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美国人,北京协和医院创始人,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医学史
- 启尔德O.L.Kilborn,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华西协合大学和仁济医院的开创者之一
- 金陵大学,由美国卫斯理会在南京创办,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首任院长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福开森,福开森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的首任校长,也是《新闻报》的创始人
- 明恩溥 清华大学创始人,美国人,代表作有《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
- 马林,南京鼓楼医院创建者,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加拿大人,医学博士,以“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为行医格言,坚持为所有人服务
- 柏乐文,William Hector Park,美国人,苏州博习医院(现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创始人,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
- 圣心医院 - 天津历史上首家现代化医院,由意大利慈善家集资修建,意大利建筑师罗非诺尼、军医尼古拉·迪·汝拉和神甫拉涅弟合作设计
- 李提摩太 山西大学创始人,出生于英国南威尔斯,至今山西大学堂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无数俊杰人才
- 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创始人 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生于尔德国东北部小镇帕泽瓦克
- 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加拿大魁北克人,多伦多大学牙科学学士、牙科理学硕士,皇家牙外科学院博士和口腔外科教授,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创始人。
- 司徒雷登,燕京大学创始人,美国人,短短数十年培养出两院院士53人,挤身世界一流学府
- 岭南大学,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创办,学校从规模、管理、教学,都堪称广东近代教育的楷模
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Jr.,1874年1月29日-1960年5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创始人
人们常说,「一部协和史,就是半部中国医学史」,1914年,专注慈善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刚成立不久,便派出了顶尖医疗教育专家考察中国,对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学校、医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美国时代周刊记载:“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礼物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截止到那时,用于协和的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总计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
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
到1951年1月,协和正式被收归国有,从此后基金会停止了拨款,而负责建造和运营协和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也离开了中国。
启尔德(O.L.Kilborn 1867年--192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华西协合大学和仁济医院的开创者之一,大学理事会主席,美国金斯顿王后大学医学博士。
国人只知道加拿大医师白求恩,但白求恩只为中国服务了18个月,而作为同样加拿大的他,一家三代将把总计72年的时间和心血,奉献给这个国家的医疗和高等教育。
1892年春,启尔德在成都东门的四圣祠街(今四圣祠北街)创建四川第一家西医院——福音医院(后改名为仁济医院),启尔德不仅是院长,还身兼医生、护士、护工等多职。因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多数时候只有启尔德一个人形影相吊。且语言不通,难与患者沟通,于是他不得不停诊苦学四川话。经过多年学习,启尔德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还编写了第一本四川话英语教材——《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
1905年,英美加三国五差会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启尔德与美人毕启、英人陶维新为主要筹创者。启尔德写道:“大学将建立在拥挤的成都城墙之外,那里有大量的空闲土地用于发展。它的课程将发展科学研究和实业教育、医学教育,甚至牙科和公共卫生学等等。”1910年大学建成,毕启为首任校长,启尔德曾任大学评议会首任主席。
3月11日正式开课,积极参与筹建事宜的启尔德,成为学校董事会的第一任主席。华大的医科于1914年建立后,启尔德又登上讲台,亲执教鞭,讲授生理学、眼科和化学等课程。同年,仁济医院护士学校也成立了。
除了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启尔德还在四川境内嘉定等多地创办了仁济医院。到1922年,全川境内的仁济医院就达到了11家。
启尔德也是中国红十字会四川分会的发起者之一。
夫人启希贤,(启尔德的第一任新婚妻子詹妮·福勒于1893年7月在来到成都后二个月即感染霍乱icon,仅仅三日后病逝) 乐为贤妻良母,也与丈夫比翼齐飞。她主持一所由加拿大英美会女布道会创办的女子诊所,设在惜字宫南街,定名“仁济妇孺医院”,是四川最早的妇女儿童医院。1915年,医院附设一所女护士学校。至民国初期,医院已有病床52张,开展平产接生及一般妇、产、儿科疾病诊治工作。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诞生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由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卫斯理会,Methodist Church)在南京创办,同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
首任院长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人福开森,福开森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的首任校长,他是影响近代新闻史的著名新闻家,是《新闻报》的创始人
上海法租界曾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福开森离校后,一直与金陵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并担任校董会的董事。1934年,福开森将全部个人收藏(多为名贵文物)捐赠给金陵大学,现保存于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明恩溥 清华大学创始人
(1845—1932)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
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共计1160余万美元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胡适、竺可桢都是受惠于此。
明恩溥的代表作有《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的研究》。
马林(1860~1947) 南京鼓楼医院创建者
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WilliamsEdwardMacklin),加拿大人,医学博士
清光绪十二年(1886),来到南京,先后创办3处礼拜堂、1所文学馆、2所医院。鼓楼医院于光绪十八年建成。翌年正式开诊收治病人,医院开诊后,找其看病者日增,并把基督医院称为“马林医院”。
马林在管理医院期间,以“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为行医格言,坚持为所有人服务。同时规定医院三等病房免费收治贫困患者,每年收治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3。
在2012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访问鼓楼医院时在纪念馆留言簿上写道:“我为这家医院的历史感到骄傲,更为其愈加辉煌的未来感到自豪!”
柏乐文
William Hector Park,1858年10月27日-1927年12月14日
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苏州博习医院(现苏州第一人民医院)的创始人
1883年在苏州城东部葑门内的天赐庄icon买了7亩墓地,在原有诊所的基础上创办了博习医院(Soochow Hospital),4月8日,医院破土动工,11月8日医院正式开业。建成中式平屋8幢,分别作为门诊室,内、外科病房,手术室、戒烟室、宿舍、洗衣房及厨房。当时设病床30张。据监理会刊物称这是中国内地(不包括通商口岸)最早的一所正式西医医院
1884年,柏乐文回美国继续深造。1885年,蓝华德被监理会派往日本传教。1886年,柏乐文完成学业重返苏州,担任博习医院院长职务,直到1927年退休回美。
柏乐文在苏州博习医院,将许多西方最新发明的技术,例如消毒法、麻醉术、x光机等介绍到中国,苏州博习医院是中国最早使用x光机的医院
1920年,柏乐文利用来自监理会、洛克菲勒基金及地方捐助的20万银元,拆除博习医院原有中式平房,兴建1幢3层半住院大楼和1幢2层门诊大楼,拥有100张床位。建筑工程于1922年春落成,是当时中国相当先进的一所西医医院,被美国外科专家评价为“如此医院全中国仅三、四处而已。”
柏乐文在苏州不但行医救人,还努力倡导禁烟,反对妇女缠足。
圣心医院 - 天津历史上首家现代化医院
1914年,意大利人选址伊曼纽尔三世路(意租界大马路),医院由“国家援助传教士协会”支持建立,方济各会传教士管理,意大利慈善家集资修建。意大利建筑师罗非诺尼、军医尼古拉·迪·汝拉和神甫拉涅弟合作设计,工程师博尔诺尼负责施工。工程耗时8年完工,医院建筑为砖木混合三层结构,红砖砌筑,南侧阳台连廊饰以白色,具有典型新文艺复兴风格。医院建成后开设8个专门科室,共有床位40张,成为当时天津第一家现代化医院。在医院东侧是耶稣圣心堂、修女院。与医院通过走廊相连。这座医院一直运行到新中国成立后,意大利籍修女离境。
李提摩太 山西大学创始人
1845年出生于英国南威尔斯,父亲是一名铁匠。1869年11月17日,25岁的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搭乘一艘“亚克利”号轮船前往遥远而神秘的中国,接下来,李提摩太在那里生活、工作了46年之久。
1877年冬天,在“丁戊奇荒”席卷华北地区时,李提摩太携带一张直隶总督李鸿章发放的特别通行证,骑着一匹骡子冒着风雪来到山西,开展赈灾工作。当灾情过去后,李提摩太没有离去,而是不断向各级官员建议,兴建铁路、建立学校、开掘矿藏,以免灾害再次发生。然而,对于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李提摩太的建议太超前了,几乎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性。
直到20多年后,他利用与李鸿章的良好个人关系,在1901年5月29日给李鸿章上了一道《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其中,第3条章程提出,每年从赔款中拿出5万两银子,以10年为期,共计50万两银子,在山西太原创办一所大学堂,“专为开导晋人知识”“教导有用之学”。
1902年,岑春煊奏报光绪皇帝批准后,才将太原两所书院“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合并设立山西大学堂。5月8日,山西大学堂如期开学,开启了百年历程。
开设课程有:经学、英文、日文、法文、俄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图画、音乐和体操等课程;西学专斋开设英语、数学、文学、法律、物理、化学、采矿、格致、西洋史、世界史、体操、图画等。1910年11月13日,在即将完成10年之期的时候,李提摩太主动退出了西学专斋的管理和监督,将这所学校移交给了山西巡抚丁宝铨。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说:“考虑到现代教育已在山西深深扎下了根,永远不会被人拔除了,我想向政府官员和学生们表明,我不打算将学校的控制权掌握到最后一分钟——十年合同期到1912年春天结束。于是我决定立即将学校管理权移交给中国政府。”山西大学堂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无数俊杰人才,如中科院院士彭堃墀、赵宪庚、朱诗尧、朱日祥、武维华、王曰伦等
那时候,山西大学堂已经成为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并称的3所国立大学堂之一。
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创始人 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1862年3月4日生于尔德国东北部小镇帕泽瓦克,2岁时父母患肺结核双双去世,他不幸成为孤儿。由亲戚抚养长大的宝隆参军后在军医学院学习。19世纪80年代,他在德国海军服役期间随军舰到访上海,亲眼所见老城里卫生条件不佳,流行病和瘟疫肆虐,穷人缺医少药深受疾病之苦。宝隆深受触动,他后来写信给常驻上海的德国医生策德里乌斯(Carl Zedelius),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愿望:希望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和知识为中国的穷人办一家医院。这位精力充沛的德国医生是个行动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开始认真地做准备工作,先回国进修学习,到两家医院工作提升外科医术,同时也为筹建医院积攒资金。
宝隆从海军退役再次来到上海后,和德国医生奥斯卡·福沙伯(Schab,Oscarvon)组成了上海德医公会。
1899年,宝隆和福沙伯以德医公会的名义开始筹建一所诊治中国病人的医院,筹建工作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上海实业界人士的支持,医院建成后取名同济医院。
此后,克纳佩向德国政府建议,在同济医院的基础上建一所培养中国医生的德国医科学校,这一建议得到以宝隆为首的上海德医公会的积极支持。根据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计划,德医公会负责在上海的具体建校工作。
1907年,上海德文医学堂建成,次年学校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
宝隆任学堂首任总监,获德方授予的教授称号,但他此后拒绝接受德方授予他贵族荣誉称号的提议。
东吴大学创始人 孙乐文(David Laurence Anderson),1850—1911,英文名 安德森,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人,清末教育家,美国监理会教士,曾在华盛顿大学就学。
光绪八年(1882)来华至江苏南翔(今属上海)传教,次年至苏州担任教区长老,后创办中西书院(宫巷书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乐文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申请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的基础上扩建学堂,刘坤一允准予以购地,并答以"他日行将桃李满东吴"等语,故以"东吴"为校名,称"东吴大学堂",英文校名为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直译为"中华中央大学"。
该校由美国监理公会国外宣道部核准,向田纳西州州政府立案,并组成校董会,由林乐知博士任董事长,孙乐文博士被任命为首任校长。
办学宗旨为注重学业,培养品格,树立优良学风,提倡服务精神。
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林则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icon(Ashley W .Lindsay 1884~1968),男,加拿大魁北克人,多伦多大学牙科学学士、牙科理学硕士,皇家牙外科学院博士和口腔外科教授,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1907年,林则得到批准,成为第一名前往中国的牙科医学传教士。1907年,林则在中国成都首创牙科诊所,1911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创办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科,后扩充为牙医学院,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1928年,建立华西协和大学口腔医(病)院。历任华西协和大学校务长、牙医学院院长、教授。
司徒雷登 燕京大学创始人,1876-1962 美国人
从1922年开始,他经常到美国去募集捐款,带回燕京大学。
在其后15年的时间中,他往返中美十次,其中有一次竟然募集了150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是巨额财富。
一边筹集经费,一边挑选校址。司徒雷登看中清华园西边的一块土地,用6万块大洋买下,使得燕京大学规模扩大六倍。
司徒雷登还将现代大学体系引入燕大,其教育方法与课程设置诸多方面后来被北大、清华等学校借鉴。正是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便成为当时中国学术水平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培养出两院院士53人,冰心、费孝通、杨绛、钱穆等一批学者,以及外交部长黄华等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各个大城市的中国新闻特派官,90%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为了把燕京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司徒雷登实行开明的用人政策。燕京大学规定: 教师不必信教,中外平等同酬。
他宣称:"凡是来访者,无不称赞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学校及其国际主义理想的感情。"
抗战时期因反对日本侵华,被日军关押将近四年
1952年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到的有:清华大学工学院,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校址“燕园”成为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校园。
岭南大学
最初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1952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理工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址设在岭南大学旧址,其余学科经过合并调整,分别组成中山大学、今华南农大、华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医学院。香港人后来也在香港复办了岭南大学,即现在的香港岭南大学,2015年,被《福布斯》评为“亚洲十大顶尖博雅学院”。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美国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传教士哈巴﹒安德在广州沙基金利埠创办了一所名为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学府。
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为岭南学堂,是为“岭南”用作校名之始。在澳门流寓期间,岭南学堂更一度考虑迁往九龙。
1904年,岭南学堂决定迁回广州,并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下三十多英亩土地,成为日后岭南大学的永久校园。
随着永久校址的启用,岭南学堂的发展蒸蒸日上。1911年,校友司徒卫从康乐校园北望的景致得到启发,设计出一个饶有意思的校徽。圆形校徽的上半部是广州的白云山;横亘其中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树;下半部是康乐校园的曲水细流,富有诗意。这个圆形校徽经过多次细微的修饰,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当时岭南学生参加省运动会的时候,啦啦队所用的校旗以红色为底色,上面印有“岭南”两个灰色大字。自此“红”、“灰”二色成为了岭南精神的代名词。
1918年,岭南学校终于发展出整套大学课程,并且颁发学位证书予当年修毕课程的三名毕业生。这时候,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史丹福,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十五所著名大学正式接受岭南毕业生入读研究院课程。这是岭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30年代起,岭南大学先后设立文、理、工、农、商、医等学校;在理科招收研究生,颁授硕士学位,还与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一些大学建立交换生制度,并和美国纽约大学相互承认毕业生学位。该校教学注重基础理论,大力发展自然科学,重视英语训练,提倡体育运动,学术空气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