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贫富的差距,人们肯定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是富裕的,谁也不想自己的生活和贫困挂上钩,虽然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不用为了口吃得整天担心,人没钱的时候,整天都在奔波,不敢因为想休息就停下前进的脚步;想要得到那渴望和期待的幸福生活,就要努力拼搏和奋斗,古人说“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庇佑”,你知道是为啥吗?

榆树

古人的许多说法,都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如果想要更向上一步,就得保证自己不饿肚子才行,人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是没有吃饱肚子,怎么会有心思做其他更伟大的事呢?“民以食为天”也是告诉大家只有吃饱肚子才有动力去做其他事。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1)

《帝京景物略》里说“三月榆初钱,和糖蒸食之,曰榆钱糕”,这里就可以看出,榆树上的榆钱是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的,古代的农业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的,如果春天的雨水不足或者夏秋时节遇到什么灾害,都可能造成粮食短缺,挨不到来年的秋收,那像榆树这样的树,春天来临时,榆钱就可以作为大家充饥的食物,这样的树算是救命的树,在你还穷的时候,当然不能砍伐。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2)

《礼记》里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社神”就是土地神,榆树因为树的形状而被视为社树被人们所崇拜,古人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内心是敬畏天地的,因此对于榆树也是心存敬畏的,出于这样的心情也是不会随意砍伐榆树的,毕竟粮食是在土地上面生长的。

柳树

古人说“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庇佑”,这柳树和穷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在穷的时候,也不能砍呢?柳树为什么能庇佑子孙后代呢?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3)

《咏柳》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难看出,柳树出芽,意味着春天的临近,也就预示着希望,从古至今的人,谁不期望自己的生活是有希望呢?将柳树随意砍了,不就是意味着砍自己的希望嘛!

古诗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那样信息不发达的社会,家人出一次远门,想要再次相见,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送别亲人的时候,意味着挽留,“柳”和“留”同音,这样的树,代表了和亲人之间的情感,人们是不会轻易砍树的。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4)

最重要的一点是,柳树在古代寓意着前程似锦和爱情美满,人生最大的两件事,一个是金榜题名时,一个是洞房花烛夜,假如爱情是美满的,家庭也就会生活美满,古人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靠天吃饭的古代,家里面人多,干农活也会非常的快,柳树的文化寓意和家族的子嗣绵延有关,也就代表着家族的希望和期待。

槐树

人在贫穷的时候,最希望家里的子孙后代是可以有出息的,不论是富甲一方还是能够成为安邦定国的大才,这些美好的希望,都是内心存在的,槐树则有着这两方面的文化含义。

古代的时候,那些贫穷的人,最容易受到口腹之欲的困扰,而槐树中有一种洋槐树,在每年春天的时候,是有洋槐花可以供百姓食用的,这种树也算是给大家提供粮食的树种了。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5)

人们吃饱了就会有更高一步的追求,古代隋唐之前,是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世家大族基本垄断了上升的通道,而隋炀帝开科取士,唐朝的时候,进一步强化了科举的制度,从此以后,科举考试成为重要的进阶之路,槐树则是科考和三公的代名词,“槐”,“魁”相近,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子孙后代能够登堂入室,如果能够位列三公,那就更好了,这样代表吉祥和祥瑞的树种,在贫穷的时候,内心只会更加的敬畏。

为什么十三年不能砍树(人穷不砍三种树)(6)

结语

古人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认知,可是想要学好知识的前提就是先吃饱饭,一个家里面,如果每天为了吃饭而忙碌,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读好书,真的是非常困难的,而读好书就意味着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是一种希望。

榆树,柳树和槐树的文化寓意基本上就代表着吃饱饭,穿好衣,家人登堂入室改变命运的希望,这样的树是大家内心敬畏的树,是前进的希望,是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座右铭,因此在古代会有“人穷不砍三种树,子孙后代得庇佑”的俗语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