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现代社会高发疾病的其中一种。大家在网上一搜,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相关讯息如潮水般涌来。我总结了一下,多数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腿痛腿麻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避免手术?什么样的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
但实际上,当病人去到脊柱外科门诊就诊时,首先产生的疑问多数为:为什么要做核磁共振(MRI)?为什么要做CT?为什么不用做MRI,只需要做X线?
不可否认的是,门诊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并不多。相比于患者等待的时间,就诊时间大概只能占到等候时间的5%-10%左右。在这仅有的时间里,若是问到检查相关问题,通常得到的答案只是简单总结:
1、核磁共振(MRI)看神经受压情况最直观。
2、CT也可以看到突出情况,但是不如核磁共振直观。
3、你今天排不上做核磁共振的,先做CT吧。
4、你的情况只需要做简单的X光,筛查其他情况就行。
5、CT比X光的辐射大,你的情况只需要做简单的X光。
听到上诉答案,再来三个直击灵魂的追问:
1、核磁共振和CT都可以看到突出情况,CT能替代核磁共振吗?
2、核磁共振比CT贵两百多块,是不是可以直接做CT,不需要做MRI?
3、X光和CT都有辐射,为什么不直接做没有辐射的核磁共振?
在解释上述问题的之前,我们先来直观的看一下MRI、CT、X线的图片。我找了一位发病经过最常见、求诊片子最凸显的病人做案例。来我科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为40-60岁年龄段(符合该病的发病年龄段)。
45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腰痛并左下肢疼痛3年余,再发并加重10余天”前来就诊的。
患者3年多以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腰痛,左下肢疼痛,以左大腿后侧明显,劳累时明显,久站久坐后加剧,休息后可以缓解。接受按摩等保守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效果一般。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0多天以前,搬抬重物后再发并较前加重,伴有间歇性跛行。就诊于外院,接受腰椎间盘微创治疗(具体术式不详),疗效差。术后腰痛、左下肢疼痛未见明显缓解。近日,症状加重,出现左臀部疼痛、麻木,大便困难。为求进一步的治疗,前来我院。
图片源自: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不同,脊髓、神经受压的情况不同,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在临床治疗上会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以需要经过影像学进行鉴别诊断,以便更有效的实施治疗。
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用:X线、CT、MRI(核磁共振)。其中,CT和MRI检查式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CT和MRI都能够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等。相比于MRI,CT的价格低廉,但MRI不存在放射性损伤,所以两种方式均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对于大部分单纯腰痛患者来说,X线检查是性价比最高的!相比于CT和MRI,X线检查似乎没有优势,可以直接被取代。这样想的你们,就大错特错了。首先,相比于CT和MRI,X线检查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相对于CT来说,X线检查辐射量较小。最重要的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诊断中,腰椎侧位、立位片(即x光片子)有着重大作用。在早期诊断中,通过X线片子,能够观察患者的腰椎是否有生理性弯曲、腰椎间隙是否有变化、椎体周边是否形成骨刺。不要忘记了,临床上单纯腰痛的患者,仍然是大多数。对于这些患者来说,X线检查是性价比最高的检查。
X光片子
核磁共振在观察突出物的形态和与其他结构的关系中最清晰!在腰椎核磁共振的扫描中,能够观察到椎间盘的脱出、突出、膨出、变形等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还可以通过多节段连续成像、三维切面,观察突出物和后纵韧带、纤维环、椎间盘、脊髓、马尾神经、椎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硬膜囊神经根和突出物的关系,由此推断出髓核的变化,以及周围组织粘连、出血、水肿等结构上的变化。
虽然MRI扫描的时间较长,价格在三项检查中价格最高,但没有放射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能够通过全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好的观察病变位置的状况,还能清晰的观察到软组织的状况,避免腰椎结构有叠影,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不过,受检查仪器的局限,身体内带有金属的患者、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均不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片子
扫描快速费用较低的CT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选方式。CT也是临床中多种疾病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扫描区域广、速度快、费用低的特点,是很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首选的诊断方式。
CT能够清晰显示椎体情况、腰椎间隙内部情况,以便掌握脊髓内是否存在肿瘤、结核等病症,还有助于对腰骶椎后位、斜位状况进行评定,另外在腰椎间盘突出钙化和积气等方面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能显示周围组织和病变髓核之间的关系,对神经根受压情况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CT检查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仪器种类较多,不同的仪器在扫描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诊断的误差较大,对影像学医师的要求也更高(没有经验的医师容易将突出诊断为膨出)。对严重脊柱畸形、先天性椎管狭窄及椎管术后、椎间盘游离、椎间盘钙化等方面效CT诊断有一定困难。而且CT存在一定的放射性。
术后CT片子
CT、MRI各有优势,不能相互代替MRI和CT两种检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均有着各自的优势,MRI在椎间盘变性、变形等方面诊出率较高,而CT在髓核钙化、韧带钙化、骨质增生等方面灵敏性较高。
最重要的是,诊断疾病不是单方向、单角度思考的。要诊断一种疾病,除了要抓住患者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发现疾病的主要矛盾。抓住主线之后,还要多方向的思考,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在这个过程中,合理选用不同的检查手段,尤为必要。因为不同的检查手段,有缺点都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术前需要做一大堆的检查的缘故了。
由此可见,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MRI和CT均能够直观、清晰的判断腰椎间盘病变情况,而且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性。MRI在软组织病变情况的诊断上具有优势,CT在骨组织病变情况的诊断上具有优势。
2016年发表在《中国现代医生》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叫《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文章里对2013年2月~2016年4月接诊的确诊为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50例共计160个椎间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主要对髓核退变程度与内部水分含量更敏感,可更清晰地检出。换句话说,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早期椎间盘病变有良好的诊断价值。CT诊断则对椎间盘积气与椎间盘髓核钙化比较敏感。可见,CT诊断空间分辨能力更好。而MRI诊断则能更好地明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CT机器
不过,CT诊断的费用低、出片快(在我院,CT基本不需要预约,核磁共振却需要预约)、MRI准确性高,所以在临床应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影像学检查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诊断仍然需要与症状和体征相结合才能拥有更高的诊断率。
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测中诊断价值高!我们都知道,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分类有:膨出、突出、脱出。这是根据突出的程度分类的。还有一种,根据突出的部位分类的,其中就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详细分类以及其侧重表现症状,欢迎关注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黄敏军副主任医师倾力打造的专栏----《365度深入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临床上,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少见。这类型的突出,有一个特点就是,影像学表现轻,患者表现的症状重。是经验不足的影像学医生极容易忽略的类型。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对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X线、CT、MRI检查,哪一项的检出率高呢?我们来看一则报道。2016年发表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做了一项研究。
研究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两组---CT组(31例) 和MRI组(31例) ,对两组具体诊断价值进行对比。
结果中表示:诊断后MRI组的阳性总检出率(96.77%)高于CT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应用MRI诊断价值较CT高,有利于提高疾病阳性检出概率,准确判断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便于疾病确诊及患者病情诊断,从而为临床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虽然X线不能用于确诊腰椎间盘突出,但它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X线平片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确诊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具备平片征象者不多,大多数病例只表现为生理曲度的改变等,以致多数病例漏诊。但X线平片对显示腰椎生理弯曲及椎间隙改变情况优于CT检查。而此表现正是X线平片诊断椎间盘突出较可靠的征象。另外对椎弓根崩裂、椎体滑脱、椎体及小关节增生、压缩性骨折、肿瘤、结核、化脓性炎症等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不要认为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率低就拒绝做此检查。还是上面说的那句话,对一项疾病的诊断,除了有正向思维外,还有反向思维。尽可能的收集详细的临床证据,才能极大程度上降低误诊、漏诊率!
X线平片机器
看完这篇科普文,你能明白为什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除了要看你的症状、检查你的身体之外,还要开影像学检查。根据你的情况以及医院影像科排队的情况,会选择让你去做核磁共振、CT、或者是X线。这都是有根据的。所以,不要再抱怨为什么不做这个,要做那个。也不用再抱怨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