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区却存在着垃圾桶设置有误、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不严谨、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仍延用“老黄历”等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垃圾分类讲解员是干嘛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垃圾分类讲解员是干嘛的(指导员指导错了)

垃圾分类讲解员是干嘛的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垃圾分类已深入人心。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区却存在着垃圾桶设置有误、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不严谨、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仍延用“老黄历”等问题。

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错了?

外卖盒算什么垃圾?应该往哪个垃圾桶里扔?家住海淀区的张先生有点懵。

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很快,张先生所居住的小区大门口就张贴上了一溜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每家每户还领取到了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和手册。带着孩子认真学习了好几遍,张先生自认为,自己已对垃圾分类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家里产生的垃圾肯定不会分错了”。

但下楼到小区新设立的生活垃圾分类桶站投放垃圾时,张先生却被垃圾分类指导员拦住了。“外卖餐盒扔错地方了!”见到张先生正准备将倒空的一次性外卖快餐盒扔进其他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导员忙不迭上前阻止,顺便给张先生“科普”了一下,“外卖餐盒应该扔进可回收物的蓝桶里”。

外卖餐盒不是算其他垃圾吗?为什么要扔进可回收物的桶里?张先生被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得一头雾水。垃圾分类指导员立刻掀开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指着里面倒空剩饭剩菜、整整齐齐摞在一起的外卖餐盒解释说,外卖餐盒里的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但是倒干净之后,就算可回收物了,得往蓝桶里扔。

回到家,张先生特意登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开发的“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查询。只见“其他垃圾”一栏下,清楚标明“受污染的一次性餐盒”属于其他垃圾。“原来是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分错了。建议对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培训更细致一些,考核合格再上岗。如果连垃圾分类指导员自己都没弄明白,进行错误指导,整个小区居民不就全被误导了吗。”

和张先生遇到的问题颇有些类似。在东单工作的赵女士买了杯星巴克的咖啡,带回办公室。但在办公室楼道准备往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扔纸杯的杯托时,却被单位负责垃圾分类的保洁阿姨拦住了,“你这算其他垃圾,扔灰桶里。”赵女士一下子含糊了,喝过咖啡的纸杯算是其他垃圾,但是完全没受到污染的干净纸杯杯托,也算其他垃圾吗?乖乖听从保洁阿姨的话,她将杯托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但随后,星巴克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她,纸杯杯托如果没有污损,其实算是可回收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赵女士这才意识到,原来,单位的垃圾分类指导也错了。

宣传彩页上的垃圾分类标识仍是老款

不光是垃圾分类指导员有时会“犯迷糊”,就连张贴或在小区发放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折页等材料都曾被市民挑出过毛病来。

三环中路一栋老式红砖楼被围墙圈起,小区围墙外张贴有一排不同单位和部门印制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但仔细看看,墙上的几张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左边几张海报上的四类垃圾标识已经更新成了最新版本,比如,厨余垃圾的新标识应是两个相对的三角形来表示;而右边海报上的标识却还是老款,厨余垃圾的标识依然用苹果核、鱼骨头等表示。

“这样新旧两种宣传海报紧挨着贴在一起,标识又不统一,很容易让老百姓迷糊,弄不明白到底该以哪个为准。”北京市环境卫生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苏春玉表示。

四桶齐全小区反而撤了俩桶

“我们小区本来是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一共4类垃圾桶的。但是‘五一’之后,社区就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这两种桶给撤了,只剩下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了。”家住东二环外一处老旧小区内的居民对撤桶的举措颇有些不解,可回收物没地儿扔了,瓶子、纸箱在家门口堆成了小山;想扔瓶过期的药,还得走到社区居委会才能找到一个有害垃圾桶。居民们纷纷抱怨:“太不方便了!”

为何要将小区中的四类垃圾桶撤成两类呢?在与社区沟通的过程中,居民们才发现,原来,小区是按照《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指引》中“每300-500户居民设置1处分类驿站”“每150-200户居民宜设置1处固定桶站”的要求,来对小区垃圾桶进行的布局。由于该小区规模较小,不足150户居民,所以干脆将四桶齐全的桶站撤除,改成了成组摆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桶。

小区的撤桶做法合规吗?对此,苏春玉表示,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只要是住宅小区,无论规模大小,除了要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外,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桶也必须“至少设一处”。因小区规模小就撤桶的做法,显然是小区做错了。

记者手记:

想要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立法是基础,而做好硬件软件准备则是根本。

与很多事务不同,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个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管理也要更加精细化。既要因地制宜设置垃圾收集容器,让市民的垃圾有地儿扔;又要精准宣传,确保大家能学会、能分对;还要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一对一指导、监督市民准确投放垃圾。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宣传、指导、监督,都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极大考验。

市民垃圾分类做得不好,除了自觉性等因素外,也有可能是前端的准备不够充分,硬件软件配备不到位。途正可登顶,行稳能致远。垃圾分类的效果好坏与进度快慢,取决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的普遍程度。只有针对性地加强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设施建设、人才建设,迅速摸索出一套科学、严谨、可持续的操作方案,才能让垃圾分类避免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