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不被惑之本心,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

阳明心学认为,诚意是一切的出发点,但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等情感支配,从而成为感情的奴隶失去控制。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这里的人心指的是私欲。

《大学》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有这些情绪左右,就不能得到心正了。

控制情绪有几种方法(用一个法门控制住这四种情绪)(1)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意识来驾驭感悟,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进行修养。喜怒哀乐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等情欲,而是要让理智来克制情绪,正确驾驭意之动后产生的情欲,使内心不被左右。

如果把诚意比喻为刚长出来的芽,那么正心就是让绽放出的花瓣更端正。

一天,弟子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就可以了。为什么受各种情绪影响后,身心容易不能端正,还需要正心之功呢?

控制情绪有几种方法(用一个法门控制住这四种情绪)(2)

阳明先生说:为学工夫有深浅,初时不着实用意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如果你用意为好善而好善,为厌恶而厌恶,便不是大公了,这时候被情绪左右,就不能得其端正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心呢?

《近思录》中说:“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凡所动作,则知所惧。如此一二年,守得牢固,则自然心正矣。”也就是说,一开始正心时,动心起念都要对自己严格审视,凡事要知所敬畏,如此一两年就能牢固地持守本心,心就自然正了。

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

王阳明对正心的解读并不多,基本上把正心与诚意相连,从这个角度看,阳明先生把正心看做是诚意的延伸,正心必须着落在诚意的基础上。

阳明认为,正心最重要的工夫就是反己,也就是反省。而反省也有三种状态。

{!-- PGC_COLUMN --}

第一种,自我学习中的反省。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控制情绪有几种方法(用一个法门控制住这四种情绪)(3)

学习应该经常返回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回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第二种,参照别人的反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反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

控制情绪有几种方法(用一个法门控制住这四种情绪)(4)

第三种,有事无事的习惯性反省。

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有事时的省察是一种存养,无事时的存养是一种省察。有事,指犯了具体错误,应自我反省一下;存养,就是存心养性的意思,心中无事时,没有私心杂念,如明镜般透亮,也经常自我存养一下。打通存养与省察,这样,不管什么情况,就能临事不乱,应变不穷。

觉照自己的意念,反省不好的念头,按照诚意的发心,端正意动的念头,从而达到修齐治平的境界。因此,反省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功夫,时时反省自己,回归诚意初心,不走弯路,是阳明心学诚意正心的良好保障。

作个比喻,如果说“出海”是本心,诚意就是“航行”的念头,正心就是“船舵”,船舵不正,航线自然偏离。而真正的航海实践,是知行合一的体悟过程。

本文为《阳明心学系统思想架构,一核三观四规四教十六法门》27节课的其中之一章节,系统学习可以下方进入专栏购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