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曾感慨:

“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这是刘邦对张良的评价。的确,在楚汉之争中,张良作为刘邦的顶级谋士,在“佐策入关”、“鸿门宴”、“暗度陈仓”、“下邑之谋”等历史事件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可以说,若没有张良的辅佐,刘邦是成不了大汉伟业的。正是因为刘邦这句话,后世才有了“运筹帷幄”之说。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1)

到了隋朝末年,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在李世民的帐下,也有一位“张良”,此人善谋,在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李世民登基后,曾评价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此人就是房玄龄。

房玄龄从公元617晋阳起兵后跟随李世民,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去世,跟随李世民32年,从一而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2)

房玄龄的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父亲房彦谦曾任隋朝司隶刺史。房玄龄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十八岁时被举荐为隰城县尉。当时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曾感叹房玄龄的才华:

“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

后来天下大乱,房玄龄审时度势之后,决定选择一位明主。他没有选择枭雄窦建德,也没有选择声势浩大的瓦岗军,而是选择刚刚起兵不久的唐军。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3)

公元617年,李世民率军渡渭水,军帐外忽然有人拄杖求见,当时李世民求贤若渴,亲自迎接,二人第一次见面,便一见如故,然后彻夜长谈,不知疲倦。随后,房玄龄被任命为李世民的“府记室参军”,充当李世民的私人谋士。之后,不管李世民到哪里,身边总少不了房玄龄。《新唐书》云:

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无论是攻打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只要李世民出现的地方,必定有房玄龄。每当取胜,其他人都争夺金银珠宝,只有房玄龄不要珍宝,而是帮李世民招揽人才。例如,大名鼎鼎的杜如晦就是房玄龄所推荐。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4)

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已经白热化,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秘密召房玄龄、杜如晦入秦王府,二人通过一整夜的谋划,最终给秦王李世民制定一个缜密的政变方案。几天后,玄武门喋血,李世民取得胜利。李世民曾说过:

“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

李世民登基后,以房玄龄等5人为一等功,任房玄龄为中书令(宰相)。从此,房玄龄的角色开始转变,他从一位谋士,变成了一位政治家。在唐朝宰相任上一任就是22年。这22年里,房玄龄帮李世民整治吏治,休养百姓,完善国史,功绩不输当年。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5)

房玄龄居功不傲,每逢李世民批评大臣,房玄龄总是战战兢兢,检讨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错误。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对房玄龄信任不已,每逢李世民出宫巡游,把留守长安的就交给房玄龄。即使是太子遇到难题,李世民也建议太子去征询房玄龄的意见。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丽,房玄龄留京师全权处理政务。临走的时候,李世民对房玄龄说:“你办事朕放心,若遇到大事,你自己处理,不必八百里加急请示朕,这样太浪费时间。”李世民的大军行至辽东后,有人专门从京城赶到了当地,奏请有人造反。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6)

李世民听闻后,先在帐中准备好刀斧手,让告密者进来,问他:“是谁谋反?”

告密者说:“造反之人,正是房玄龄!”

李世民一听,大怒不已,立即下令:将告密者推出去腰斩。

然后,李世民给房玄龄传话:“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处理就行了。不必让告密者见我!”

《资治通鉴》云:

问告者为谁,曰:“房玄龄。”上曰:“果然。”叱令腰斩。玺书让玄龄以不能自信,“更有如是者,可专决之。”

原来,房玄龄知道有人要向李世民告密,但他若拦截,便有维护自己之嫌,所以才故意放此人到辽东。从李世民给房玄龄的回复来看,他对房玄龄的信任不可附加。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信任(李世民御驾亲征)(7)

房玄龄于贞观二十二年去世(李世民于次年去世),跟随李世民32年,从一而终,无论是谋略,还是政治才能,都冠绝一时。后世谈到唐朝宰相,无不推房玄龄为首。

若无房玄龄,则无唐太宗;反之,若无李世民,则无房相。二人相辅相成,才有贞观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