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就是商业名称,商家的招牌和门面,它的用词、用字反映着商家的经营理念、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等丰富的商业信息。一般,它的用词、用字不仅要彰显着业主期盼祥瑞泰和、财源永昌、裕顺隆兴、恒通万利的愿景,也要表现出做人原则和经营理念,即义利兼顾、童叟无欺、诚信经营、长久发展。

1、六必居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488余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

六必居“六必”的涵义是: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1)

六必居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2)

六必居酱菜

2、全聚德

全聚德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距今154年历史。创始人是杨寿山(1822—1890),字全仁,以制造北京烤鸭闻名,“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的民间谚语传达出它的口碑价值,周恩来总理“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传达出它的社会价值。全聚德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晚清衰亡、民国建立、北洋军阀统治、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几个重大历史时期而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全聚德进行了公私合营,新设了分号,扩建了老店,为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百年的炉火,锤炼出不灭的企业精神,传导着“全聚德”不畏艰难、全力以赴、奋力拼搏、谋求发展壮大的宏图伟志;体现着“全聚德”同心协力、锲而不舍、聚心、聚志、聚力、追求事业发展和永远奋进的顽强精神;象征着“全聚德”圆满、团圆、仁义、恭谦的道德观念和以德为先、诚信为本,热情、周到为各方宾客服务的经营理念。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3)

全聚德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4)

全聚德烤鸭

3、冠生园

冠生园创建于一九一五年,距今103年的历史。冠生园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名牌老字号企业,主要生产和经营糖果、蜂制品、酒类、面制品等近二十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1903年,仅16岁的广东人冼冠生只身漂泊到上海当学徒,从叫卖蜜饯、干果、瓜子等零食起家。在停业、开业达7、8次后,他终于在南京路的易安茶社旁开了一个叫陶陶居的食品小店,由于店面地皮被占,不得已搬到上海南市,另起了个名字叫冠生园。经营一段时间后,冠生园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次年,“生”字商标注册。此后,冼冠生不仅把他的冠生园又开到了南京路,而且上海的主要街道都有了冠生园的商店。

在“8·13”事变爆发时,冼冠生捐出了大量食品犒劳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当时冯玉祥将军特地书写“现代弦高”四个字赠给冼冠生,以鼓励他的爱国之举。上海沦陷后,冼冠生将它的工厂迁往重庆、贵阳等地继续生产,直到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到1949年,冠生园在全国各地设分店37家,已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5)

冠生园

4、同仁堂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全称北京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十大名药”地位无可撼动(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女金丹、再造丸、活络丹、参茸卫生丸、如意长生酒、虎骨酒、益母救苦丹、八宝墨药)。

同仁堂在近300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谨小慎微、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北京同仁堂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初日本企图在中国进行资本渗透时同仁堂表现出的民族气节更加体现出商业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并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6)

同仁堂

5、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由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办,距今144年历史,有“江南药王”的美誉”,与北方的同仁堂齐名。胡庆余堂以“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为制药祖训,以“是乃仁术,真不二价”为经营理念。清同治十三年,胡雪岩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间头(今平阳里)设立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筹建处,盛邀省内外名医和国药业商人共同研究经营规模和经营方针。胡雪岩征求意见时,许多人都认为药号赚钱可靠,不必担风险,但松江余天成药号的经理兼股东余修初却提出不同建议,他主张创办集制药厂、药号、药行、门市于一体的大规模企业,以自制多种成药为主,头几年先亏本然后少赚钱,到牌子打响后再赚大钱。这个建议符合胡雪岩的初衷:“要办就办一家像北京同仁堂那样气派的药堂,成为江南最大药号。”于是余修初成为胡庆余堂的首位经理。

胡雪岩请来的诸多省内外名医,收集整理各种古方、秘方、验方,并在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基础上,研究筛选出配制丸散膏丹和胶露油酒等432个古方、验方,试制出14大类的中成药,这些药物编成的《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在发掘中华传统药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他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7)

胡庆余堂

商业企业文化口号(老商号童叟无欺)(8)

真不二价牌匾

百年传承的老商号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北京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意思是戴马聚源的帽子,穿瑞蚨祥的绸缎、蹬内联升的鞋,腰缠东四牌楼四大恒字号钱庄出的钱票,对百姓来说这是最光彩、最体面的事。马聚源、瑞蚨祥、内联升、四大恒就是企业的商号,是顾客对企业提供服务的直接印象,商号能够在顾客间口口相传是企业良好信誉和深入人心的体现。“老商号”不仅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的发展还伴随着城市的成长,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因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整体的积极效应,老商号“童叟无欺”、“至诚至信”的企业文化,一直影响着当今的社会风气和商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