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温州网讯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大家的传统认知可为什么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能耳聪目明、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而有些老人六十岁便已经老态龙钟了呢?这并非显不显老的问题,而是“衰弱综合征”的表现衰弱综合征被认为是老人“失能”的前奏,可加速衰老,因此要引起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老年衰弱的10个表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老年衰弱的10个表现(老年人的衰老并不都是自然规律)

老年衰弱的10个表现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衰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这是大家的传统认知。可为什么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能耳聪目明、精神饱满、思路清晰,而有些老人六十岁便已经老态龙钟了呢?这并非显不显老的问题,而是“衰弱综合征”的表现。衰弱综合征被认为是老人“失能”的前奏,可加速衰老,因此要引起重视。

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

在温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林洲的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自称体质不行、容易疲劳的老年患者,而且他们看起来也是面色暗沉、精神不济,关键是,在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指标还没什么异常。

近几年,医学界一个新概念“衰弱综合征”引起了林洲的关注。在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学习之后,他明确了这些老年患者正是“衰弱综合征”的表现。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衰弱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有调查显示,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发生率约为9.2%,80岁及以上老年人衰弱发生率约为21.1%,而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则有1/4至一半的人处于衰弱状态。

“如果老人在短期内‘衰老’了,那就不是自然规律了,而是衰弱综合征。”林洲介绍,衰弱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指伴随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骨骼肌的缺失、躯体功能障碍、神经认知缺失等与健康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衰弱与老年人负性事件密切相关,确诊衰弱的老年人有更高的跌倒、住院和死亡风险。如果衰弱的个体暴露于应激因素下,更易于发生失能、死亡,因此其也被认为是“失能”的前奏。很多老年人其实并不害怕死亡,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则是每一个老人和其子女难以接受的噩梦。

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检测老年人的体重、握力、行走能力、疲劳感和合并基础疾病等几个项目来进行综合评估,看是否属于衰弱综合征或综合征前期。

自我调节很关键

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营养、心理、疾病、药物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主要以自我调节为主。林洲给出了几点建议。

1.进行适量、规律的锻炼。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增加抗阻训练,所谓的抗阻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做了会气喘吁吁、浑身冒汗的运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已确诊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则需在治疗骨松的同时缓慢增加运动负荷,否则过重的运动会诱发骨折,得不偿失。

2.科学饮食。主要是均衡营养,针对国内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建议增加肉蛋奶的摄入量,避免过度的素食。忌烟禁酒已是老生常谈,但绝对不可轻视。另外,钙和维生素D都需要常规摄入。有明确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D,能够减少跌倒、髋部骨折、死亡率及改善肌肉功能。

3.控制慢性疾病。基础的心肺疾病、三高问题等要规范治疗。需要警惕的是,市面上有不少替代治疗产品和民间偏方,但其实际的应用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估,需谨慎对待。

4.精神健康,培养好心态。老年人要保持年轻心态,需要多学习和阅读。研究发现,识字量高和每日阅读量高的老年人,老年痴呆、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睡眠障碍也能有所改善。

5.康复和药物治疗。目前,针对衰弱综合征的治疗,还没有主流的药物,因此前面几点的自我调节更显重要。还是那句话,老年人不能轻易松懈,应活到老学到老、锻炼到老。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