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运动中,步频和步幅既是体能优劣的体现,同时也是决定跑步成绩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科学、高效地跑步,跑步者需要对自己的步幅和步频进行了解和优化。
如何测量步频1、自助测量。步频的单位多采用“次/分钟”,也就是每分钟迈步的次数。步频的自助测量非常简单:在正常跑步状态中,使用手机、秒表或腕表进行计时,同时默默累加迈步次数,将1分钟的步数累加后便是步频。为了获得更加客观的测试结果,也可以在跑步过程中让别人帮忙计时、计数。2、使用手机或运动手环进行测量。智能手机和运动手环都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并以此实现计步功能。在跑步过程中,可将计步器放置于衣袋或腰、腹、胸、颈等部位(最好不要握于手中或绑于小臂),跑步结束后,计步器便可获得相对准确的平均步频、最快步频、最慢步频甚至步频曲线,跑步者可通过这些数据了解跑步过程中详尽的步频变化情况。
如何测量步幅1、计程法。如果是在固定长度的跑道,用总距离除以总步数,便可计算出平均步幅。例如,在体育公园的2公里(2000米)健身步道上跑步时,可以一边跑步一边累加步数(也可以使用计步器累加步数),2公里跑完后,假设步数为1980步,步幅=2000÷1980=1.01米。2、计步软件。手机上的跑步APP(例如咕咚跑步)通常都具有GPS计程及计步功能,使用方法如下:在跑步前打开手机GPS(高精度定位功能),同时运行跑步APP并开始跑步,在跑步过程中将手机放到衣袋等摆动幅度与身体起伏一致的位置(不要握到手中或绑到小臂,会因为单边摆幅过大而导致计步功能不准确),然后开始跑步。在跑步结束后,跑步APP能够自动计算步频和步幅。这种方法有一个弊端:如果跑步线路短而复杂,或者场地附近的GPS信号不够稳定,就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
合理的步频和步幅对于跑步者而言,180次/分钟的步频相对合理(上下不要相差超过10%),在步频接近于180次/分钟的情况下,对步幅不必有太多刻意要求,保持舒适即可。有人可能会认为步幅越大越好,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步幅太大反而会增加膝、踝关节受伤的概率)。也有人说步幅与身高腿长有关系,也是非常片面的:步幅虽与身高腿长有关,但步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腿部肌肉的暴发力和耐力。如果想要提升步幅,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有氧运动逐步提升心肺功能,二是通过速跑训练或力量训练提升腿部肌肉力量。
原文链接:如何测量步频和步幅 | JINLAIBA.COM劲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