人发现一个自然现象:每天太阳出来之前,公鸡都要报晓。用神话思维来理解这个现象,就会把太阳的升起视为公鸡的功劳,肩负着这一神圣使命的公鸡,就被视为“阳鸟”——一种跟光明、阳、太阳等正能量有关的神鸟。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4)

丨雄鸡一唱天下白

公鸡神话还不止这些内涵。《博物志》中说,公鸡又叫“祝祝”,《风俗演义》中公鸡也叫“祝祝”。现代学者考证,这些称呼都提示了一个几乎消失的神话观念——公鸡是太阳神朱明(祝融)的化身。

此外,关于公鸡的神话还有一个几乎失传的说法。在南朝人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说,过去有一种节日叫“人日”,是每年的正月初七。到这天,人们要做七种菜,并且用剪纸的方式剪出一个镂空的人形,贴在家里的屏风上,或者戴在头发上,还要举办登高赋诗等活动。

《荆楚岁时记》还接着解释说,不止有“人日”,从正月初一到初六,每天都有一个以我们熟悉的动物命名的日子。第一天是鸡日,第二天是狗,依次是羊、猪、牛、马。

为什么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节日?

据神话史学家袁珂、叶舒宪等人考证,这个风俗礼仪,说明古代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很独特的创世神话。这个神话认为,天地初开之时,第一天诞生的是鸡,然后依此类推,第七天诞生的是人。人的诞生宣告了世界的诞生。于是,为了纪念世界诞生的日子,就有了正月初一到初七的各种节日。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5)

中国神兽的特点是具有转换的功能,水里游的、地上爬的,都可能转变为天上飞的、功能更厉害的神兽。庄子《逍遥游》讲到北冥的神兽“鲲”,最终变成了“鹏”。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神话二元转换的思维。动画片《大鱼海棠》就是取材于“鲲”的神话

这个创世神话以公鸡开头,以人类结束,说明了公鸡的重要性。

而且,神话学者叶舒宪说,七日创世神话还有很多深刻的内涵。比如,“七”这个数字在中外神话中,都是一个很特别的数字,有神秘的魔力。

3 蛇的世界你未必懂

大地上爬行的蛇,在世界上很多民族的神话里都是一个角儿,但这个角儿又多是大反派。但在中国,蛇有另一种待遇,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基本上都把宇宙的立体空间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通常由生活在水、陆、空的三种动物形象来象征,彼此充满矛盾冲突。

神话世界的战争,很多都是这个宇宙观架构造成的。比如,著名的鹰蛇大战。这场战争中,最经典的场面是,鹰嘴里叼着蛇——显然,上界的鹰比下界的蛇更厉害。“编剧”们的价值观是很清楚的,大多认为宇宙的立体空间,从上到下分别代表着正向价值的递减。

简单说,上界有最多的正能量,中界、下界依次递减。而因为人类总是倾向于正能量的一方,所以这种跨界的冲突,即人类普遍的二元冲突模式,经常被赋予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生与死的对抗意义。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6)

丨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人首蛇身

人类当然要站在正能量最多的一方。所以,鹰蛇大战这样的神话母题里,经常是蛇败得很惨。

但中国神话还有另外一面。地上爬的蛇类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而实现与天空的飞禽一样的功能。神话学上,把这种叫变形转换和功能转换。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蛇可以变成龙。“成蛇钻草(地),成龙上天”,这是中国民间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套话。这种蛇—龙之变的神话观念,一直活在民间,成为中国的集体智慧。

但我们知道,龙是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蛇变成龙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然而,真实与虚构在神话世界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的神话逻辑借助这种虚构更能表达出它的明确主张——上界、中界、下界,并非不可逾越的疆域,二元的世界既可以对立冲突,又可以互相转化。二元对立与转化几乎是中国神话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读者可能想到中国的太极,想到阴阳哲学。的确,有学者认为,中国后世的哲学观念就是源自中国远古的神话思维。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7)

关于龙的形象,欧洲人大概想到的是左边这个,但咱们想到的却是右边这位。右边这位是皇帝“龙袍”的龙的图案

关于龙究竟是从何种动物身上想象出来的,今天还有争议。有人说是蛇的身子,加上了熊的脸;也有人考证说,是鳄鱼的变形。但无论龙的原型是什么,它的出现都是一个极大的智慧。今天,我们解读中国对龙的崇拜,或许应当多从这种智慧入手,而不是空洞地谈论龙的种种怪诞造型。

回到蛇的问题。蛇作为神兽,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朝一日可以化身为龙,还因为蛇本身就具有某种能飞且不死的神性。

2012年,考古界有一件大事。辽宁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出土了一枚玉制的蛇形耳坠,这一发现立即引起轰动。对中国神话来说,这一发现证实了中国对蛇的崇拜有着五六千年的历史。

在《山海经》这本神话故事集里,有9次提到古代的圣王和神灵,在自己的耳朵上装饰蛇的典故。通过把蛇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这些神话人物得到了蛇的力量的加持。这种力量是上天入地的力量。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8)

丨用蛇来武装自己的夸父,耳朵和手臂上,都缠绕着蛇

当然,人间的通灵者,跟神话人物不同,不是在耳垂上插上真蛇,而只是佩戴蛇形的玉。

蛇形耳坠的发现证实了《山海经》的传说。说明红山文化的巫师一类的角色,试图通过佩戴蛇形耳坠获得神话里的那种神奇力量。

中国神话人物中追日的夸父之所以有飞天的能力,就是因为它不仅耳朵上有蛇,而且两手也抓着蛇。如果蛇神有言,它或许会这样说:“走!夸父,哥带你去飞!”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录一下神兽的日常(年兽朋友圈里低调)(9)

事实上,凤凰涅槃,蛇龙之变,以及各种生命不断进化的动物形象,说明中国的神话是一种“求生欲”很强的神话,也是积极向上,敢于从头再来的神话,今日再读,今日君总觉得能读出一份勇敢、果决、睿智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