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中街是沈城的文化地标之一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街的大型潮玩店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好去处 “十大文化地标”② 地标档案 位置:中街位于沈阳市最核心区域——盛京皇城的中心地区,西起西顺城街,东至东顺城街,毗邻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是沈阳商业之源 长度、占地:主街长度1360米(含中街西段315米),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商业面积50万平方米,是沈阳规模最大、形成最早、遗存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市商业核心区和旅游集散地 盛京皇城是沈阳的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魂,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皇城内近400年历史的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前朝后市” 沈城商业文化之源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到了皇太极时期,沈阳城开始改建,中街等城内街路,从“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即为今天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其中第一横画中心为沈阳故宫所在地,在第二横画中段的街路交叉点修建钟楼、鼓楼当时将钟楼、鼓楼之间的地段命名为四平街,取意“四季平安”,因其位于沈阳古城中央,又称中街,沿用至今,“中街”的街路格局正式形成 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说法,修建皇宫要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在皇宫后面修建了一条商业街,作为贵族购买物品的场所,这个方便贵族们的决定,悄然地描述出了中街的命运线索 随着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沈阳成为了清朝的陪都——盛京,作为龙兴之地,日渐繁华这一时期,沈阳城内人口倍增,民间贸易也更加繁荣地处盛京城中心位置的中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地理位置就是在这一时期,在中街地区的胡同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商号,中街商业街开始萌芽,至清康熙中期,中街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区 商铺慕名而至 成就东北最大商业集散地 盛京城内第一家丝房“天合利”开业迎客后,其他商人也嗅到了商机,纷纷在中街开店做生意一时间丝房百货店、茶店、点心铺、钱号、珠宝、照相、钟表、玩具等等商号林立,顾客络绎不绝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中街地区形成的行市有25处,占当时全市的70%有果品行、估衣行、鱼行、铜行、木行、皮行等9个行,以及银市、鸟市、马市、灯市、帽市、肉市、果市、柴草市、菜市、洋货市等16个市中街成为了东北当之无愧的最大商业集散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修筑三丈五尺宽的中街石子马路,这是中街首次扩街1927年,为解决交通拥挤,奉天市政当局做出拓宽中街马路的决定,由三丈五尺拓为四丈四尺,各商铺按吉顺丝房退出一丈一尺宽度作为人行道 “路改”引发了“房改”,各家商号、奉系军阀争先恐后在中街兴建门市楼房,自营或是出租给商号牟利,这次建楼浪潮带来了中街老字号的发展繁盛期当时中街商号出现了历史“六最”:最大的药房——天益堂、最大的钟表商——亨得利、最大的影剧院——光陆电影院、最权威的毛笔商——李湛章、最挣钱的洋货商——同益成、最大的百货店——吉顺丝房 如今人们眼中的这条繁华的商业街,则是1997年建设而成的当时,沈阳市政府投资将中街二段、三段改建成1000多米长的街道,并且引入了大量的商铺门店,建成了当时的“中国首条商业步行街” 2018年12月29日,中街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代表,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共同入选全国首批11个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并于今年初迎接商务部国家示范步行街评估验收 历史、时尚兼具 再现400年老街盛景 本次中街的提升改造并没有大拆大建、破旧立新,在保持历史文脉和城区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微更新、微改造,统筹兼顾风貌整体性、功能协调性和文脉延续性,实现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历史相融合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还对街区内业态进行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活化、业态提升、品牌包装等手段,为传统商旅文产品注入人文、科技和时尚元素,培育体验式、沉浸式、互联网 等商旅文新业态,打造一批凸显中街品牌、聚集网红效应的新亮点头条胡同、中街冰点城、长江照相馆……迅速成为中街新晋网红打卡地和游客目的地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次改造效果超出预期,中街与故宫帅府形成有机整体,名胜古迹与商业步行街遥相呼应,如此的谋划和手笔,在全国步行街改造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统计数据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街日均客流量翻一番,达35万人次,特别是2020年国庆节期间,中街客流量达87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110万人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街的核心经营指标逆势上扬,仅改造后1个月,中街全口径营业额就达7.59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中大型综合体营业额增长普遍超过30%,实现了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大丰收 盛装启幕的中街既有人间烟火气息,又有盛京文化底蕴,更有现代时尚风范,以文化地标、消费名片、打卡圣地的崭新姿态屹立于巍巍盛京皇城 辽沈晚报记者经淼,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沈阳历史文化老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沈阳历史文化老街(四百年老街再现盛京繁华)

沈阳历史文化老街

美丽的中街是沈城的文化地标之一。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街的大型潮玩店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好去处。 “十大文化地标”② 地标档案 位置:中街位于沈阳市最核心区域——盛京皇城的中心地区,西起西顺城街,东至东顺城街,毗邻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是沈阳商业之源。 长度、占地:主街长度1360米(含中街西段315米),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总商业面积50万平方米,是沈阳规模最大、形成最早、遗存最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全市商业核心区和旅游集散地。 盛京皇城是沈阳的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魂,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皇城内近400年历史的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前朝后市” 沈城商业文化之源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到了皇太极时期,沈阳城开始改建,中街等城内街路,从“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即为今天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其中第一横画中心为沈阳故宫所在地,在第二横画中段的街路交叉点修建钟楼、鼓楼。当时将钟楼、鼓楼之间的地段命名为四平街,取意“四季平安”,因其位于沈阳古城中央,又称中街,沿用至今,“中街”的街路格局正式形成。 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说法,修建皇宫要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在皇宫后面修建了一条商业街,作为贵族购买物品的场所,这个方便贵族们的决定,悄然地描述出了中街的命运线索。 随着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沈阳成为了清朝的陪都——盛京,作为龙兴之地,日渐繁华。这一时期,沈阳城内人口倍增,民间贸易也更加繁荣。地处盛京城中心位置的中街,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地理位置。就是在这一时期,在中街地区的胡同里陆续出现了一些商号,中街商业街开始萌芽,至清康熙中期,中街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区。 商铺慕名而至 成就东北最大商业集散地 盛京城内第一家丝房“天合利”开业迎客后,其他商人也嗅到了商机,纷纷在中街开店做生意。一时间丝房百货店、茶店、点心铺、钱号、珠宝、照相、钟表、玩具等等商号林立,顾客络绎不绝。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中街地区形成的行市有25处,占当时全市的70%。有果品行、估衣行、鱼行、铜行、木行、皮行等9个行,以及银市、鸟市、马市、灯市、帽市、肉市、果市、柴草市、菜市、洋货市等16个市。中街成为了东北当之无愧的最大商业集散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盛京将军赵尔巽奏准修筑三丈五尺宽的中街石子马路,这是中街首次扩街。1927年,为解决交通拥挤,奉天市政当局做出拓宽中街马路的决定,由三丈五尺拓为四丈四尺,各商铺按吉顺丝房退出一丈一尺宽度作为人行道。 “路改”引发了“房改”,各家商号、奉系军阀争先恐后在中街兴建门市楼房,自营或是出租给商号牟利,这次建楼浪潮带来了中街老字号的发展繁盛期。当时中街商号出现了历史“六最”:最大的药房——天益堂、最大的钟表商——亨得利、最大的影剧院——光陆电影院、最权威的毛笔商——李湛章、最挣钱的洋货商——同益成、最大的百货店——吉顺丝房。 如今人们眼中的这条繁华的商业街,则是1997年建设而成的。当时,沈阳市政府投资将中街二段、三段改建成1000多米长的街道,并且引入了大量的商铺门店,建成了当时的“中国首条商业步行街”。 2018年12月29日,中街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代表,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共同入选全国首批11个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并于今年初迎接商务部国家示范步行街评估验收。 历史、时尚兼具 再现400年老街盛景 本次中街的提升改造并没有大拆大建、破旧立新,在保持历史文脉和城区肌理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微更新、微改造,统筹兼顾风貌整体性、功能协调性和文脉延续性,实现有形的建筑和无形的历史相融合。 在硬件改造的同时,还对街区内业态进行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活化、业态提升、品牌包装等手段,为传统商旅文产品注入人文、科技和时尚元素,培育体验式、沉浸式、互联网 等商旅文新业态,打造一批凸显中街品牌、聚集网红效应的新亮点。头条胡同、中街冰点城、长江照相馆……迅速成为中街新晋网红打卡地和游客目的地。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次改造效果超出预期,中街与故宫帅府形成有机整体,名胜古迹与商业步行街遥相呼应,如此的谋划和手笔,在全国步行街改造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统计数据显示,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街日均客流量翻一番,达35万人次,特别是2020年国庆节期间,中街客流量达878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近110万人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街的核心经营指标逆势上扬,仅改造后1个月,中街全口径营业额就达7.59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中大型综合体营业额增长普遍超过30%,实现了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大丰收。 盛装启幕的中街既有人间烟火气息,又有盛京文化底蕴,更有现代时尚风范,以文化地标、消费名片、打卡圣地的崭新姿态屹立于巍巍盛京皇城。 辽沈晚报记者经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