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的巩固,城市居民的生活网络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的分化更加明显。根据吉登斯的时空分区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区域中,人们会形成相应的例行化社会活动与社会行为。本文旨在从量化研究的角度,通过一系列评测指标,对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及相关假设进行分析和论证,探索人们在两个空间中的日常生活结构变化与社会行为规律。研究发现:在线下空间,人们在家务活动和传统媒体接触时间持续减少,而休闲活动以及社交活动时间持续增加,呈现出克莱·舍基提到的"认知盈余"现象;而在线上空间,基于不同的活动项目和时间带的区域化例行行为模式也已形成,可以概括为快波、慢波和中波节律三种。全天候情景下,夜间闲暇时段为移动互联网接触的最高峰和黄金时间带。我们的社会时空结构更多元、更多变、更具流动性,社会时空关系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分离与重组。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时空分区; 生活节律; 媒介融合; 时间带;

作者】 李慧娟; 李彦;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昌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2)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3)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4)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5)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6)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7)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8)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9)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0)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1)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2)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3)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4)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5)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6)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7)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8)

互联网节点构造(移动互联网的时空分区效应研究)(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