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步 / 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站立、走路的步法。台步有男、女、快、慢、老、少之分,亦有行当、环境、服装之区别。大抵净脚重豪迈,花旦重轻盈,小生重潇洒,均视剧中人年龄、身份以及规定情境而有所变化。

如为表现男性的阳刚风度,又要与其所穿的宽袍大袖服装合体,夸张地采用大八字步;为表现古典女性的阴柔之美,妩媚之态,以及手足不外露的特点,则以风摆柳式的小碎步作为旦角的台步;老旦的台步则要着重表现老年妇女的龙钟老态;等等。

戏曲舞台上的行步有什么要求(戏曲舞台上的台步)(1)

/ 大八字步 / 身体直立,两脚分开,站成与肩同宽的距离;两脚跟往内扣,站成大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身体稍向左或右侧,两膝稍蹲,眼平视,含胸。

大八字步在舞台表演中,适用于老年者、年迈体弱、身染重病的人物,表现其老态龙钟、年老体衰、气力欠佳的神情,如『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女起解』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莫稽等。

戏曲舞台上的行步有什么要求(戏曲舞台上的台步)(2)

/ 丁字步 / 亦称「紧丁字步」,因两脚站立时呈丁字状而得名。身体直立,左脚跟紧靠右脚窝;两腿绷直,身向左脚尖方向挺胸,侧身;上身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在舞台表演中,丁字步多用于着「短打」扮相的角色,如穿抱衣抱裤、打衣打裤者,也用于扎大靠、箭衣者,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长坂坡』中的赵云、『八大锤』中的陆文龙等,常用丁字步站立,表现人物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和受过严格的武科训练。

戏曲舞台上的行步有什么要求(戏曲舞台上的台步)(3)

/ 前丁字步 / 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身体直立;右脚跟往左脚尖处站立,上身微向后靠;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前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人物勇猛异常的「武气」。常用于武打或即将上阵前的亮相中,体现人物的威武气质,是武生、武二花、武丑常用的台步。如『挑滑车』中的高宠、『武松打虎』中的武松。

戏曲舞台上的行步有什么要求(戏曲舞台上的台步)(4)

/ 远丁字步 / 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身体直立;左脚站在右脚尖的前方约十厘米远,拉开距离;身体重心在右脚上;身往后坐,向左侧身而立;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远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性格怪癖、粗野的人物,体现人物的「野性」和「怪异」的神态。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红梅阁』中的判官、『闹天宫』中的巨灵神,也适于其他神怪角色。

戏曲舞台上的行步有什么要求(戏曲舞台上的台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