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1 06:5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监制 毛广绘 金毅 策划、记者 韩青峰 张钟文

零点过后,你在做什么?是躺在被窝里玩手机,或是已安然入梦。在深夜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还在奋斗着,坚守在岗位上。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浙江新闻客户端带你走进零点后的杭州,向午夜的奋斗者致敬。

【午夜后的杭州】

白天的杭州繁华而忙碌,随着夜幕降临,整座城市渐渐安静。下班的人们回到家里,闲逛的游客入住旅店。但对另一些人而言,工作刚刚开始。万物入眠时,他们维持着城市的运转。

4月27日,1:05

午夜安静的杭州东站,他们在坚守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1)

为自动售货机换货的工人

最多的时候,杭州东站一天之内发客流能达到40万人次。只要你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是人。但深夜里,如果你在东站四处溜达,见到的人大概不超过50个。有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有为自动售货机换货的工人,有坐在台阶上闭目养神的旅客,也有人会开着小型服务车从不远处慢速驶过,他会看你一眼,然后消失在前方。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2)

巡逻回来的安徽大哥

这些人中间,还有一位短发、皮肤黝黑,身穿巡逻员制服的人,暂时称呼他为安徽大哥。安徽大哥工作的时间是23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这期间,他每小时要到处巡视1次,每次7分钟。当你靠近他时,首先会闻到一股浓重的烟味。如果再聊上几句,他泛红的双眼将令你印象深刻,并且不时用手揉着眼睛。3根烟,再加1杯绿茶,在漫长夜里,他靠这些来提神。

不巡逻时,安徽大哥会坐在大厅服务台,靠椅上放着一件厚大衣。偶尔有人过来问路,他会站起来,指着某个方向说“往前面走”,甚至要解释一下“杭州火车站”与“杭州东站”的区别,直到对方意识到来错了车站。但更多时候,夜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莫测。他会告诉你,杭州治安很好,大多数人素质高,没有遇到过特别难忘的事。要是你劝他睡一会儿,他会大声笑着摆摆手说,那可不行,工作一定要做好的。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3)

小李(穿黑色制服者)正在为路人寻找公交车

就在距离服务台3分钟路程的地方,保安小李此刻正靠墙坐在一把黑色折叠椅上。可能是过于瘦小,他身穿的那套黑色制服特别宽大。乍一看,整个人与椅子似乎融为一体。由于旁边是公交车站,时常有要乘车的人来问路。他会带你走到巨大的信息展示屏前,告诉你应该坐哪一辆。但他说话很轻,你需要再上前几步。

当你跟小李交流时,尽管低压的帽檐让人难以看清所有表情,但若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他时而上扬的嘴角,笑意腼腆而真诚。

4月28日,00:13

引水15载,他看着西湖越来越清

午夜时分,还有一些你意识不到的部门正在忙碌着。在玉皇山脚下的西湖水域管理处引水预处理场,钱塘江水被引到这里,滤掉泥沙和杂物后,汇入西湖。刚到零点,管理处引水工夏宣松的工作开始了。他左手拿着笔和本,右手拿着黑色探照灯,疾步走出办公室。远远望去,脚上那双胶鞋被磨得发亮,这样一双防滑、绝缘的解放鞋,有时一年要穿坏1双。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4)

引水工夏宣松在记录进水流量

通常情况下,夏师傅会先走上沉淀池,用探照灯直射水面。如果水质良好,你能清晰看到立在水里的斜杆。接下来,他要去巡查吸泥机行车运转情况、监控记录进水流量。12分钟路程,他一共走了514步。这样的工作,平均1小时要重复1次,1天是24次,夏师傅和同事们轮流值班。除特殊情况外,2003年以来不曾间断。这期间,引水工们用坏了至少30台探照灯。

夏师傅会告诉你,每年5月到11月,钱塘江水质含沙量大、较为浑浊,沉淀池进水拦网里的“海瓜子”,有时需要5个人才能拉上来。他每天上班要路过钱塘江,看一眼江面,就能大概确定今天的工作量。十几年如一日,尽管工作重复枯燥,但夏师傅觉得“干一行,要爱一行”。在他默默的奋斗和付出里,西湖的水愈发清澈,夏师傅同样是满心的欢喜。

4月29日,00:09

24小时书店,服务员熊威每晚都有一份快乐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5)

服务员熊威在调制咖啡

临近24点,杭州悦览树书店仍坐着10位顾客,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在看书。晚班服务员熊威会告诉你,自己能辨别出常见的6种咖啡豆;拿铁和美式咖啡是许多客人的必点饮品。他还透露,长期喝咖啡有助于睡眠,同时强调这是听师傅说的。

多数情况下,吧台后的熊威话并不多,常常是有条不紊的调制饮品。但你主动跟他聊起咖啡时,他会表达出对咖啡的喜爱,你能看到他眼里闪着光。他很享受这份工作,在夜里,熊威觉得更有活力。他把刚刚调制好咖啡放在一旁,那是每晚专属于他的咖啡,是奋斗后的快乐。

4月30日,1:00

急诊室灯火通明,晚班护士依然忙碌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6)

正在工作的晚班护士

在杭州的深夜,浙江省中医院急诊室是最忙碌的地方之一。有时病房和走廊里都躺卧着就诊的患者,晚班王护士和她的同事,最多时要巡查30位病患。王护士在急诊室工作近15年,她说话速度很快,可以连续讲4分钟几乎不停顿,同时会压低声音,大概是担心影响其他同事和患者,所以你需要特别专注才行。

她会告诉你,旁边急诊室的老人,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晚;上周一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送来时错过“黄金5分钟”,一下子就没了;当病人被抢救回来时,她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王护士觉得这份工作谈不上累,希望医患之间能多些包容和理解。凌晨1点,急诊室里灯火通明,她和同事们还在奋斗着。

杭州劳动者真实生活(你见过凌晨1点后的杭州吗)(7)

刚出车回来的急救车司机 齐朝龙

大多数遭遇突发状况的病人,都会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坐着急救车来到这里。就在急诊室门口,一辆白色急救车正准备出发。一名司机、一名医生、两名担架工,是标准的人员配备。1分钟之内必须接受任务,3分钟之内必须出车,是最基本的要求。

此刻在开车的齐朝龙,工作时间是1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有时,他一个晚上需要出车16次;同一天内,曾三次送一位醉酒的人到医院,这种情况在夏天更为常见。就在刚才,那位拨打急救电话的人取消了呼叫,齐师傅调转方向,开车返回医院,等待着下一次出车。

当黑夜过去,太阳升起,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零点后的那些故事仿佛不曾发生。但如果你看到人流拥挤的车站,碧波清澈的西湖,偶尔路过街角那间书店,听到急救车急促的声音。这一切,都是它存在的证明,是他们奋斗过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