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前两年热播剧《大明风华》的口碑来说,可谓是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倘若该剧能在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时戛然而止,简直称得上是一部神剧,但是此后的剧情发展却是一言难尽。特别是为了突出大女主而做的魔改,更是让人大倒胃口,生生地把一部神剧变成了“神剧”。

而这位大女主饰演的历史人物,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青梅竹马的继后,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存疑),两次做出关键性决定改变了大明命运的女人。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1)

明宣宗与孙皇后剧照

原配变小三:孙贵妃的烦恼

和电视剧中所谓“靖难遗孤”的身份不同,孙氏是低级官员家庭出身,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说来也巧,永城县是当朝皇太子妃张氏的老家。《明史》称孙氏“幼有美色”,而张氏之母彭城伯夫人听说家乡有这样一位美女,打算给外孙朱瞻基做媒。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彭城伯夫人趁着入宫面圣之时,向自己的亲家、当朝皇帝朱棣推荐了孙氏。看上去朱棣似乎对这个小女孩也很满意,不但让她留在太子宫中陪伴皇长孙朱瞻基一起成长,还让皇太子妃张氏亲自对她进行教导。

在所有人的心中,孙氏就是未来的皇太孙妃不二人选,但是其中不包括朱棣。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朱棣选择兖州府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市)人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只被封为皇太孙嫔。据说因为钦天监官员的一句话:“后星值鲁也”,所以属于齐地的山东邹平人孙氏落选,而属于鲁地的济宁人胡氏一飞冲天。又据说私下里无论是彭城伯夫人、太子夫妇,还是皇太孙本人都对朱棣的决定感到不满,也对小孙姑娘颇有歉疚之心。

至是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彭城夫人每为张皇后唧唧,而张皇后贤,不言也。是时,仁宗知其事,故于仁宗嗣位,册孙氏嫔时,特赐孙氏得服妃冠服。—《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2)

胡皇后剧照

然而永乐皇帝一言九鼎,朱瞻基再怎么喜欢皇太孙嫔,也不敢在朱棣在世的时候宠妾灭妻。明代非常讲究嫡长子地位,所以朱瞻基的第一个子女必然是正室所生。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皇太孙夫妇的第一个女儿顺德公主出生,此后二人又诞育一女永清公主。连续二胎都是女儿,让朱棣祖孙三代都有些坐不住。于是太孙嫔孙氏也有了身孕,但是也只在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为朱瞻基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

当年七月,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仁宗。皇太孙朱瞻基进封皇太子,皇太孙妃胡氏进封皇太子妃。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突然驾崩,皇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北京登基,是为宣宗。皇太子妃胡氏被册为皇后,孙氏则进封为贵妃。

忍了多年以后,现在终于轮到朱瞻基自己当家了,他随即在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五月悍然提出要赐金宝给孙贵妃。按照大明祖制,皇后册封之时的册文是用金箔制成,而皇后所用的玺印也是用黄金打造,称为金册金宝。至于贵妃,则只有金册而没有金宝。这个其实并不难理解,金宝就是大印,换句话说就是权力的象征。皇后是中宫之主,皇后之宝是用来盖章的。要是贵妃也有一个章,那到底该听谁的?

如果换到后世明孝宗或者明神宗的时代,宣宗的这个决定必然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然而宣德朝的文官们却没人敢于挑战皇帝的权威。三朝老臣、礼部尚书胡濙对此却欣然接受,没有丝毫的异议!

上尝谓行在礼部臣曰:“贵妃恭肃小心,动循礼则。祗事皇太后尽孝敬,又能辅朕及奉顺皇后,后屡请褒异之。”礼部尚书胡濙对曰:“贵妃,后之副贰。贤淑如此,当受以宝,以昭其德。”—《明宣宗实录卷十七》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3)

孙贵妃与胡皇后剧照

对于新天子朱瞻基来说,除了要剪除自己的两个叔叔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对皇位的威胁之外,还要为皇嗣问题烦恼。之前说过,到朱棣去世之前为止,朱瞻基只有三个女儿,其中永清公主还不幸夭折。现在三年过去了,后宫妃嫔不少,可是一个肚子大起来的都没有。这其中最着急的,自然是胡皇后和孙贵妃。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沉寂许久的宫中终于迎来了男婴的啼哭声,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出生了。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朱祁镇的生母是孙贵妃。然而《明史》却认为孙贵妃“阴取宫人子为己子”,目的就是为了挑战中宫。

当时后宫之中并非皇帝一家独大,仁宗皇后、宣宗生母张太后同样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孙贵妃想要在皇帝和皇太后眼皮子底下偷天换日根本就不可能,除非这事本身就出自宣宗和张太后的授意。

对于宣宗来说,继位不过三年,已经发生了汉王朱高煦和晋王朱济熿(宣宗伯祖父晋恭王朱棡之子)两起叛乱。内部不稳,明军又在安南陷入战争泥潭,加上皇储乏人,宣宗的龙椅坐的并不安稳。因此皇长子的出生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雨”,从宣宗到文武百官都等这一天等太久了。仅仅过了三天,三朝老臣、靖难元勋、太师、英国公张辅就代表文武百官上表请立朱祁镇为皇太子。但是问题来了,朱祁镇并非胡皇后所生,他的身份是皇帝的庶长子。倘若立他为皇太子,一旦皇后有子,是不是还要改易太子?到时候会不会引起朝局混乱?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4)

太皇太后剧照

要解决这个难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朱祁镇的身份从庶子变嫡子,换句话说,就是让皇长子的生母成为皇后。当时后宫之中有资格有地位成为新皇后的人,只有孙贵妃。所以不管朱祁镇的生母到底是谁,她必须是孙贵妃的儿子。对于张太后来说,在孙氏成为太孙嫔之前,就和她一起生活了七年之间,两人之间的感情自然远非胡皇后可比。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牺牲一个皇后又算什么?

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初六日,出生还不满百天的朱祁镇被册为皇太子。二月十五日,宣宗率领胡皇后和孙贵妃一起陪着张太后游览西苑。这次出游,决定了胡皇后的命运。回宫之后胡皇后连续提出辞职,半个月后的三月初一日,孙贵妃进封皇后,胡皇后则退居长安宫。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宣宗在孙氏的皇后册文之中特别强调她是母凭子贵:

暨予嗣位之初,爰升众妃之长。好德无斁,益贵而谦。是生长嗣之良,已正储副之位。特循公义,进位中宫。今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于乎以配宸严,以承宗祀。以奉慈闱之养,以弘九族之恩。以表正于宫闱,以母仪于邦国。其任甚重,汝惟钦哉!—《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九》

为了宣示皇储有人的重要性,宣宗在当年八月亲自率军巡边。这一点朱瞻基确实比他那个倒霉儿子要高明得多,皇帝不是不可以亲征,但是麻烦在此之前先确定皇储人选。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清明节,宣宗又和孙皇后一起陪着张太后前去朱棣所在的长陵和朱高炽所在的献陵进行拜谒。估计朱瞻基心中美得很,谁说后星在鲁?朕偏要逆天改命。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5)

明宣宗剧照

可惜这段夫妻和谐的日子也没过上几年,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驾崩。由于皇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宣宗皇帝遗诏让张太后和孙皇后一起辅政,也算是临终之前再给孙皇后的地位上了一道保险。

朕疾今不复起,盖天命也。其命长子皇太子祁镇嗣位。诸王宗室悉遵祖训,谨守藩国。嗣君年幼,惟望圣母皇太后朝夕教训,尔文武大臣尽心辅导。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行。丧礼以日易月。—《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被推上历史舞台的孙太后

皇太子朱祁镇(即明英宗)继位后,张太后进位太皇太后,孙皇后进位皇太后。在英宗朝初期,真正影响朝政之人是张太皇太后。至于孙太后,更多的只是个摆设而已。太皇太后在世之时,对废后胡氏颇为照顾,每逢宫中宴会,还让她的座次排在孙太后之前。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去世,隐忍多年的孙太后立刻露出獠牙,不允许胡氏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和自己平起平坐。当年十一月胡氏去世,内阁大学士杨士奇认为应将其葬以后礼。但如果以后礼安葬胡氏,那要不要为她上谥号?要不要与宣宗合葬景陵?神主牌位要不要祔享太庙?这些都做了以后,将来孙太后怎么办?最终胡氏仅以妃嫔礼别葬于金山,与其女永清公主坟园相连。

士奇请用后礼葬,诸臣曰:“此非内庭意也。”士奇面床阴不言。诸臣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谥“静慈仙师”。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6)

杨士奇剧照

而在英宗亲政之后,孙太后彻底退居幕后安享尊荣,没事逗弄逗弄宣宗后妃中仅剩的一名活口:宣庙贤妃吴氏(宣宗次子郕王朱祁钰生母),日子过得轻松而惬意。时间转眼来到了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当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自己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消息传回京师,朝野上下无不骇然。当时英宗的三个儿子之中,长子朱见深不到两岁,次子朱见清一岁出头,第三子朱见湜尚未满月。京城中奉旨居守的则是22岁的郕王朱祁钰,此时如何稳定大明社稷的重任突然就落到了孙太后的肩上。经过和百官多次斡旋之后,孙太后否决了所谓的“南迁”提议。同时册立英宗年仅3岁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令郕王朱祁钰监国,向天下百姓展示了朝廷坚决抵抗的决心。

乙丑,皇太后敕郕王祁钰:“迩者虏寇犯边,皇帝率六军亲征,已尝敕尔朝百官。今尚未班师,国家庶务不可久旷。特命尔暂总百官理其事,尔尚夙夜秪勤,以率中外。毋怠其政,毋忽其众,钦哉。”又敕文武群臣:“凡合行大小事务,悉启王听令而行,毋致违怠。”—《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和电视剧中戎装上阵的英武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孙太后仍然打着朱祁镇可以平安归来继续做皇帝的念头,所以她和媳妇钱皇后一起给瓦剌人送了许多珍宝,希望能够赎回皇帝。然而当时的瓦剌太师也先雄心勃勃,甚至还对大明江山起了觊觎之心。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7)

电视剧中戎装上阵的孙太后

由于朱祁镇被瓦剌人押着在大明境内四处叫门,守城将士往往陷入两难之境。不听是抗旨,听则城池遭殃。早已对英宗重用太监王振而心怀不满的文官们,于八月二十三日在朝堂上直接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这一次事实上的逼宫给孙太后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最终她决定立朱祁钰为新皇帝,而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

当年十月,朱祁钰在文武大臣于谦、石亨等人的帮助下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一时间人气鼎盛,威望无与伦比。十二月初二日,朱祁钰尊孙太后徽号为上圣皇太后,进自己生母宣庙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孙太后做梦也想不到,身份低微的吴贤妃有朝一日竟然能和自己平起平坐。

第二年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太上皇帝被瓦剌人放了回来。如何处置这位兄长,成了新皇帝的难题。最终朱祁钰没有让朱祁镇住回宫内,而是让他住进了先帝宣宗当年做皇太孙之时的府邸:位于东华门外的洪庆宫,又称南宫。而太上皇帝的皇后钱氏,皇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等一众嫔妃,则跟着朱祁镇一起住进了南宫。

这下尴尬了,因为三岁的皇太子朱见深一下子陷入了无人照顾的窘境。此时正为了和吴太后抬头不见低头见而烦心的上圣皇太后灵机一动,打着照顾皇太子朱见深的理由搬出了仁寿宫,住进了位于东华门内的清宁宫。从直线距离上来说,倒是和儿子朱祁镇并不远。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8)

故宫东华门

起先孙太后还能经常去南宫探望太上皇帝。但随着朱祁钰在朝中的势力愈发稳固,不但皇太子朱见深在清宁宫的日子越发难过,孙太后自己也不敢再去南宫。

该来的总会来,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册为皇太子,朱见深降封沂王,其弟朱见清封荣王。在孙太后的心中,自然是不愿意亲孙子朱见深失去太子之位。可是当年她看不起的朱祁钰已经成了气候,她已经无力阻止此事。

诏曰:“卿等所言,三代圣王大道理,近日耆旧内臣亦俱来劝遵。与卿等所言,皆朕不敢自专。上请于圣母上圣皇后,蒙懿旨宣谕:‘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当顺人心行。’朕以此不敢固违,礼部可具议择日以闻。”—《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三》

朱祁钰父子,显然没有真龙天子的命。朱见济仅仅做了一年的皇太子,便不幸早夭。而朱祁钰广开后宫,努力了好几年却始终一无所获。朝中要求复立沂王为皇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朱祁钰对此却一直置若罔闻。然而朝中暗流涌动,一些野心勃勃的阴谋家正在暗中集结。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年底,朱祁钰的健康状况就亮起了红灯,连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的元旦大朝会都不能参加。正月十三日是在南郊大祀天地的重要日子,朱祁钰虽然在前一天勉强来到郊斋宫过夜,可是第二天的礼议流程却实在无力完成,只能由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代为行礼。

回宫之后皇帝一病不起,从正月十四日开始连续三天没有上朝。由于皇储乏人,朱祁钰的统治根基早就遭到了动摇。此时以胡濙、于谦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对于束手无策,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请求复立沂王为皇太子。可皇帝要是愿意这样做,还能等到今天?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9)

夺门之变剧照

此时既与于谦等人不和,又熟知皇帝病情的石亨,联合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人打算干一票大的,从南宫请太上皇帝复位。这事要想成功,孙太后的支持必不可少。谋逆集团利用曹吉祥方便进出内廷的优势,很快和孙太后取得了联系。对于孙太后来说,如果能让亲儿子重新登基,自然是上佳之选。作为上圣皇太后,这些年来她其实没少受景泰帝和吴太后的排挤。于是孙太后不但同意支持太上皇帝复位,还让自己的哥哥会昌伯孙继宗协助石亨等人一起发动政变。从日后孙继宗的奏文来看,当时孙家可谓是满门出动,几乎可以算是孤注一掷。

会昌侯孙继宗奏:“正月十七日早,臣同总兵官、忠国公石亨,太平侯张軏,文安伯张輗及臣弟显宗,率领子、侄、甥、婿、义男、家人、军伴四十三人。各藏兵器,夺取东上门,直抵宫门,恭请皇上复登大宝。乞将跟随臣等官军人等照依跟随石亨等官军一体升授。”—《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五》

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等人打开南宫,护卫着太上皇帝几乎兵不血刃地进入大内,完成了复辟。在稳住局面之后,朱祁镇开始了对朱祁钰集团的大清洗。他先是将景泰八年改元为天顺元年,随即又在正月二十二日杀害了少保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于谦,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王文。此外景泰朝重臣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陈循,太子太师、工部尚书江渊,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俞士悦等高官全部发配铁岭卫充军。二月初一日,孙太后将朱祁钰比作西汉时荒淫无道的昌邑王刘贺,将他由皇帝仍废为郕王。

惟天道福善而祸淫,吾当体天以行罚。人心好善而恶恶,吾当顺人以正名。虽母子之至情,于大义而难宥。其废景泰僭子祁钰仍为郕王,如汉昌邑王故事。已令群臣送归西内,俾知安养。于戏!天下乃祖宗之所开创,天位乃列圣之所相传。天位既复,人心乃安。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五》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10)

于谦剧照

按理朱祁钰既然被废,其母吴太后的尊号也应该一并废去。但是忍了他们母子多年的孙太后,打算给吴太后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二月初三日是孙太后生日,重新登基的朱祁镇领着后妃为母后风光祝寿。此时吴氏虽然还是皇太后,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位吴太后已经“社死”了。羞辱完吴氏之后,孙太后和朱祁镇母子蔡在二月六日废去了吴氏皇太后的尊号,仍称宣庙贤妃。你说她们是不是故意的?我以为是的。

复辟成功之后,孙继宗由会昌伯进封会昌侯,孙显宗进封锦衣卫都指挥同知。至于名义上功劳最大的孙太后该如何尊崇,却让朱祁镇犯了难。此时封国在湖广武冈的岷王朱徽煣提出应该为孙太后上尊号。

仰惟皇太后圣德懿范,保乂宗社及皇太子,六七年间赖以平安,虽三代后妃功德莫能及也。伏望隆加尊号诏示天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

此事几经讨论,终于在当年年底为孙太后上了一个尊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此前大明朝有过两位皇太后:建文朝吕太后和宣德朝张太后,都没有尊号。甚至在张太后升级成为张太皇太后,也没有尊号。换句话说,此后明朝历代皇太后之所以能有尊号,都是托这位圣烈慈寿皇太后的福。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11)

孙太后剧照

圣烈慈寿皇太后身后事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正月二十日,圣烈慈寿皇太后上尊号礼成。为了维护孙太后的权威,朱祁镇也是煞费苦心。当年冬至节,天下各王府按惯例应该上表庆贺。结果郑王、周王、荆王、唐王、赵王、蜀王和庆成王府的表文里面将皇太后称为殿下(应为陛下),庆王、伊王、岷王三王府在表文中又不写尊号(岷王可是当年主动跳出来要求为孙太后上尊号,这个错误实在是莫名其妙),朱祁镇即刻下旨逮捕各王府的长史官,对于诸王则写敕进行斥责。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圣烈慈寿皇太后的生活过得十分平淡,发生在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七月的曹吉祥、曹钦之乱,也没影响到她老人家。当年十二月,和孙太后缠斗多年的吴贤妃去世,英宗为其上谥号为荣思,以妃礼进行安葬。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12)

吴贤妃剧照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初四日,圣烈慈寿皇太后崩。九月二十四日,英宗为母后上尊号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孙氏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原配皇后才能享受的帝谥:“章”,从而得以与宣宗合葬景陵。

十一月初三日,孝恭章皇后梓宫合葬景陵。十一月初六日神主还京,十一月初九日祔享太庙。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四月十二日,奉孝恭章皇后神主奉安于太庙。至此,孙氏的一生盖棺定论,但是“静慈仙师”的历史地位问题却又一次被提了出来。

根据《明史》记载,孝恭章皇后刚刚去世,英宗原配钱皇后就请求皇帝恢复胡氏的皇后封号。钱皇后和胡氏一样没有儿子,而皇太子生母周贵妃也同样咄咄逼人,抬高胡氏的地位,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孝康章皇后为什么被废(大明孝恭章皇后的一生)(13)

朱瞻基景陵

在和内阁几经斡旋之后,最终胡氏的尊号被定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不要小看胡氏尊号中的这个“章”字,这和朱瞻基的宣宗章皇帝是可以对应的,这是多少后世的庶子皇帝生母以及皇帝继后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比如日后钱皇后去世,谥号就是孝庄睿皇后,和朱祁镇英宗睿皇帝对应。而皇太子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死了以后原本被谥为孝肃睿皇后,但很快被改谥为孝肃太皇太后,明世宗继位后改为孝肃皇后,但终于还是没有那个睿字。

当然碍于孝恭章皇后的面子,英宗决定恭让章皇后的“陵寝、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也就是不合葬,不祔庙,只恢复皇后身份,不影响孝恭章皇后的地位。

结语:孙氏的出身起点很高,她从小就被接到太子妃身边,按照未来国母的标准进行培养。但是永乐皇帝为什么明知皇太孙和孙姑娘青梅竹马,非要棒打鸳鸯呢?笔者以为朱棣未尝没有顾虑太子妃和太孙妃结为后党的顾虑。

孙氏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一生。她幼年进宫,在即将大婚之年突然从正室跌落为侧室。但孙姑娘没有泄气,在朱瞻基即位之后,她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凭借着皇长子的出生,她成功逼退了胡皇后,成为了中宫之主。而在“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两场关键性的危机之中,这位孝恭章皇后又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前者保住了大明江山,后者让她重新翻身,安享富贵直至去世。这一生,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