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利率受到产业平均利润水平丶货币供给与需求状况丶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物价水平丶利率管制丶国际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受到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状态的市场利率称为“均衡利率”。
市场利率一般参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中国也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其利率(SHIBOR)也是市场利率。
基准利率就是金融市场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具有三大特征:
1.市场化:基准利率必须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且不仅反映实际市场供求状况,还要反映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2.基础性: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金融产品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或金融资产的价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传递性:基准利率所反映的市场信号,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所发出的调控信号,能有效的传递到其他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价格上。
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利率概念
市场利率的影响因素市场利率r=纯粹利率 风险溢价
=r* IP DRP LRP MRP
其中:r*--纯粹利率,也称真实无风险利率,是指在没有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资金市场的平均利率。
IP--通货膨胀溢价;是指证券存续期间预期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DRP--违约风险溢价;是指债券发行者到期时不能按约定足额支付本金或利息的风险补偿。
LRP--流动性风险溢价;是指债券因存在不能短期内以合理价格变现的风险而给予债权人的补偿。
MRP--期限风险溢价;是指债券因面临持续期内市场利率上升导致价格下跌的风险而给予债权人的补偿,因此也被称为“市场利率风险溢价”
没有通货膨胀时,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可以视作纯粹利率。纯粹利率与通货膨胀溢价之和,称为“名义无风险利率”,并简称“无风险利率”。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反映的是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关系。 由于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相同期限的市场即期利率,从对应关系上来说,任何时刻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利率水平和期限相联系的函数。
因此,利率的期限结构,即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如水平线、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的曲线。甚至还可能出现更复杂的收益率曲线,即债券收益率曲线是上述部分或全部收益率曲线的组合。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即债券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表现的差异性。
利率期限结构的收益率曲线
一、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又称“无偏预期理论”,它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完全取决于对未来利率的市场预期。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上升,则利率期限结构会呈上升趋势;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则利率期限结构会呈下降趋势。
预期理论可以解释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有同向运动的趋势;如果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通常是翻转的。但预期理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二、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的关键假定是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根本无法相互替代。该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法律、偏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投资者和债券的发行者都不能无成本地实现资金在不同期限的证券之间的自由转移。因此,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无差别的市场,而是分别存在着短期市场、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
收益率曲线不同的形状可以由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的供求因素解释。如果投资者偏好期限较短、利率风险较小的债券,分割市场理论就可以对典型的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做出解释。通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相对于短期债券的需求较少,因此长期债券价格较低,利率较高,所以典型的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
三、流动性溢价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是预期理论与分割市场理论结合的产物。该理论认为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意味着某一债券的预期回报率的确会影响其他到期期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但同时该理论也承认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的偏好。换句话讲,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但并非完全替代品。
在流动溢价理论下,长期债权的利率应当等于“长期债权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与“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之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表现出同向运动的趋势;典型的收益率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如果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很可能是陡峭的向上倾斜的形状;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下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