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先是助周天子平叛成功,后又成功击败楚国,最后更是在郑国安插下自己的心腹。

如果一切发展顺利,重耳必然会获得更好的名望,也会在后世获得更好的评价。

然而他年纪太大了:六十多岁上位,只当了九年国君便遗憾去世。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1)

重耳去世了,他的儿子公子驩[huān]成为晋国新君,史称晋襄公。

公子驩出生年月未知,但在继位的时候年龄应该还小,因为当时的秦穆公认为,重耳死了,秦国有机会东进击败晋国,然后称霸中原。

当时就有人对秦穆公说:“晋国新君已经继位,并无重大隐患,此时东进为时尚早。”

但秦穆公认为,公子驩就是个小孩子,如果连他都怕,那我未免也太无能了。

更重要的是,当初从郑国撤军时,秦穆公留了三名秦将在郑国。重耳去世的时候,郑文公也去世了。

于是,三位秦将秘密联系秦穆公,希望他尽快发兵攻郑,我们可以当内应!

在这样的双重诱惑之下,秦穆公决定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领兵奇袭郑国。

看过电视剧《大秦帝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秦国有“孟西白三族”,这三族的老祖宗,就是上述三位统帅。当时,秦国人称呼三人为“三帅”。

其中,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而百里奚则是秦国赫赫有名的“五羖大夫”。

后来,战国时期的商鞅在变法成功之后,还得意洋洋地问周围的人:“你们说,我的功劳比得上五羖大夫吗?”

由此可见,百里奚在后世成为了秦国名臣的标杆。

西乞术和白乙丙的身世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他们都是蹇叔的儿子。

百里奚认为,蹇叔是自己人生中唯一的知己。能跟百里奚当知己,说明这个人同样很了不起。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2)

言归正传,秦穆公的这个决定正确吗?

从乐观角度来说,当然是正确的。因为强邻晋国的国君去世了,肥肉郑国的国君也去世了。

晋国眼前虽无大乱,但他们内部豪门林立,公子驩那个小孩子肯定搞不定,暂时抽不出手来处理外部事务。

郑国虽然与秦国并未接壤,但自己在其内部安插了内应,而“三帅”英明神武,奇袭郑国肯定能一举成功。

可如果从悲观角度来说,这个决定当然不正确。因为当时的函谷关一线,还控制在晋国手中。

重耳确实已经去世了,晋国也确实是豪门林立,内部矛盾颇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坐视秦军从函谷关一线安然无恙地穿过。

更重要的是:郑文公去世之后,继位者就是子兰,这可是从小在晋国长大的“自己人”。

如果坐视秦军越过函谷关一线,继而灭掉郑国,那么晋国多年的苦心经营,岂不毁于一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秦穆公决定派“三帅”奇袭郑国的时候,百里奚和蹇叔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

两人的意见是一致的:如果秦国想东出,就必须先和晋国过招,断不可冒出绕过晋国称霸中原的想法,这是自取灭亡。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3)

百里奚和蹇叔出言反对,令秦穆公感到非常恼火。

后世不少人都说,当时的秦国只有百里奚和蹇叔是聪明人,能看到这样的危险,其他蠢人只顾眼前利益,所以把秦穆公给忽悠瘸了。

可事实却是,这种危险摆在眼前,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秦穆公并没有被忽悠,只是他当时决定赌一把而已。

秦国想称霸中原,就必须击败晋国,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不客气地说,当时的晋国就是天下第一强国,秦国想要击败晋国,显然不太现实。

换言之,想要光明正大地挑战晋国,凭秦国当时的国力,恐怕还不太能做到。

虽然做不到,但秦穆公依然想称霸中原,那该怎么办呢?自然只能赌了。

我所说的赌,并不是说赌“三帅”的统兵能力,可以高明到令晋国发现不了他们,而是赌晋国即便发现了他们,也不敢随意出兵。

我们翻来覆去地说,晋国非常强,但重耳刚死也的确是事实,如果公子驩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就不太可能在这种时候和秦国大打出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里奚和蹇叔的观点,只能代表保守派,而在秦穆公的身边,肯定有一群激进派,“三帅”或许就是其中的骨干分子。

当秦军准备出兵的时候,百里奚和蹇叔对着军队痛哭流涕,秦穆公勃然大怒,问他们俩:“我们即将出征打胜仗,你们却在这里哭丧,这是要干什么?”

蹇叔说:“我可能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国家也可能因此损失惨重,面对这种情形,我能不哭吗?”

然而哭也没用,秦军还是按时出发了。

当秦军刚通过函谷关一线的时候,晋国就发现了。

据说,当时的公子驩果然如秦穆公所预料的一样,哼哼唧唧地不准备出兵,打算直接借道给秦军,但是晋国元帅先轸反对。

先轸对公子驩说:“秦国这样做,摆明了是看不起你,如果你不能当机立断痛击这股秦军,将来就没资格去见你爹。”

公子驩听罢恍然大悟,于是率军偷袭秦军,最终大获全胜。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4)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轸对晋国的重要性,要不是他立场坚定,恐怕晋国就没法击败秦军了。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有些想当然了。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不太了解公子驩的生平。

大家都知道,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重耳的儿子公子驩,比他老爹更牛。

晋文公重耳虽然很牛,但他满打满算,也就当了九年国君,帮过周天子一次,击败过楚国一次,要挟过郑国一次。

可是晋襄公公子驩呢?他在位仅七年,却西征秦国、北伐狄人、南略楚国、东征卫国、重组六卿。

这么短的执政生涯,却干了这么多露脸的事,这种人能是人人揉捏的面瓜吗?

当我看到公子驩和先轸的对话时,总会想起三国时期,孙权和张昭、周瑜相处的场景。

每次都是张昭或周瑜发言,大家讲得差不多了,孙权再站出来拍板。

比如说赤壁之战时,张昭大讲投降论调,周瑜一再表示要抗争到底,孙权听得差不多了,这才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和曹操不共戴天!”

其实呢,人家鲁肃说得很明白,谁都可以投降,唯独你孙权不能投降。

这么简单的道理,孙权难道不懂吗?他肯定懂,但他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的身份决定了,自己不能站出来挑头。

所以,孙权只能寄希望于有人站出来挑头,然后自己再去支持他。

公子驩当时面临的情况也是这样的:自己刚继位,没什么威望,年纪也不大,并不适合直接挑头做事。

这种时候,需要一位国之重臣站出来发话,然后自己再像模像样地支持他。

事情办砸了,这位重臣可以背锅;事情办好了,那是自己领导有方。

这并不是单纯的厚黑,而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迅速积累威望。

此时此刻的公子驩,恰如彼时彼刻的孙权。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5)

说起来,秦穆公也真是命运不济。

最初,他遇到的晋国国君是夷吾,这家伙虽然是个白眼狼,但在一番忙碌之后,秦国好歹还是得到了河西之地。

然后,他遇到了夷吾的儿子太子圉,秦穆公在他身上投资颇多,还送了个宗室之女给他,结果太子圉十分果决,关键时刻直接逃跑,气得秦穆公破口大骂。

接着,他遇到了重耳,这位霸主用一种十分委婉但又坚定的方式,客客气气地将秦国封印在了西部地区,连勤王这种事都没法参与。

最后,他遇到了公子驩,这个小子比他爹还狠,接二连三地胖揍秦军,后来秦国虽然有过一次复仇经验,但总体来说,他们对晋国是无能为力的。

秦穆公评价秦晋(秦晋再度交锋晋国重耳去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