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微曦。在鸟鸣中醒来。那清脆的叽叽喳喳声经过窗玻璃的过滤,更显悦耳。我知道,鸟儿们是在唤那些花。可以想象出蓝星花正伸着懒腰,栀子花的花瓣应声张开,露水从上面滚下来。深圳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中华大地上,以花著称的城市很多,深圳应该是其中之一,只是“经济特区”“创新之城”“智慧城市”等光芒盖过其自然之美。只有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会意识到这座“花城”低调地微笑着,流连、沉醉于城市里那些美丽的赐予。去年,我花了大半年时间走遍深圳的大街小巷,寻花、写花,记下枝头上、草丛间的点点滴滴。
某种意义上讲,深圳也算个山城。以我居住的宝安区流塘路为例,周围三公里内,有岭下山、企龙山、平峦山、铁仔山、尖岗山、大井山等众多山川丘陵,虽不甚高,但足够人们远足之用。每到周末,呼朋唤友去远足者众多。有一些花喜欢长在山坡上,开着小白花的水茄,紫色大花的山棯,以及浓缩向日葵般的蟛蜞菊……我每次登山遇见,都会用手机留下它们的倩影。
公园里的花就更多了。这是周末寻花的重要去处。与外地朋友闲聊,我说深圳有九百多个公园,他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关于此事,我曾问过一位知情人。他说,深圳的公园大概分四类,即市政公园、社区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还有一类属商业经营性的主题公园。
社区公园就是城市建设中形成的一些边角地,建不了大型的市政公园,于是因地制宜,种些花草。我家附近就有这样一个公园,在林立的商品房、写字楼间,转一圈也就五六分钟。别看公园不大,却是费了心思,细微处精雕细琢,显眼处突出特点。里面居然还有个小广场,微风轻拂的午后,有人在广场中间跳舞。有了人,公园就活了。
公园中,植物高高低低。高的有榕树、吕宋鹅掌柴,仰起头来方能看到树冠;中等的如铁刀木、决明子,如果拍照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花朵在镜头里欢笑;低处的是蒲葵、滴水观音、洋金凤等。日子久了,我熟悉了这个小公园的一草一木,却也不觉得这里“小”,反倒感到有种丰富的“大”。我想,将来退休了,一定要把深圳的这些公园走个遍,不过算了算,如果每天走一个,也得三年时间!
河边和海边亦是寻花之处。深圳临海,岸边有不惧咸水的红树林。红树林是个总称,常见植物有无瓣海桑、秋茄、海芒果、蜡烛果等,它们都开花,此起彼伏地开,花儿在海风中摇曳。河边的花多为人工种植。第一次在西乡河畔看到大片的美人蕉时,一望无际的嫩黄,让人很震撼。那是专门用来净化水体的。我来深圳晚,没有经历原先的河流如何变成臭水沟,却亲见了臭水沟变回一条条白白亮亮的河流。这种改变,既要靠自然本身的恢复,更多的要靠城中人的努力。放眼望去,花朵们沿着河岸,有的站,有的半躺,有的扭头说话。它们当中的第一代,严丝合缝地遵守了种植者的规划,但到了二代、三代,种子自然撒播,成长于天地之间,经年累月,也就成了那片土地上的野生植物。
我曾数过深圳一年十二个月堪称代表的植物:一月白玉兰、二月木棉花、三月炮仗花、四月刺桐、五月凤凰花、六月龙船花、七月黄婵、八月兰花草、九月长春花、十月朱槿(扶桑花)、十一月簕(lè)杜鹃、十二月美丽异木棉。这并不是一个个枯燥的名字,我在写下它们的时候,眼前闪现着的是恣肆的千姿百态。这只是一份个人化的总结,带着自己的情感偏好,其实很多花都是一开几个月,甚至纵贯全年,比如深圳的市花簕杜鹃。簕杜鹃又名三角梅、叶子花、九重葛等,每次从外地回来,在宝安国际机场门口看到粉红的簕杜鹃,熟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归属感吧。跟身边朋友提起来,他们多数都有同感。初到深圳时,随处可见“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看了让人心里一暖。多年以后,深圳已然是故乡,潜意识里也已把簕杜鹃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最喜爱深圳这座城深冬季节的花。北方万木萧瑟之时,大团大团的紫花风铃木和红花羊蹄甲(即紫荆花)装点了深圳的街市。红花羊蹄甲散发着暗香,香味落在身上,久久不散。深圳的花香分很多种,暗香是一种,还有浓香、清香、淡香,其丰富性,恰似深圳人的构成。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汇聚到这座年轻的城市,用各自的奋斗让这座城市散发出诱人的芬芳。
坐在车里打量这个偌大的城市,眼看着这个地方又出现一座立交桥,那个地方又有一座图书馆拔地而起,不一会儿,眼前还晃过一丛丛五颜六色的花,真是令人心情舒畅。触目皆是的鲜花,不仅点染着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还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情绪乃至观念。与花儿一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在扮靓这座城市。他们用行动守护着深圳的美丽。
寻花过程中,我会把一些落花捡回家,让它们在我家中继续散发芳香。鸡蛋花、木棉花等还可以晒干泡茶。当我一口一口喝着这些茶的时候,常常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进入体内。这些花儿呀,在深圳的土地上生发、长大,现在又把它们的气息渗透到我身体的每个细胞。如此,我就更紧密地和这个城市融在了一起。(王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