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有一个外路人乘着一条船,满载厨刀来到宁波奉化。每到一处人多的市集,外路人便停下船,把刀拿到岸上摆出来。外路人只赊刀不卖刀,而且刀价比市价贵出很多。围观的人都感觉惊奇,就问赊刀人:我赊了你的刀之后,什么时候付给你钱呢?

赊刀人回答:现在的米80文一升,等什么时候到18文一升我再来收钱。

人们听后就更惊奇了,因为当时的米很贵,都觉得怎么可能会降到18文呢!

人们问道:那要是米价不会跌倒18文又怎样?

赊刀人回答:那我就分文不取,刀全给你用就是。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1)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 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

于是,人们抱着占便宜的心理,纷纷赊刀,并且还笑着议论道:这个外路人恐怕是个傻子吧!

就这样,在人们的议论和嘲笑声中,消息传开了,很多人闻讯跑来赊刀。

但到了十多年后,宁波一带的米价真的降到了18文一升。人们又想起那位外路人,才开始感叹那个赊刀人的远见。

恰逢此时,宁波一带又出现一个赊刀人,他的话类似十多年前的那个赊刀人,但有所不同的是,他说:将来米价有贵无贱。当地官府闻讯后,以为此人妖言惑众,于是立即派人来捉拿,但等官差赶到时,赊刀人已杳无踪迹。

很多人看了上面赊刀人的故事后,会觉得这不过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不足为信。但是,这个宁波赊刀人确确实实记载在1878年7月的《申报》里,并且是以告诫大众切莫妖言惑众的反面形式登报的,其中上述赊刀人初次在宁波出现为1861年(即咸丰辛酉年)。有人后来将当时的《申报》截图如下: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2)

来自:zhihu.com/question/19733953/answer/24944588

看似是民间传说,实际则是真实的历史故事。而且赊刀人并非是上述个例,自古以来普遍存在于民间,而且有个正式的名字:卜卖。

卜,有卜卦预测未来的意思;卖,买卖做生意。顾名思义,卜卖就是指先说一个谶言(即预言,音chen四声)并约定等这个谶言发生就来收取账款,买者同意后就可以现场将货物赊回去先用。

从金融学角度看,这属于一种非常创新的金融形式,有点类似于最近十几年盛行的风险投资。但相比起来卜卖更加高明,比如近年就有人效仿古代的赊刀人通过卜卖的形式做生意,如下图中报道。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3)

来自微博:赊刀人

那么,不论是赊刀人还是卜卖,难道仅仅是一种高明的民间生意手段吗?当然不仅仅是。上面这个报道中卜卖的方式再高明,也只是在低层次中。我们不能用现代社会这种盛行的利益至上的世界观来待这一现象,我们得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才能看得清一二。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当下中国人的世界观差别非常之大,比如传统中国人敬天地,敬神明,听天命,尽人事,讲天人合一,而现代国人多战天斗地,利用自然,不信神明,讲唯我独尊;传统中国人的时空观认为未来可以清晰的预测,而现在的国人多认为未来不可预测,最多只能模拟推演。

过去的观点不一定是错的,现代的观点也不一定就是对的。科学上曾经被推翻过的理论后来重新被接纳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研究领域中,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也是经过多次的推翻和重新接纳。

如果一个人不能跳出现代这种未来不可预测的思维定式,那就无法认识到赊刀人现象的存在基础;如果一个人难以承认有更高层次智慧的存在,那就无法明白赊刀人的初衷目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独立的探索规律的方法体系,其中之一就是预测体系。我们先来看这一预测体系在古代社会中的种种存在形式。

在中国古代,儒家为显学,其中儒家所定经典书籍四书五经中就有《易》。孔子读《周易》更是爱不释手,以至于韦编三绝(韦编三绝这个成语也是出自于此)。苏东坡幼时就跟随道士学《易》,其晚年潜心研究易经,著有《东坡易传》。这本书也是苏东坡的代表作之一。

在道家中,精通算卦和预测之人更是再普遍不过,著书立说者不在少数。在佛家中,擅长算卦的和尚也大有人在。以至于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有十大预言可以参考借鉴。

中国历代名垂青史的帝王身边时常有通预测之术的谋士出入左右,比如:周武王有姜太公,刘备有诸葛亮,唐太宗有袁天罡和李淳风,成吉思汗有耶律楚材,忽必烈有刘秉忠,朱元璋有刘伯温,朱棣有姚广孝等等。(后续本公众号三十二栗,会有一系列讲解,敬请期待)。

一张桌子,两个凳子,不需要租房屋,不需要买卖货物,甚至不需要任何工具,一门行当就可以开张了。在古代这样的行当很常见,只要是稍微人多一些的集市都能见到。这个行当就是算卦。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4)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 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

中国古代算卦盛行,老百姓也普遍相信算卦,所以中国古典名著中多有算卦情节,甚至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比如《西游记》中唐太宗之所以开水陆大会并召见玄奘,起因正是泾河龙王不信这人世上还有像袁守诚这样的神算子而与其打赌。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5)

来自电视剧《西游记》

不论是思想层面,还是应用层面,乃至日常生活层面,算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规律之学,人们可以凭借它来预知未来,这有些类似于我们当今的天气预报。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才有卜卖和赊刀人的出现。也就是说,这种大的社会环境正是卜卖这一自古以来就有的行业存在的基础,不然要是算不准,那这一行业早就销声匿迹了。

那么,卜卖的目地是什么呢?

从低层次看,以我们现代人的利益之心来看,这些赊刀人就是为了将货物卖个好价钱。这样的赊刀人确实大有存在。他们背后有人预测到了未来的某种出乎多数人意料之外的形势变化,并摸准了老百姓好占小便宜的心理,利用这种信息差从而来赚钱牟利。

这些赊刀人层次比较低,没有看透和放下人世间的金钱利益,所卖的东西往往种类繁多,不局限于刀剪之类。他们所预测的事情也都是一些很具体的小事,比如:玉米一斤7分钱、一斤肉换一斤麦子等等。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6)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往往更高层次的神奇之事都隐藏在看似平常的事情之中,正如鱼目混珠,沙里藏金。如果抛开现代人的利益之心,用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些蹊跷:

第一,这种卜卖以赊刀为主,而“刀”有危险之意,同时音通“道”;

第二,很多赊刀人所说的谶言都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坏事,比如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赊刀人;

第三,赊刀人所说的谶言多数已经实现,准确率非常高,这也是让赊刀人更加神秘的一个原因;

第四,赊刀人行踪缥缈不定,而且刻意避免暴露个人身份,更不愿意出名。

我们不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如果赊刀人真是为了卖刀获取利益,那为什么不愿意出名呢?一旦出名,岂不是能挣更多的钱。

2、他们自己本人不愿意出名,并可以隐藏自己的行踪,为什么偏偏选择这种非常容易出名的方式呢?用现在的商业视角来看,这是非常抢眼的营销方法,正如我们一开始谈到的宁波赊刀人甚至都惊动了官府,而且在我们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更容易出名。

3、赊刀人所讲的谶言预测的事情很多都是不好的,人们往往会因此而更加穷困。在穷困的时候,赊刀人反而要来收钱,岂不是大大增加了收回钱的难度?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和矛盾,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的那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赊刀人是为了牟利而赊刀。但这个观念只是我们的假设,并非是事实。

当走到了死胡同时,大多数人会认识到自己一开始选择的那条路是错的。正所谓,退一步天空海阔,从死胡同中退出来,才能走对的路。我们上面的这个牟利假设也是如此。

其实,赊刀人的目地根本不在于卖刀来牟利,而是在于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未来之事,点化世人。之所以选择赊刀为主,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因为刀不分贫富、家家户户都能用到,所以涉及到的人很多;

二是经久耐用,而且是每天都会用。如此一来,只要人们一做饭,一用刀,就会想起赊刀人的谶言;

三是“刀”有危险之意,同时音通“道”,冥冥之中点化世人。

而赊刀人本身也是隐居于世间的高人,所以他们不愿意出名,更不愿意因此而挣更多的钱。

一旦我们认识到赊刀人的身份以及卖的不是刀而是目的在于点化世人,那么,上面的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自然化解了。

赊刀人要重现江湖留下神秘预言(大灾难前出现的神秘赊刀人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7)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 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

那有的人就会问了,既然这些高人要点化启发世人,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这些人呢?而是绕这么大的弯子呢?

因为世间就是泥沙俱下,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分不清,看不明。一方面就算这些高人直接告诉世人,人们也不一定相信,反而觉得太过玄乎,而用赊刀的这种形式既符合人们的思维和生活形式,又能通过时间验证真假。

另一方面,高人也得遵循这个世间的种种法则,不能过多干预,否则也会有报应的。这也是中国很多预言中,预言者欲言又止的原因。

老子所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赊刀人的出现也是天道运行之下的必然结果,目地就是在启发人们,告诉人们大概有三点:

1、未来是可以预测的,从而警醒人们灾难的发生;

2、不论是好事和坏事,人一旦做了,就必须去负责和承受,正如赊刀一样,刀赊了之后,终究要付钱的;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应当保持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和对他人的善心。

大概,这才是赊刀人真正所要给人们的东西。

下一期探索和赊刀人类似的中华历代民间谶言。

往期推荐

古今预言:步虚大师预言诗

解读古今预言:金陵塔碑文

大历史观:从《皇极经世书》探历代国运周期(上)

,