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巢起义(878—884年)引发的“藩镇混战”的百年战乱,其伤害性并不比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小。其最终,所引发的“时代改革”力度比之前中国的两次大乱世,给后世的影响都要大。

(1)百年乱战与53年五个朝代

自878年到979年的百年乱世,让中原大地城投变化大王旗的速度极快。同时,北、西、南的民族征战也愈发频发。这一百年与春秋战国、东晋到隋一起是为中国最混乱的三个时期。为何我们对于“大一统”如此期盼?就是因为三大历史时期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带去了无边的灾难。

从这三次大混乱来看,五代十国对于历史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他直接让北宋开启了“千年文官治国”的时代。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是冯可道)(1)

第一次春秋战国的混战,使得皇权空前强大。但因为秦国做得过于超脱于贵族、百姓们的忍耐力。其朝代存在很短。汉朝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其皇权统治力度比秦朝柔弱得多。其典型代表就是汉朝天下四百多年,外戚掌权足有三百年,外企与宦官相争百年,终于引得天下大乱,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了。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又引发隋唐的皇权再次势力扩大。三百多年的统一天下时期,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皇权失去统治。

藩镇混战、五代十国的百年,皇权威严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当你的面儿“臣遵旨”,背你的面儿磨刀霍霍。其间,最为频发和最让人无法“忠诚”的时期就是五代,从907到960年,北方大地出现了六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

那是一个“无父无君无忠诚”的年代。你要想活命,你要想获得心理上的安全唯有当皇帝。这是许多有权的人所想的。但是,本文的主人公冯道却不这样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天下是谁的都无所谓!

(2)五代不倒翁:冯道

冯道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卒于显德元年(954)年四月,病逝后被追封瀛王,谥号文懿。享年72岁。在那个时代,可以被称为高寿了。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是冯可道)(2)

他自号“长乐老人”,有些道家风骨。其自幼也是饱读孔孟之道的、熟读诗书的人。此时的读书人该怎样安身立命?

去当农民,一者那样太掉价了;二者太危险了,官府、军人让你缴税交不上来就完了,人命的价格还不如一张牛皮;三者闯一闯吧,也许还能闯出一番天地。总比憋屈死强。

参加科举吗?一者科考要行贿,没那么大笔钱;二者考上了,自己没背景只好从底层做起,其生命丢失的可能性并不比农民高。闯一闯,也不能瞎闯。

所以,在整个唐末时期(882-907年),冯道主要时间都是在读书。冯道一方面奉养双亲,一方面专心读书,其余就是种地了。冯道的祖先是何人物?史书上没有交代。读书这种事情,一种是培养学识;一种是在做样子观察时局。以冯道早年的所作所为看,我更相信是前者。否则,他也不会初闯天下就闯错了门庭,这可不像“坐观天下者”所为。

唐哀帝李柷的天佑年间(904-907),也就是冯道22到25岁之间的某一年,冯道投奔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希望利用自己的才学能够以“智商”换取报效天下、施展才华的机会。

然而,刘守光并非知人善任之人。这个刘守光囚禁自己的父亲刘仁恭、杀害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刘守文父子,其行为更是可鄙。对待反对他的人,令其坐铁笼内,或从外面用火烧燎然后用铁刷子刷皮,甚至直接铁刷。

如此倒行逆施之人,其名声恐怕差得很。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是冯可道)(3)

冯道投奔其更显得“书呆子”气,这样的人怎能成事。果然,911年因为攻伐定州、称帝的问题,在向智囊、秘书们询问意见时,冯道不同意其用兵的计划。刘守光便将其关入监狱。不过,冯道还算幸运,没有像孙鹤那样被剁成肉泥赏给士卒。

刘守光最终被晋王李存勖,冯道也投奔了他。由此,冯道才真正地找到出路。冯道被一直忠于唐朝的宦官张承业看重,将其调入自己的部门儿,主管军队后勤与军纪等工作。自此,冯道被一路提拔在后唐庄宗时期逐渐成为“五代玩家”之一。

(3)冯道所做的事儿,甭说那些皇权良将,就是天下大儒有几人能做

冯道在“五代”时期,其名声是不错的。问题出在北宋建立后,对于冯道,大儒们的批评就是“不忠”。像欧阳修骂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骂其“奸臣之尤”。

就是其同时代的人也说他“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这句话是薛居正所言,他说冯道之所以没有被给定谥号“文正”“文忠”,是因为历经四朝、服侍六位皇帝为相。

但问题是,乖乖,您薛居正生于912年,卒于981年,更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您也不是历经四朝后晋、后汉、后周、宋。怨不得您的谥号也不是“文正”“文忠”而是“文惠”。

问题就是如此,与冯道同时代的人,只要入仕能在二十年以上者,哪位不是历经二三朝的人。有几人能称得上“烈女”(不嫁二夫)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是冯可道)(4)

在那个“无忠无义无仁”的时代,冯道做了很多事儿,至少行政方面较为稳定。减轻了北方百姓的痛苦程度,留下了许多人才。

正如司马光自己所说“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

由此可见,司马光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但他提出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或者尸谏昏君暴君,或者归隐天下。这些都是什么?都是一种逃避。没有任何作用的逃避。

自后唐923年到后周954年,四朝十一帝有几人懂得天下民生?

冯道曾劝明宗时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常理。”老百姓什么时候都是受伤害的,皇帝要懂得仁义治国呀,要懂得体恤百姓。即使是天下丰收之时,也要保护农民的利益。要懂得仁义治国。

由此可见,冯道虽然不忠君,但很爱民。

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作为没有一兵一卒的书生,在那个兴百姓苦,亡也百姓苦的乱世,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至少保证“五代”时期的经济没有崩溃,冯道的功劳是绝对少不了的。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功绩。

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是冯可道)(5)

至于忠君,那是假的,那个时候谁忠君呢?柴荣对赵匡胤还有知遇之恩呢,赵匡胤难道不欺负“孤儿寡母”吗?你不欺负,赵匡胤手下的人就会欺负赵匡胤了。原因很简单:

人的贪欲如果不被抑制住,任凭发展,任何理智都不能让其回归正常!

牛和牛皮倒霉了!为争军费五代十国时期疯狂的货币掠夺:牛皮税

五代十国各政权疯狂掠夺军费,商人皇帝柴世宗奠定天下基础

唐末五代时兴认跟儿子,李克用与十三太保的太保们都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