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城市建设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因为这是一座城市实力的最好体现,是事关每一个市民,而且就算漂泊在外也一样关注着家乡的建设,毕竟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的根就在那里!

广西最有实力的三个城市(这个广西的四线城市)(1)

我们今天要说的城市是玉林,广西14个地级市之一。

四线城市

平心而论,广西除了南宁、柳州、桂林传统三强之外,真的没有哪座算得上真正的城市!

在全国332个地级市排行中,玉林充其量就是国内四线城市。也许很多人会跳出来反驳说,从城市外表看玉林根本不能称得上四线,总得矮子里挑高个,因为如果从综合方面来说,玉林市确实是广西一座四线城市。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城市评级不能单从城市建设外表上下定论,还要综合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多个维度考量,玉林能入四线肯定有原因的。第一,作为广西老八大地区之一,玉林的底蕴犹存。第二,玉林民营经济一直是广西的骄傲,经济总量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第三,作为广西仅次于南宁的人口大市,玉林有着巨大的人口优势。

广西最有实力的三个城市(这个广西的四线城市)(2)

大号县城

那么,既然玉林是四线城市不假,可为什么偏偏认可度不高呢?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不买帐,不信,你大可随便来个街头采访!

大家纷纷吐槽玉林的市容市貌,诟骂最多就是玉林的城市规划。改革开放之初,玉林人凭借着敢为先、善创业的开拓精神勇立潮头,不等不靠,甩开膀子,撸起袖子自己拼命加油干,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大批农民从此洗脚进城,做生意,开工厂,跑运输……赚到了钱的农民便在城里自己建房定居下来,自建房就是当年的产物。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监管,各式各样的自建房像雨后春笋不断冒出来,玉林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城。从航拍照片来看,玉林街道窄,绿化少,只是大而不美,难怪网友们都把玉林叫做“大号县城”。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玉林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4.3平方公里,也完成了八大城市公园建设和金港大道、玉福大道、二环南路、二环西路、民主南路、新民路、清宁路延长线等城市主干道建设,也引入了绿地、绿城、恒大、彰泰等国内知名房企,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形象有所提升,但仍与人们的期望相距甚远。为什么呢?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自建房。

广西最有实力的三个城市(这个广西的四线城市)(3)

玉北同城

有人会说,那就启动旧城改造呗。但是,旧城改造是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拆迁、补偿、安置等,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恐怕短时期内无法完成,只能一步一步推进,那么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进行优化调整,将城市发展重心外移。

事实上,玉北同城就是这样的思路。经过多年的努力,玉林与北流早已在物理层面上同城化,实现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运营、城市交通等10个方面的同城化,而且随着玉林高铁北站落户北流新圩,高铁新城配套设施开建……根据披露的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玉林的城市之心就在玉东新区的玉东湖、高铁新城的玉北湖。

广西最有实力的三个城市(这个广西的四线城市)(4)

桂东南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而规划则服务于城市功能定位。玉林号称“千年古州,岭南都会”,自古就是桂东南和粤西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从民间到政府、本地人到外地人,似乎大都默认玉林在桂东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按照玉林人的性格,这个定位早就大张旗鼓高调宣传才是,可让人困惑不解的只是提出建设区域性大城市、从来没有把建设桂东南中心城市明确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是秘而不宣还是另有隐情,不得而知。

在年初的广西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玉林打造东融重要通道和区域枢纽”。玉林持续推进“建高铁、修机场、造码头”三件大事,加上建设多条高速公路,正逐步形成航空、铁路、港口、公路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广西东融重要通道和区域枢纽只是时间问题。未雨绸缪,玉林应该大力推动玉北同城化,尽快实现北流撤市设区,明确提出建设桂东南中心城市构想。

广西最有实力的三个城市(这个广西的四线城市)(5)

新的玉林

只有明确了桂东南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城市规划就有了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美城市形象”,高规格的路网、高水平的绿化、高大上的产业,完善的商业……把城市中心外移,聚集更多人口和资源,以新城建设来带动旧城改造,才能焕发玉林的新面貌。只要目标明确,执行到位,监管有力,那么再造一个玉林也就不是一句空话。

我相信,新玉林就一定会惊艳桂东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