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论语里面关于仁的四大基本论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论语里面关于仁的四大基本论断(论语里仁6君子能无差别心并持续温暖他人)

论语里面关于仁的四大基本论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真正仁德的人会厌恶不仁德的人。真正有仁德的人,会觉得仁是很普通很自然的,不会刻意去做什么让自己显得很“仁”。更不会去厌恶没有仁德的人,只会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那些人,帮助他们也拥有“仁德”的品质。没有人能在一天之内时时刻刻、所有的用心处事都完全符合仁道。但其实追求仁又很简单,只要你立志去做,就一定能做到。我没有见过谁因为自身力量不够而没有做到仁德,可能有,反正我没有见过”

仁是一个什么呢?我自己觉得就是坚持操守永远只会做与人为善的事。那么一个内心真的有仁爱的人,就不会有太重的区别之心。

固然我们都会喜欢好人,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善良的人,但是真正在内心有仁爱的人,他是不会放弃去帮助任何一个目前看上去可能没有那么善良的人,不是傻,只是他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意,但是因为每个人遭遇的不同,导致一些人可能会偏激的去看这个社会,做出一些不仁的事来,那些人肯定有错,但是也有他们不容易的地方,所以会想尽办法拉一把,把那些人拉倒正途来。

做一个“仁德”的人难不难?其实不难。没有人可以一天24小时,思想行动都不开小差,永远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是人就会有情绪,再伟大的思想家也会有消极怠工的时候,但是好就好在,只要心存正念,坚持做好人行好事,那么就有机会到达“仁”的境界。至少在孔子看来做一个仁德之人,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事,只要立志去做一定能做到,大多数人放弃只是因为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步垮,步步垮,最后彻底放弃了。这大多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愿不愿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的事。

应用到我们的现在的生活中呢?

第一 、做好自己、体恤他人

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他人,仁爱不应该是喊口号,和我一样的人我就对他仁爱,和我不一样的人就避之不及…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知道,所谓对错没有绝对的标准,在管好自己的同时,有精力的话可以去协助他人实现目标,但是不要过多的去指责人家做事的方法,毕竟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平时的习惯。

在管理团队中也是如此,真正仁爱的领导人,自己的品德肯定是过硬的,也会给大家做榜样,会因人而异的帮团队搭建适合的平台,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团队成员,想要让他们都变得更好,但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不因自己的好恶去区别对待他人,知道每一个的不容易,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去管理团队。

第二、尽己所能 坚持到底

养成好的品质并不难?比如终身学习这个品质。不是说要你每天都必须读书,时刻抓紧时间自我成长,这样谁都会痛苦,因为一根弦崩的太紧了很容易断。但是倘若你把这个事情放在心里,有空的时候有精力的时候就去看看书,或者和优秀的人聊聊天,拓展自己的见识,久了以后自然世界越来越精彩,会坚持养成学习的习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在刚开始觉得枯燥又无用所以放弃了,这从来不是起点高低和能力问题,而是想不想做。

那么,工作中也是一样,特别我们做销售的,实用的方法就那么几种,坚持做下去,肯定会越来越好,只要不给自己找借口,尽己所能,坚持到底都一定能拿到丰厚的成果。

真正的君子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人没有分别心,愿意去帮助身边所有的人,并一直坚持这样做,自己优秀的同时不忘持续的温暖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